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村落——腰站村探考

       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的腰站村,是中国唯一清朝皇族后裔聚居村。村址位于莲花山下。村南是潺潺流过的五龙河。今天的腰站村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共计3个自然屯,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24户,1193人,满族人口占97%,其中,清朝皇室后裔肇姓409人。2014年,腰站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走过了300多年历程的古村落,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历史格局:“玄菟古道(罕王路)”从村中穿过,“上下马石”被砌在肇姓村民的临街院墙里;“东西安乐堂”遗址清晰可见;青砖小瓦房、四合院,有万字炕的满族老宅仍保存完好;象征祖上身份的“红带子”保留至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皇帝派遣爱新觉罗·阿塔任兴京(今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副尉,看守永陵。他带领7个儿子离京赴任。一路风尘仆仆,晓行夜宿,走到腰站这个地方,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他便对家人说:“这个地方很好,我们要占!”儿子们也附合说:“要占!要占!”于是,这里从此便被称作“腰站”,这是腰站村村名来历的说法之一,也是村民最认可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腰站处在上夹河、下夹河的当腰,是清朝皇帝祭祖从北京到兴京的必经之路,刚好可以在这里打个尖儿,休息一下,所以这里就被叫作“腰站”。

       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阿塔是努尔哈赤三祖父索长阿的五世孙。隶满洲右翼镶蓝旗。康熙七年(1668年)升任山西巡抚,康熙八年因鳌拜一案牵连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受命回兴京永陵守陵。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授永陵总尉,7年后因年老解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时年85岁。生子13人,其中6人留居于腰站村,成为今天腰站村爱新觉罗肇氏的六大支派,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村落。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位皇帝到永陵祭祖途中,15次驻跸腰站村内。其中,《清高宗实录》曾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皇帝第一次东巡祭祖,返回时九月戊戌驻跸腰站村。”村中至今还留存着当年皇帝祭祖途经腰站时使用的上下马石及他们和随从休息的东西安乐堂遗址、遗物。

       尽管腰站村多数满族人家都已盖起了新房,但在这里还能看到满族传统的民居。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尹登古居”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老宅原是阿塔第九子尹登的住宅。这是座典型的满族传统民居:四合院、万字炕,窗户还保留着“盘肠”窗花,还有梳妆镜、镶珐琅瓷片的木柜、雕龙屏风、花瓷瓶等,就像个满族家庭博物馆。每年春天,村里祭祖的时候,有不少从外地赶回来的族人,会专门来看它一眼。”

       2000年的时候,“尹登古居”的主人叫肇宗华。当时他家特别困难,老房子年久失修,冬天的时候屋里都结冰,儿子想给他翻盖新房,但他硬在老宅里挺着,他说:“我就是想保护好祖上传下来的这座老房子,总不能让老祖宗的财产在我手里败没了。”肇宗华的老宅也引起政府的重视。为此,县政府召开了县长办公会议,县文化局提出了老房子的保护规划意见,政府购买老房子,由文物局进行维修,聘请满族古建筑队按原样维修和恢复。如今,“尹登古居”已经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皇太极登基称帝后,规定皇家宗室成员皆束黄色腰带,即以“黄带子”示身份。而努尔哈赤的伯叔辈属于皇室旁支,其后裔被称为“觉罗”,系红色腰带。腰站村爱新觉罗氏属于皇室旁系子孙,系红腰带,所以有“腰站红带子”之称。在清王朝覆亡之前,腰站村肇氏人家每生一个男孩,便要到盛京城领一条红带子,这条红带子陪伴肇氏男子终生,生时受到朝廷赏赐,死时必须带进棺材,因此红带子留存于世的极少。

       村民肇启军家还存留这种红带子。据肇启军的妻子韩洪梅介绍,这条红带子是当年朝廷赐给其祖上的,在其祖辈去世时,忙乱中忘了将红带子放入棺中,于是这条红带子成为腰站村唯一保留下来的物证,一代代传了下来。这条红带子是用蚕丝织就,长约两米、宽约3厘米,暗红色,两端拴有长穗,精美别致。红带子是肇启军家的传家宝,盘在精美的木匣里,藏在老柜内,轻易不给人看。曾有人出高价要买走红带子,被肇家拒绝了。肇家人说,那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物件,记载着家族的历史,他们要一代代传下去。

       按照清朝给予觉罗氏的待遇,腰站村的肇姓男子出生后除得到红带子外,每年享有二十四两白银的俸禄、粮食二十一石二斗;男孩结婚还给白银二十两,丧事给白银三十两。据老人回忆,白银一直领到民国初年。在清朝,腰站爱新觉罗氏均记载于《爱新觉罗宗谱·己册》,清朝统称为《玉牒》。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腰站村爱新觉罗的姓氏被简化,将原来多音节的姓改为单音节,以清肇祖原皇帝的“肇”字为本支系的姓氏。这就是腰站村爱新觉罗姓氏改为肇姓的起源。

       腰站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清朝皇室后裔,礼数是满族人不能缺少的规矩,直到今天,当地仍流传着“旗人礼数大,老肇家礼数更大”的说法。

       肇姓人从祖上开始,就把礼数当作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这里的人从小就懂得为人子、人妻的尽礼之道。村中70岁以上的肇姓老人现在还十分严格地秉承着这种礼数。其中,敬重祖先和长辈的礼数就有很多。比如:

      饮食礼数。供奉祖先的祖宗板是九个碟位,排序不得混乱;平日家中吃饭,儿媳妇和晚辈人不能与老人同桌。老人在南炕吃饭,事先由儿媳妇将碗、碟、筷规整摆好,以示恭敬,并专门做一二样好菜只供老人享用。

       行路礼数。年轻人平时走路遇到老人或长辈时,要停下请安问好,让路时要侧位垂手站立,让老人或长辈先通过。

       待客礼数。家中来客人时,成年的晚辈应侍立于长辈身旁,经允许方可坐下。如外出做客面见尊长,须坐在旁位,而且要面向长辈、略欠身虚坐在椅凳或炕沿边上,不可四平八稳、随意倚靠。

       年节礼数。过年辞岁时,儿子要向长辈行三跪九磕大礼,儿媳须向长辈跪着行“抹鬓角”大礼。

       虽然现在有一些礼数不时兴了,但有些规矩还保留着,如儿媳妇对公婆还要三天一小礼,七天一大礼;遇上村中红白事儿,族里的儿媳要去帮忙。家中有未出嫁的姑娘也有“规矩”,要“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即端正有礼,如坐在炕上时,腰板挺直,两手平放在两膝之上,不能东倒西歪。笑不露齿,与人说话语气平和,不能大声吵嚷。平日里梳洗干净利落,不能衣饰不整,等等。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历史上形成的烦琐礼节逐渐被废弃,但长幼有序、礼尚谦让、温和敦厚、朴实厚道的优良民风和传统美德却一代代传承下来。

       腰站村村民至今仍然保留了较浓厚的满族传统习俗。与汉族嫡长子继承制不同,满族早在女真人时期就盛行幼子继承制,腰站村也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在腰站村,一般都是父母与小儿子共同生活,小儿子继承父母的财产,负责父母晚年的赡养。

       另外,村民中谁家生了小孩,要挂红布条、剃满月头、请满月酒、接满月、挂锁、送摇车、蒸百岁、抓周……

       祭天与祭祖,是满族祭祀的重要内容。肇姓村民的先祖阿塔就埋葬在村北莲花山的阳坡正中。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在这里举办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敬拜、祭祀祖先。与汉族不同的是,腰站村满族村民家中并不供奉祖宗牌位,而是将一块长木板安置在西墙高处,称为祖宗板,满语为“萨窝库”,再在祖宗板上供奉祖宗匣,内置族谱。“每到大年三十儿,全家人都要祭拜祖宗板,这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今,村民们还保留着清明上坟插佛托的习俗,佛托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祭祖时用“达子香”。“达子香”是腰站村山上生长的一种木本植物,村民们将其叶和秆采集后晒干碾碎,在祭祖时使用。

       腰站村村民离婚率很低,从1949年到现在,总计不超过七对。邻里之间、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已经成为村民的传统和习俗。在腰站村,至今依然保持着门不上锁、路不拾遗的古朴民风。这里几十年没有岀现过一起恶性治安案件,村民也没有赌博、酗酒等恶习。

      在饮食上,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满族特色。食品注重黏软甘酸,糕点香酥甜脆;菜肴香醇偏咸;满族人喜食野味,但忌食狗肉。

    大黄米干饭、黏豆包、黏火勺、黏糕、松仁糕、豆面卷子、水捞饭和酸汤子、猪肉血肠、酸菜炖白肉等当地食品摆满桌时,顿时令人胃口大开。

       腰站村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至今在村北缘的高埠上还矗立着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飞来石”的巨大石棚。经抚顺市考古所确认,石棚为青铜时代的墓葬,时间约在商周之际。石棚系用3块壁石围砌,上覆盖一块大石板,由此构成棚状的石建筑。石棚内以石铺底。石室内曾出土陪葬的磨制石器、陶片等,还有火烧痕迹。

       腰站村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北方、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汇聚之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腰站村外的古勒山城遗址是当年努尔哈赤大战叶赫、锡伯等九部联军的古战场。“努尔哈赤就是从这里起兵,一步步进击中原的。”黄英霞站在古勒山城遗址上对记者说。

       古勒山城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所建,努尔哈赤10岁至16岁时生活于此。在明军攻打古勒山城的战斗中,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被明军误杀,成为努尔哈赤日后起兵讨明的七大恨之一。

       史料载,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盟主,联合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以及其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蒙古科尔沁部贝勒明安以及锡伯、卦尔察、长白山女真朱舍里、讷殷共九部联军3万人向努尔哈赤占领的建州古勒山进发。

       努尔哈赤虽然只有1万兵马,但据险布阵,根据地形布置了滚木礌石等防御工事,结果大败九部联军,努尔哈赤一战成名,“军威大震,远迩慑服”。此战成为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至此,努尔哈赤开始迅速崛起,最终于1616年建立了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不久,后金挺进中原、统一天下,建立了延续260多年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清皇室后裔聚居村腰站村 清3个皇帝曾住此地
中国最后一个皇族村落:仍有皇室后裔,清朝3个皇帝曾在此住过
中国最后一个皇族村落,靠吃皇粮生活,清朝灭亡后,村民全部改姓
辽宁省有一个奇特的村子,全是满清皇族后裔,仍然保留着当年习惯
爱新觉罗红带沟村常姓后裔续谱及名人录
八旗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