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实验报告



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实验报告


张贵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程度。学生普遍怀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在这样的思想包袱下,有的学生一篇文章寥寥几笔似乎就万事大吉,无话可说;还有的学生一篇文章洋洋洒洒篇幅不短,但细细读来就会发现里面经常充斥着空话、套话、假话,缺乏自主作文的个性,缺乏童真童趣,使人读之无味。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也大多苍白无力,缺乏吸引力。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承担了省教研室的课题——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并认真实验,做好总结,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20085月四所实验校分别对本校语文教师及实验年级部分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教师问卷表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学生问卷表发放480份,回收480份;家长问卷表发放480份,回收476份。下面以特色实验小学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我区习作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1.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喜欢作文的只有24.2%,较喜欢作文的有46.8%,两者相加,占到71%,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事还有29%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对习作没有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这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作文根本不感兴趣,这是很令人担忧的事情。

2.“三无”“三假”现象依然严重。

从学生对待教师布置习作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多是依赖教师的布置和安排,喜欢教师布置习作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79.9%,是被动的接受训练。而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为了应负考试作为写作目的的,占到了52.4%。真正把习作作为一种表达需要的只占到了28.2%。由此可见学生中依然存在着“三无”( 一是无明确的表达动因,只知道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应试而写;二是无具体的对象,只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三是无真情实感,只知道按教师的要求,用自己的嘴讲成人想听的话。)“三假”(一是内容虚假,习作脱离生活实际。二是情感虚假,习作远离精神生活。三是语言虚假,语言运用脱离交际实际。)。

3. 语言贫乏,言之无物,缺少真情。

对教师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不会观察,缺乏积累”“语言单调,词汇贫乏”“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上,这再次说明,学生需要加强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积累的语言,使之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俗话说“情动而辞发”,也只有学生动了真情,才会文如泉涌,也只有学生的情被老师激发出来,带着情去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

4.学生渴望自由,喜欢有话可说。

从对学生调查来看,有83.1%的学生喜欢自由作文,66.1%的学生喜欢想象作文,由此我可以发现,现在学生习作的思维、手脚并没有完全放开,学生没有得到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这主要还是对学生束缚和限制太多。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记事和看图作文,这是由于事就在身边,稍加留心,或老师稍加提醒,就会有很多训练的机会,学生熟悉,有话可说。同样,看图作文,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话题,而且较为直观,学生只要能看懂图意,就会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5.课外阅读亟待加强,练笔形式急需丰富多变。

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集中到了增加课外阅读量上,分别达到71%80.3%80.9%。这说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都认识到了“厚积”才能“薄发”。从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途径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习作(练笔)的形式需要继续不断丰富和创新,让学生不断在新颖的形式下,新颖的活动氛围中,不断激发自己对习作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6.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其他形式迅速跟进。

从对学生、教师在运用的习作教学方法的调查数据中我们看出,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现在习作教学中依然是讲授盛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新课改以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时代在变迁,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才行。

7.作文教学内容,以“园地”为主,与课文相关为辅,关注日常生活。

调查发现,学生对习作内容排列顺序依次为:语文园地上要求的79%,和课文有关的49%,日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情44%,教师精心设计的40%,这说明目前学生习作的内容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也更注重了通过课文,身边的人、事和自己精心设计的活动作文,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8.批改方法,依托传统,增强自主性。

从对评改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习作的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老师精批细改,面批面改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甚至是家长评价所占的比重明显加大。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们在为期一年的课题实验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分别是20085月份的前测和20096月份的后测,现仍以特色实验学校的统计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1.学生习作的兴趣明显提高。

进行课题实验以来,学生喜欢习作的人数明显增加,很喜欢与比较喜欢习作的学生比例由过去的71%上升为86.5%,完全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6%

2.学生写作的目的性增强,无病呻吟的局面大有改观。

后测显示学生进行习作的目的性进一步明确,前测中认为写作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占总人数的28.2%,而后测中则占到总人数的42.1%。由此可见,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习作目的,把习作作为表达自己心声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口写我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

3.习作的内容更趋多样化,更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

学生习作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仅依靠老师规定的教材上的习作进行训练的下降了2.8个百分点,而结合课文读写结合的比例,由前测的49.2%,上升到后测的73%;写日常生活中,身边事情的比例由前测的43.5%,上升到后测的68.3%;写老师精心设计的内容的比例也大幅上升,提高了18.2个百分点。

4.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但习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习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内容上看,假、大、空现象少了许多。因学生有了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反思积累,习作内容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从语言上说,习作中的病句、错字明显减少,学生开始进行环境描写,开始较自如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整体感觉学生习作语言生动了,描写深入了。从思想上看,学生开始透过现象思考本质,甚至有个别学生理性地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身边发生的事情。从速度上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习作,思维也更加敏捷,作文能力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5.教师习作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一年的试验和探索,实验教师的习作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讨论、仿写、续写、扩写、表演、现场活动、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课堂。讲授的方式下降了16.2个百分点,而其他的习作方式均有所提升,上升幅度在11个百分点以上。

6.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逐步养成,能力逐步提升。

养成自己修改习作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上升14.3个百分点。能够认真面对作文批语,并修改的学生所占比例,提高了9.9个百分点。

三、应对策略与方法

(一)拓宽习作训练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1.丰富训练形式,使学生言之有物,有“法”可依。

1)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文章来。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将观察送入作文中。郑上路小学的何慧娜老师《观察花生》一课,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花生的颜色、大小、形状,用手摸一摸它的外表,通过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亲口尝一尝它的味道如何,让学生明白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这几方面的特点。这种让学生把实物带进课堂,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表象。

除了有计划、有组织的观察作文外,还要随时注意学生想什么,做什么,及时指导学生动笔写作。

2)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作文。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实验教师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指导观察、分析,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绪。如:互助路分校的罗艳青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及郑州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环保调查,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走进社区、公园、马路……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尚雪艳老师结合学校的“家长开放周”和“游戏节”,指导学生学写新闻报道。

郑上路小学的实验教师更是创造性的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开展了“水果冷拼盘”“今天是我的生日——班级生日会”“包饺子”“与曹文轩面对面”“小商品交易会”等生动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写作时不再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3)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实验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仿写、续写、想象作文等。

仿写,首先仿写语言。特色实验小学的吴娜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描写动物”这组课文时,引导学生发现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这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是可供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为此,学过课文之后,吴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成功地仿写出了《小乌龟》、《小狗》等文章。

其次,仿写要仿结构。生动优美的语言就像一颗颗珍珠,还需要用金线把它们仔细地串联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就像找到了合适的金线一样。学完《槐乡的孩子》后,让仿照课文描写“天热”的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反映天冷的情形。学完《香港,璀璨的明珠》之后,让学生模仿文章结构写家乡郑州,并适当运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可以在课文的结尾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扩写。

4)沟通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例如:听音乐作文、画画作文、介绍一个有趣的自然实验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创办《诗意作文》集,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配画,学生的创作激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5)关注自我,让学生“自己写,写自己”。 针对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娇生惯养的情况,在学生中开展“了解自我、关注自我、回报家人”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去采访父母、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了解家人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写作时抒发真情实感。

6)加强写班级日志,培养学生观察、合作、积累材料等能力。所谓班级日志,其实就是班级日记,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记录一天当中学校或班级中发生的轶闻趣事。每次写作之前,四人小组都要针对今天的事情进行筛选,选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件作为写作素材。然后交流如何把内容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最后有一人执笔,大家轮流写日记。这样不仅把新课标提出的合作学习落得了实处,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口语交际、积累材料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在阅读、生活中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

1.以阅读教学为依托,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法。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1)在朗读中积累。朗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从而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2)在品析中积累。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3)在说话中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4)在运用中积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

2.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读课外书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积累语言和作文材料,还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A.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优美词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B.体会式,把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C.提纲式,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D.批注式,把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勾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或意见;E.卡片式,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的摘记下来。

3.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

叶圣陶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

(三)淡化指导,自由表达。

1.力求选材角度多样化。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思路,从内容和形式上放开,选择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刻、最想说的内容来写。

2.力求表达方式自由化,表情达意自主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放宽限制,学生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可边想边拟提纲,也可边想边说,也可以边想边画简笔画,无拘无束,力求在轻松中再现他们的描绘的多彩世界,而摒弃以往单一机械的作文写法指导。在作文的表现形式上,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习作程序化的束缚,力求作文构思的“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形式作文。从而让学生从条条框框中、规矩法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大胆表达,不拘形式,随感而发,自由倾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空间,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愿望和向往。我们决不能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更不能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有意”的价值倾向,应解放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激发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让学生感到自由和欢乐。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自由地驰骋自己的思绪,大胆地抒写自己的情怀,成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四)“五步”评改,多元评价,提高习作评价的实效性。

1.“五步”评改,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把作文评改过程分为五步走,第一步精评细改——从字、词、句、段、篇,写作方法入手,给学生指出优点、长处,分别加分给予鼓励。对不足处给予批注,批注要有针对性,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清楚,便于独立修改。学生拿到作文后,要进行修改誊写,由此体会教师的批改用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异议,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做修改,教师收回后再次简批。第二步精评不改——教师集体评讲,学生积极参与,肯定学生作文中优点,指出文中的缺点与不足,由学生按照教师、学生的点评,汲取他人优点,然后进行独立修改。第三步共评共改——教师在某篇作文的修改上,把批改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把前两阶段中学习积累的作文批改方法用于此环节。第四步互评互改——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伙伴,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批改对方的作文。教师浏览学生作文,重点检查学生的批改情况,对于问题较大的地方给予指导。此时作者仍旧要根据同学的意见来自改。第五步自批自改——学生在前四个阶段的基础上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要检查指导,使学生逐步提高修改能力,掌握修改方法,形成修改习惯,最终提高作文水平。

2.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1)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新课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同伴;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从而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

提倡学生自主参与评价,并非否定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与传统习作评价不同的是,在习作评价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教师要根据习作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在习作方面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通过参与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掌握写好作文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习伙伴处在同一个层面,对同伴的评价,被评价者更易接受。而且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同伴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老师提出的习作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在习作中的进步与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另外,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作文评价中来。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也要打破校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定期把学生的习作带给家长,或者定时召开家长会,请他们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家长可以肯定孩子作文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改革的问题等,这样做既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又使校内外的教育得到了延伸。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博客圈进行评价。

2)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目前,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普遍是用等级表示,即在学生作文本上批以“优、良、中、差”,再加上几句空空洞洞的诸如“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的评语就完事大吉了。孰不知这恰恰由于学生不知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或不足在哪里,不知应如何进行修改,更不知今后应如何做,从而逐步泯灭了学生的写作欲望,造成作文畏难心理的膨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的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①符号评价。即通过一些特定的评价符号,来激励学生。如画上“大拇指”,送上“小笑脸”,盖上“小红花”等表示。

②语言评价。即用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口头评价,主要是指通过个别交谈,当众肯定,具有鼓舞和促进作用。文字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第二人称书写。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③体态评价。即教师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或行为动作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如伸出大拇指、满意的微笑、抚摸孩子的头等。孩子们会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读出肯定、满意、爱护、希望之情,进而消除作文畏难心理,增强写作兴趣。

④展示评价。即让学生上台行使评价权,课前每组确定12人上台评讲,每次轮流。评价的方式可以一边读被评的文章,一边读讲评者的批语,也可以读完全文再对文章作整体评价。对于大家认可的好作文、好的片断张贴到展示橱窗中,进一步接受大家的评议。

⑤综合评价。即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使用,既打上等级,又画上符号,还可以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综合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因而更受学生的欢迎。

3.习作评价要因文而异,着眼发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作文也不应该以“完文”来要求。具体到某一次的习作,尤其要关注这一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不应该面面俱到。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不足,可以用提示性的语言,商量的口吻,使其感悟,促其提高。我们知道作文的评价标准应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能只局限于评价学生的文章写得好不好,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重视对学生习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关注整个写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不能不顾及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语文素养差异,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等。要做到因文而异,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以评价,从而形成一个客观、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能感受到关注,体验到成功,觉得自己确实能写好作文,从而有效地保护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他们创设良好的作文心境。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在习作教学中有了一些收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认真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一定会逐步改变习作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虽然在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过反思研讨,实验教师也发现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习作评价标准缺少弹性,不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过于重视横向比较,轻视纵向比较,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2.学生自评互评能力悬殊较大,修改习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指导和点评针对性不强。

3.学生语言表达风格雷同,缺少个性化的语言和表达。

4.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限题、限字、限体、限时的情况,教师指导过细,导致学生习作出现成人化、套路化、平庸化的倾向。

5.仍有相当多的学生(42.1%)认为习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6.在实验中,我们尝试拓宽习作课堂教学的形式,精心准备,为学生的习作创设各种情境,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发展速度愈快,而一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缺乏捕捉习作材料的敏感,不会表达、不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如流水账一般,这些实际情况加速了班级的两级分化。

7.作文的批改和评价工作任务重、效果仍不是十分明显,虽然我们尝试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形式,但如何能简单快捷、省时、高效的操作是我们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三年级作文家教怎么教
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作文”教学
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中年级构段成篇的有效性指导》课题结题报告
学生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草根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