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谢大家骂我是“书奴”——田蕴章《每日一题》


历代书家为何自身风格亦难统一?....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43集:“书家风格形成”与“恶”字。

主持人: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呢,他们的风格有的是统一的,比如说真草隶篆它们的风格是统一的。但是有一些书法名家,他们擅长很多的书体,但是风格却是不统一的,就这个问题,我想请教您,到底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原因?

田蕴章: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认为就是说,历史上很多的书法名家,他们不管写什么书体,但是风格上基本是统一的。

主持人:对对对,一看就知道是他写的。

田蕴章:对对,不管在写什么书体,一看就是他自己的那种风格,就看出是他写的。但是也有的书法名家呢,却一变体,就感觉到这个风格差异很大。

主持人:看不出来。

田蕴章:你看不出是谁写的了,有这种情况。

主持人:对。

田蕴章:这个问题你谈得很好,确实在历史上,很多书法名家有这两方面的表现。我们呢,也粗略地作一点分析。

就是在宋代,截止在宋代这以前,书法家们不管写什么书体,风格上基本是统一的,这个统一是指的某一个书法家,他不管是写楷书、行书、草书,主要是这三种书体,他的风格基本是一致的。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但是呢,也有大同小异的时候,比如说王羲之,他写的这个《快雪时晴帖》,或者说他写的《姨母帖》,这种感觉着就不尽一致,不太一致。但是它大同小异,因为书法家们在某一种场合写字的时候,用的纸、用的墨、用的笔不同,或者情绪上有所变化,有的是年龄差异,比如他在二十多岁时候写的,和他七十多岁写的时候,可能这个差异是很大的。但是整体你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人写的,他的风格基本是统一的。

拿王羲之来说,楷书、行书、草书,你一看,虽然是三种书体,确实是一致的,我们说的基本一致,当然有些帖不一样,它可能有大同小异之处。但基本上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人的风格。

再往后说,比如说这个隋代的智永,也是这样,他写的《千字文》,写了很多种体式,但是加在一起一看,是一个人写的,体式是相同的。

比如说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也是这样,他们写的楷书、行书、草书,你一看,是一个人写的,他的风格上基本统一,到宋代,苏黄米蔡,都是一个意思。我们不是说,每一帖每一帖一点没有差异,不是这样的,就是大体是一致的。

到了元朝就不然了,赵孟頫的风格,就某些方面不够统一了,这就是说,跟前边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看赵孟頫,他写的楷书主要是写李北海,李北海姓李名邕,字泰和。李北海,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再专门介绍一下这个人,书法大家。那么他的楷书方面,大致楷书侧重于像李北海,包括到行书,行楷这个阶段,赵孟頫写的字,也很像李泰和,像李北海,但是我感觉赵孟頫可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整体书法的这个高度上,应该赵孟頫与李北海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李北海也有很多优点,赵孟頫也没有完全继承过去,但是总体说,赵孟頫至少不低于李北海,但是他就是风格,在楷书的风格上,很倾向于李北海。


赵孟頫小楷

到了小楷就不然,到了小楷,赵孟頫的小楷主要是写《灵飞经》。《灵飞经》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就是钟绍京所写,当然对这个问题有争议,但基本如此,就是《灵飞经》。说他写《灵飞经》的时候,特别是董其昌对他的评价,当然有贬义的地方,但是认可他是写《灵飞经》,他说赵文敏,赵孟頫谥文敏,就是死后文敏,文官嘛,一般都用文字,所以文敏啊,什么什么文忠啊,等等,这些就都加一个文字,谥号文敏。其实董其昌也后来叫文敏,董文敏,所以赵文敏,董文敏,弄清楚了文敏究竟是谁。

那么董其昌评价说赵孟頫,说他“八体尽能,小楷尤精”。说赵孟頫八体都好,小楷比最好。而小楷,“终生临钟绍京”,就写《灵飞经》,“仅十得三、四耳”。他说他远不及人《灵飞经》写得那么好,当然这有点那个贬,但是他总体还是承认他是写《灵飞经》的,只不过是人家《灵飞经》的十成,赵孟頫得走三四成,得走三四就成了元代的第一大书法家而。但这就说他小楷写得那么好,是写得是《灵飞经》。大字是写李北海,小楷写《灵飞经》。

到了他的草书呢,明显就是二王这个体系,虽然他整体的体系,它是这个王羲之这个体系,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得到,他有《灵飞经》、李北海多种面目出现,而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我们还认为,赵孟頫整体上来说,应该还是赵体。

但是比王羲之这方面就明显看出来,王羲之怎么变,都是自己,而赵孟頫这些书体的变化当中,却明显遗漏出前人的某一家、某一派的风格。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物。


文徵明书法

到了这个明代的文征明,就更明显了。文征明的楷书,大字楷书,就是写欧阳询,我见过他一些稿件,而且临过他的《九成宫》的一些墨迹,在小的时候。但是那个《九成宫》写得非常之好,很好很好。

但是到了小楷呢,就不完全是欧阳询了,欧阳询的小楷不是那个样子。但是他那小楷当中,又有二王的东西,也有一些《灵飞经》的东西,还有一些他人写经的东西,当然也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明显区别于大字,这是文征明。

到了行草书这一方面,就是行草一直到草书,他基本是二王的一个体系。当然也有他个人的风格,但是看得出来,明明是在学二王这个体系。

奇怪的是,他单写行书的时候,就百分之百地就是写黄庭坚,而且几可乱真。大家知道,二王的行草书和黄庭坚的行草书,差异非常之大,但是文征明呢,写得纯行草书的时候,就是二王体系,纯行书这个阶段的时候,就完全是写黄庭坚,而且非常乱真。有些人就拿来,你看这是黄庭坚写的,还是文征明写的。有时候就是你不注意看,就让你能够认错了,写得那么好。所以风格上完全不统一了,就差异非常之大了。


刘墉书法

到了清代的这个人,清代有一位刘墉,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刘罗锅宰相刘墉。刘墉这个人,他的行草书是他自己的风格,肉肉呼呼,团团呼呼的,写得非常可爱,我们曾经讨论过他的这个字,如太极一样,神出鬼没。但是只要让他写楷书,一看就是写颜真卿的,所以中楷也好,小楷也好,一看就是颜真卿这个体系。所以在这些方面,就看到书家的不统一,到后来很多人更是这样。

所以对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说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就是前人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前人留下的东西又非常之优秀,对后世的一些个学习者们来说,吸引力都非常巨大。我们从这个文学角度大家看,现在的学者们,有时候很难分清体派,你比如过去有人就是纯属是道家思想,有人就是释家,就是这个佛家,有人就是儒家思想。这应该说儒释道有严格的区别,至少说从释、道两家是个出世的态度,那么儒家是个入世的态度,这是最简单的分别,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可后来的学者们呢,他们既有信奉儒家思想,又同时对于释、道两家又崇拜备至,所以呢,你也闹不清你到底是个儒家,你还是个道家,你还是个释家。

主持人:没办法划清了。

田蕴章:对,没办法划清了。就是前人留下的优秀东西太多了,我们在继承当中,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于是呢,就吃这吃那。古人可能就是,我们吃这顿饭就是包饺子,我明天吃就捞面,可是结果现在呢,就是这一桌菜上了之后,什么菜都有,大家都喜欢吃。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有时也是这样,但是这个问题也是无法克服的。就刚才我说的,你作为学者,你到底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

比如说在这个百家讲坛当中,有一位老师,就是说前人讲了论语,谈了论语很多很多,非常崇敬孔子,这挺好嘛。但是大家知道,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当中有很大的差异的。然后先讲了孔子,紧接着讲庄子,又说庄子怎么好怎么好,其实他们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我们的学者是因为崇拜这两家,所以既承认这一方又承认那一方,弄得自己的思想有时候就混淆在当中,夹在这个夹缝当中。

书法家也是如此,你学的东西太多之后,在你这儿化不了的时候,不能成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不能成为自己的风格的时候,于是就有这种交错出现。

主持人:田教授,您刚才也提到了,后世的这个书法家,风格已难统一,那么您在当代也算是书法名家了。

田蕴章:不敢。

主持人:同时也是咱们书法研究生的导师,那么您自己的风格,书法的风格统一吗?

田蕴章:涉及到我这儿来了。谈到我自己的书法的时候,我首先得说,刚才我说的那些话,截止到你问我的时候,咱们划开划开,划开一个界线。就是说我不能和刚才我说到的,什么文征明、赵孟頫、刘墉这些人相提并论,咱们把这个话题先分开来谈,就是孤立地谈我自己。

我自己本来就谈不得什么风格,因为风格这两个字,它本来是一个褒义的,是个认可的东西,我自己绝对不敢妄谈我自己有什么风格。


田蕴章书法

就是说我写的这种字的这种面目,也是很多的。我也是在学习古人当中,临了很多的碑帖。所以我写的东西,也有人批评我,比如说天津有一位名家叫孙国祥,写魏碑的这方面是个高手。他就提到我,他说蕴章你写的字,就是楷书、行书、草书不一体化,他提到这个问题。

他说得特别准,我也知道我写的楷书、行书、草书不一体化,特别到行书这个阶段当中,这个面目更多一些。

先谈我的楷书,我的楷书主要就是写欧阳询,你说写得至少不太像,那就是我功力上还没有达到。有人觉得就是鼓励我说,你写得不太像就好了,写得太像了,就没什么意思了。其实在这一点,跟我本意上有区别,我自己到现在,我向网友们公开地说,有人说你写太像,就像书奴,写得太像就像工匠。我告诉大家,我截止到现在,我认为我,我所不似欧阳之处,便是不佳之处。

主持人:您太过谦了。

田蕴章:是真的,我到现在为止说,我哪一点不像欧阳询,那就是哪一方面的不足。因为我们在学古人前面当中,我看到欧阳询是完美的,我在人家的框架当中,我不能够驰骋,不能够自由,我仍然觉得我就是没有学到位,就是个入帖、出帖的问题。

截止到现在,我还没有完全入进去,我谈不到出帖的问题。当然最后是要自己从帖里走出来,但是我个人现在阶段,还是在学习的一个阶段。这是说,我的字,楷书方面,基本就是欧阳询的这些东西。有时候为了完成作品,完全写欧阳询嘛,就把自己框住了,怕自己显得过于拘谨,因此有时掺杂一点赵体的笔意,或者是钟绍京的东西,二王的东西掺杂一点,让它放松一点。这样呢,我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更加地这个,相比之下完满一点,不是完美,是完满一点。就这个作品让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能过得去,仅此而已。因此说我的楷书呢,就基本是欧体,是属于欧体这个范围。

到了我的行书就很乱,我行书学过很多人,我学过黄庭坚,我学过颜真卿,学过赵孟頫,都学过,所以我的行书有时候写出来之后,就是感到很乱。我把这几种体综合起来不就行了吗?我不能有机地结合,我如果这一笔是颜真卿,那一笔是赵孟頫,那一笔就是这个潘林皋,再一笔是黄庭坚,搁在一起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因此我只有当想写黄庭坚这个风格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想一想黄体字的这个风格的特点。

于是我写出字来是接近于黄。而也是这样,临不到位,所以看着呢,只有一点点皮毛而已。

这个小时候学过潘林皋,受潘林皋的影响很大,所以写出有些字来之后,这个潘林皋书风的这个味道很浓。但是也是在写这之前,脑子要想一想,回想潘公写字什么风格,自己在写的时候,侧重一点。

但是我更喜爱颜真卿的行草书,所以在行书、草书当中,偶然有他们的风格表现,于是我自己不敢融合,你融合之后,就不像个东西。所以在行草书方面,行书侧重于这几家。


田蕴章书法

我在草书方面,主要是学二王和孙过庭,所以在草书写起来的时候,经常是侧重于二王或者是孙过庭。我还学过贺知章的《孝经》这草书,都下过一些功夫。

因此我的这个说不上风格,就是面目很杂乱,所以也是因为学前人的,这个道理是一样,学前人的东西太多,自己又化不了,于是这个应山隔里(音)的,一下子东,一下子西。但是这个问题,应该解决。这是应该解决,从就是道理上讲是应该解决的,应该一体化,风格上和面目上就有自己的一个特点。

但是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不是你今天坐在屋里头,我就把我自己的东西都是这个模样,结果都是丑化的,那有好,也不好,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东西。

这是原谅自己。

如果就分辨一句的话,就是说前人留下的东西太多了,我喜爱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办法,我终生恐怕也消化不了,我如果能达到赵孟頫和文征明的十分之一,我愿足矣。

所以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大家骂我是书奴,谢谢大家,对我太奉承了。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恶”字楷行草技法 】

相关内容

宁做书奴,不做洋奴

——谈中日书法的发展与变异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蕴章书法视频讲座(143):书家自身风格亦难统一|“恶”
文徵明《偶适溪楼辄题二十韵帖》,提按顿挫,法度森然
这些历代书法名家笔下的《心经》,清净庄严,殊胜吉祥!
书法知识竞赛100题
中国书法造诣最深的十大家,你最pick谁?
这些古法书法字体,每个书法家电脑里都梦寐以求的,已经为您准备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