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码渔业居委会 - 话说龙海(龙海资讯) - 龙海论坛 龙海市|龙海新闻|龙海人才网|龙海...

[经济生活] 石码渔业居委会

 址在石码镇龙海桥、港口、田里庵。
  明代为龙溪县十一都水居社。清代属十一都石码。民国36年为石码镇龙江保,时有459户,1677人,小渔船425条,渔网602张,从事渔业捕捞。渔民祖先多从浦南、步文浦口、水头和莲花英埭、程溪塔潭、石美南门等地迁徙而来。
  1951年,石码渔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5年为海声、江鹰渔业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渔声渔业高级社。1958年5月,石码海声、石美海光2个渔业高级社合并为石码镇渔业合作社。1960年改为石码人民公社渔业生产大队。1984年11月成立石码渔业居委会。
  石码渔民世代在九龙江流域捕鱼,1961年第一对35吨的机帆围缯渔船首次闯出九龙江,北上舟山渔场捕捞。到1965年机帆渔船发展到6艘,渔民掌握大围缯、灯光围网、钓业等海洋捕捞技术,在舟山、闽东、闽中渔场捕捞黄花鱼、带鱼、目鱼;南下粤东渔场捕捞马鲛、鳃鮎、温鱼、鱿鱼等。1971年机帆船增加到17艘,年产量达466吨,比1949年产量增长8倍。1976年渔产上升到7000吨。1981年,大围缯渔船普遍兼轮作拖网作业,夏汛一部分兼作灯光围网,做到一船多种作业,渔获量逐年增加。1991年拥有渔船336艘,7692吨位,29577马力,渔业产量达到12539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渔委会拥有单边带电台14台,对讲机101台,导航雷达20部,水平声纳2台,定位仪57台,探鱼仪108台,卫星导航8台。1986年5月成立渔业信息站,配备2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报务员和1名生产指挥员,实现生产指挥电讯化。
  水产养殖,1958年在圭屿岛创办养殖场,养殖贻贝、海马、牡蛎,1961年胎贝养殖项目移交厦门市。1966年在紫泥公社沙头农场附近海滩围造蛏埕地1百多亩,1979年埕地移交石美南门和海澄埭新农业生产队。1977年起在圭屿海域养殖紫菜78亩,在圭屿岛建两座紫菜育苗室500平方米,是全县紫菜育苗基地之一。
  后勤企业建设,1960年在龙海桥畔创办造船厂,修造小渔船,后能制造虎网和尖头手网渔船,并增辟机修、织网、纺线、打索等车间。1972年扩大渔具综合加工厂,面积1800平方米,机修车间分为钳工、金工、铸造、电焊、冷热锻、木模等工种,有车床12台,能自造起网机、推进器、双板泵等。造船车间有船坞2个和自动舂灰机、电锯台等设备。
  水产品加工,1981年创办鱼货加工厂,初以试制鲜鱼片为主,综合加工鱼丸,后发展到批量加工鱿鱼干、调味鱼片等出口产品。同年建造1座冷藏量为2.6吨的小型保温冷库。1984年始建渔船码头和冷冻加工厂。1986年引进日本产速冻平板机1台和美国产组合式保温库1组。1990年增置国产急冻机1台。
  石码渔民于1952年创办初级小学,现为完全小学,渔民子弟免费入学。
  石码渔民自古栖居于连家船上,过着飘泊的生活。1950~1991年,先后在陆上基建渔民住房17幢,总面积22026平方米,分布在龙海桥、港口、田里庵3个居住区,710户渔民迁入集体兴建和个人集资的楼房,还有150户渔民购住商品房,基本上实现陆上定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呼吁
龙海:渔船进港 渔民上岸 渔业转型
“帆张网”
延绳钓 一生的记忆
全球渔民捕鱼踪迹覆盖55%的海洋表面,但只为人类提供了1.3%的食物热量:好奇心小数据
海洋渔场的分类与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