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秘色龙泉吗

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山中尤多古枫木……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南宋 庄绰《鸡肋编》

此段文字为目前所见最早对龙泉窑的文献记载,其中“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等字句,许多学者不以为然,认为庄绰将龙泉窑与越窑混为一谈。文献对于秘色的记载对象多为越窑,龙泉言秘色者则仅此一条,绝无仅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窑秘色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证实,而龙泉秘色仍显得扑朔迷离。

追本溯源,“秘色”一词确因越窑而起,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秘色瓷器》一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又陆羽《贡余秘色茶盏》中写到: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

提到当年茶盏之色为“捩翠融青”。

“秘”字“禾”部,本为一种香草,秘色也即草叶之色青色,或云“秘”“碧”同音,“秘色”即碧色,亦青色之类。此已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最有力的证据是法门寺地宫的发现。法门寺地宫封闭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其出土的《衣物账》碑上有“瓷秘色”之载,对应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来看,釉色有青黄、青绿、青灰之分,均为青瓷之属。

但至 宋代,由于一些文人的过度解读,“秘色”一词的含义逐渐含混不清而变得神秘。如南宋曾慥《高斋漫录》:

今人秘色磁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然麓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

赵彦卫《云麓抄》:

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曰钱王。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宋人把“秘色”神秘化,其实都指青色,没有其他意思,秘色龙泉即青色龙泉也,若以越窑的呈色标准,则最初是近“艾色”的青瓷,而龙泉在五代北宋之初便烧制过近似越窑的器物。

其实如庄绰,一生历经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五代,曾在南北各地的郡县做过官,足迹遍及京西、淮南、两浙、福建、江西、荆湖和广南,交游甚广,见闻颇丰,唐时越窑秘色即已名扬天下,诗墨留香,以庄绰之见识断不会张冠李戴,分不清越窑与龙泉。

法门寺地宫出土越窑秘色瓷

龙泉窑秘色瓷

龙泉秘色,釉层不厚,釉色淡青,温润素雅,以往谓之秘色,其实与淡淡的天青也有几分相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秘色瓷到龙泉官窑
龙泉窑之祖
宋龙泉窑青瓷的形色之美
马未都教你如何辨别瓷器的“秘色”(四)
秘色瓷研究之九: 犹抱琵琶半遮面 ——“秘色瓷”再认识
哥窑与弟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