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中有真意-浅谈曾宓先生书与画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曾宓书法的特质,你觉得选择哪个字合适?

选“古”?选“拙”?选“简”?选“放”?选“意”?选“趣”?选“画”?如此等等,我觉得不管选择哪个字,肯定都有其道理,都能窥探到曾宓博大渊弘的书法世界的某个侧面,都可以说出一番道理来。真正的大器,真正的艺术品,大凡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因观赏者立足点和角度不同而“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则选择“真”。

我深感曾宓的书法是其真性情的流露,真笔墨的呈现,真趣味的表达,真境界的营造,真韵味的烘托。一言以蔽之,是他作为一位非同寻常的艺术家本真、率真人生的外化。


曾宓 『 乱山浮碧水 』 69X46


曾宓先生年轻时风流倜傥,英姿勃发,才气过人,在浙江美术学院深造时得到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亲授,可谓风光无限,前途无量,然而,偏偏造化弄人,当他大学毕业踏上社会之后,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红地毯,而是种种不公正待遇,种种挫折磨难,乃至牢狱之灾,才情、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巨大的碰撞、巨大的落差,这种坎坷的经历,使得他冷静下来,沉淀下来,静穆下来,他那讷于言、慧于中、敏于行的独特个性,应与此有关,他那内敛、浑厚、沉着、博大的艺术世界,也恰恰发轫于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解读曾宓先生其人其书的一把钥匙。曾宓是一座厚重的山,内心激情澎湃,外表不动声色。表现到书法上,可谓书如其人,宛若山上的几树枯枝,几块顽石,几丛荒草,与山浑然一体,不经意间透露出山的消息。

曾宓无疑是受到老庄思想滋养的,对“大巧若拙”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笔墨上有大技巧,然而,他更愿意率性而为,不讲技巧,或将技巧的痕迹隐晦到最小程度,把技巧“藏起来”,而于稚拙、古朴中呈现一种天真烂漫、质朴自然之美。也就是说,“古”与“拙”确实是曾宓书法的特色之一。


曾宓『 夕阳秋更好 』 69X46


再说“简”与“放”。“简”也是力图把技巧“藏起来”,甚至力图把自身“藏起来”。沈石田说过两句话:“求我于丹青之外”“当求于形骸之外”,他希望观者能够读懂他营造的“画外之境”。曾宓书法也在营造一种“书外之境”。他在做“减法”,不断减去一些东西,为的恰恰是便于欣赏者做“加法”,读懂他的“书外之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同时又采用了“放”的办法,放任灵性,放手笔墨,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笔到意到,甚至笔不到而意已到,做出各种各样的探索,这也是曾宓书法内容涉及面广泛、手法多样的一个原因。所以说,“简”和“放”也可视为曾宓书法的特色之一。


曾宓 『 桃花源里得春多 』 69X46


“意”与“趣”同样是曾宓所追求的,他是极具智慧灵性的,有真知灼见,但他知道这些难以被社会所容,会招致麻烦,所以他宁可把自己的思想“藏起来”,藏到哪里去?藏到书画的笔墨里面去,藏到生活的“玩”里面去。曾宓爱“玩”是出名的,玩古董,学唱歌,打乒乓球,享受生活乐趣,也将这种“趣味”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情趣。因而说,“意”和“趣”当然是曾宓书法的一大特色。


曾宓『 瑞雪迎丰年 』 69X46


再说“画”,作为一位造诣和成就都很高的画家,曾宓在艺术创作时“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是自不待言之事,但如果仅仅做如此简单的评述,就会失之肤浅。书画同源,书画一体,原本没有必要分得那么一清二楚,更不能非此即彼,对曾宓而言,无论是作画,还是作书,都是我心写我笔,我笔写我心,心与画交融,心与书交融,把内心的种种感悟,种种苦与乐,一并付诸于笔墨。一位八十多岁的智慧老人,人书俱老,历经沧桑,该有多少话要说啊!他偏偏“讷于言”,只能借助于笔墨,偶发感慨,偶寄心怀,而近年来则更多地借助于书法这一手段,是书法,而非书法,乃真书法、大书法。我想,这恐怕也是他举办这次“书为道”展览的出发点吧!



大道至简,书贵清真。曾宓先生的书法是值得细加品味的,他是真人,有真才,有真气,其书法有真形,有真态,有真境,有真味,有真意。关键在于观者亦要有真眼,能识真。



陶潜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程公许云:“此中有真赏,题诗谢雕镌”。

赵若渚云:“此中有真趣,其乐良未央”。

湛若水云:“此中有真境,是为虚灵谷”。

韩雍云:“此中有真乐,应笑独纷纷”。


历代诗人们笔下的“此中”,或言吟酒,或言交往,或言赏景,我姑且借用言于曾宓先生书法,不亦可乎?不亦宜乎?

最后,请允许我凑上一句以续貂:“此中有真情,愿君多体悟”。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墨蕴真意 丹青绘性情——著名书画家甄源立作品欣赏
书法变化从哪里来?(学书自感悟2)
旭宇:书以传情,书以载道
『艺术中国』书法家李剑冰
【中州作家】纯蓝墨水:饱蘸笔墨抒真意,大好河山入画来 --为大山先生诗集序
【自语堂编藏】王岳川:姚奠中___学者书法之大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