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年来有关列车的那些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大陆人口流动空前活跃起来,火车运输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火车上也演绎着形形色色的故事,这些故事与中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有些温暖、有些潮湿。在高铁、动车时代来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作一次回眸。

△80年代初,号称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郑州火车站日渐忙碌起来。

△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经历过这种场景。在滚滚攒动的人头面前,狭小的车门几乎要将人的身躯扭成一只麻花。每逢节日,洪流般汹涌而至的人潮让脆弱的铁路线几欲崩裂,回家——返城,“铁老大”成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火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列车带着人们奔向四面八方。相对于拥挤的硬坐车厢里面的人来说,能坐在靠窗的位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那时候的窗户设计还可以让乘客从车窗伸出头来贴近大自然。

△1994年,“大哥大”开始出现在列车上,这是当年大款们的一个标签。西装革履,手持“砖头”,袖口上还有未剪下的商标,这样的形象在今天看来有点滑稽,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可谓派头十足。

△1994年在北京至沈阳的列车上,流动的人影,摇晃的车厢,全神贯注的玩牌者,组成一张活生生的列车玩乐图。麻将是中国的“国粹”,用搓麻打发路上的时光,可谓中国特色。列车内,即便空间如此局促也不能妨碍人们摆开切磋牌技的战场。

△1996年,一位小伙子躺在座椅靠背顶端。这不是杂耍,更不是体操。事实上,硬座车厢的乘客们对此类场面可谓司空见惯。这位泰然自若的年青人无疑只是图个凉快。

△宗教,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人就会有宗教。虔诚的穆斯林正在祷告,狭小的车厢并不能阻止他们走向广阔的神殿。一束光柱渗过车窗投射在祈祷者身上,在真诚的信仰面前,连时光也一起凝滞。

△1997年,广州-成都列车上。几瓶啤酒,几样小菜让坐在一起的陌生人变成了老朋友。透过这个大广角,我们看到了旅途的缩影和温情。

△狭窄的过道上,憨厚的小伙子抱着自己的儿子回农村老家。虽然没有座位,不谙世事的孩子在父亲的怀抱里仍然睡得很香。这些进城谋生者的后代,打小就饱尝了奔波之苦。

△难得的宁静,其情景让人想起曲终人散的剧场。抓紧时间小憩是明智的,如果有可能,尽量做个好梦。一本杂志盖住了睡眠者的脸庞,也将梦与现实分割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2000年左右的时候,民工潮达到顶峰。成千上万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拉家带口向火车站挤去。

△每逢节假日,政府都会抽出大批民警,有序分流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

△这两边的座位上不是没有人,而是人钻进了座套里面。新千年后,科技进步加快,火车换代了。空调车里,人们再也不必忍受长途“桑拿”,可嗖嗖的冷气又让人们遍寻保暖装备。不得已,只能“委曲求全”,把座套当睡袋。

△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给火车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提高服务质量成了列车服务的主题。为了缓解旅客的疲劳,列车员带动大家做起了广播体操。虽然此时同车共舞,但明日又将各奔东西,这种罐头盒里的团体操充满了人生的别样情趣。

△在悠闲的列车上,一位老方丈非常认真地在为同车的女乘客把脉看病。

△2008年6月24日,从北京南站始发的一列“和谐号”动车组时速达到了近400公里,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运输速度的新纪录。这标志着中国的铁路运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乘客纷纷表示,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速度,都太诱人了!

责任编辑:姚胜祥

请尊重版权!个人和媒体转载须注明来源、作者并附带链接,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本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游天地】孟加拉人回乡过开斋节,比中国春节更壮观,爬火车场面壮观
横跨俄罗斯(4)赤塔:五味杂陈的旅途
90年代­火车上的人生百态
镜头纪录春运14年,看了有种想哭的感觉
绿皮火车上的中国
春运十四载的难忘瞬间【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