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战国篇


官印,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封建王朝政体由朝廷中央和地方构成。官印包括皇帝的玉玺、御宝,各级朝官官印,地方行政官印,各级机构品官官员之印,军事机构军官官印,低级机构之印,诸侯割据政权印,少数民族政权印和农民起义政权之印等。


金石君将从战国时期至清朝时期精选出近两百方官印,以飨印友。第一期,我们先从战国开始……


左司徒


战国齐,印面边长2*2cm,通高0.8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左司徒,官名,掌管教化。《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邦国。”



司马敀鈢


战国齐,印面边长2.3*2.2cm,通高1.4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司马,官名。《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邦国。”“敀”读为“栗”,机构名称,典籍作“栗氏”,职司量器的制造。《周礼·考工记》:“栗氏为量也。”齐国的鄙、部等行政单位和一些地区均有这一机构。此印署文“司马敀”,当是司马职官之下的敀,较为特殊。



闻司马鈢


战国齐,印面边长2.3*2.3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闻”即“门”,与“马”字同是齐国玺印文字的写法。门司马,掌门禁,应是守卫城门的武职。



大车之鈢


战国齐,印面边长2.9*3cm,通高0.9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一说大车即牛车。《易·大有》:“大车以载”。疏:“大车,谓牛车也。”《周礼·考工记·车人》:“大车崇三柯,绠寸,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郑玄注“大车,平地载任之车”。《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须贾曰:“吾马病,车轴折,非大车驷马,吾固不出。”范睢曰:“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印文大车为制造或管理大车的机构。齐玺印文字多不如燕玺整齐,玺面布局随意性较大。此件“大车之鈢”,玺文笔划尚称匀称,“大、之”两字笔划简略,布排于鈢面上部,占位较窄;“车、鈢”两字笔划略多,布排于玺面下部,占位较宽。如此使整体布局整齐划一,成为齐国阳文玺中的代表之作。



东武城攻师鈢


战国齐,印面边长2.3*2.3cm,通高1.2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界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东武城,战国时期齐国地名,本属赵。《史记·平原君传》:“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赵地东武城与齐国接境,此玺造型、文字有明显的齐国官印特征,可能此地一度属齐。攻师即工师,《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赵歧注:“工师,主工匠之吏。”玺文“攻”作上下结构,师作“币”,均是齐玺文的特殊写法。此玺为齐国负责东武城工匠之吏的职官印。



大府


战国楚,印面边长5.4*6.1cm,通高11.7cm。铜质铸造,柱钮。印面有阴线界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左起横读。


府即府库。《周礼·天官·冢宰》:“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之贿于受用之府。”战国时楚国设有大府、行府、造府、高府等各府,皆是掌管储备各种物资的机构。


此印形体之大在同时期玺印中较为罕见。与其他需穿印绶的穿孔印纽不同,此印纽为长柱形,正适于一手掌握。印文笔道宽大,颇有书体之韵,印面中间有一纵向竖栏,使左右印字匀称对称。印面虽大,布局不散;印文虽少,气韵充盈。印文的“府”字下部从“贝”,与“府”藏财货之意相合,颇有特色。



连尹之鈢


战国楚,印面边长2.1*2.3cm,通高1.4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界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连”为居民编制,战事时可编为基本军事单位。《管子·小匡》:“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战国时期楚国、齐国均有“连”,两国“连”所包含的人数可能有所不同。“尹”是主管某地方或某事务的官吏。“连敖”、“连尹”均为楚国特有官名。《左传》襄公十五年:“屈荡为连尹。”此玺为楚国掌管居民“连”一级事务之官的官印。



埶关


战国楚,印面直径3.3cm,通高1.1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起横读。


埶关,关名。战国时期各国于关阻之地、国门、城内之市设守征税,《周礼·地官·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不物者,以正货贿。”《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玺文“埶关”字形线条流畅,结体秀逸,颇有后世毛笔书写之意,突出显示了楚玺的地域特色。此玺应为战国时期楚国掌管某一关的官印。



专室之鈢


战国楚,印面直径2.1cm,通高0.7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专即传,驿传之意;专室为官办驿传馆舍,战国时各国重要路径、城市皆设。《战国策·魏四》“令鼻之入秦之传舍”即此。圆形官印为楚国多种玺印形制之一。



平阴都司徒


战国燕,印面边长2.4*2.4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齐国、晋国均有“平阴”地名,燕国的平阴不见记载,但燕国货币中有“平阴”铭文的布币。印文“都”的写法为燕国官印所独有。地名称“都”,也是燕的一个显著特点。此印为战国时期燕国平阴邑负责邦教的司徒,都即有城郭的大邑。司徒,官名。《周礼·地官司徒·叙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庚都右司马


战国燕,印面边长2.1*2.1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雷旦都司工


战国燕,印面边长2.4*2.4cm,通高1.6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雷旦,地名;雷旦都即雷旦邑,燕国政区。“雷”字在此处疑读为“漯”或“灅”。《说文》释:“漯水出雁门阴馆累头山,东入海,或曰治水也。”漯水上游为今山西境内的桑干河,其故道在今永定河北面,东南流至武清县东北注入潞河。《说文》又释:“灅水出右北平浚靡,东南入庚。”即今河北沙河。漯水与灅水的主流均在当时的燕国境内,雷旦之名可能与此二水有关。此玺印为战国时期燕国雷旦邑负责工程建设的司空官印。



泃城都丞


战国燕,印面边长2.3*2.3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白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泃城都,战国时期燕国地名。《水经·鲍丘水注》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泃水又称泃河,《水经注》:“泃河又东南迳临泃城北,屈而历其城东,侧城南出。”印文“丞”的写法为燕国官印所独有。



洀幽山金贞鍴


战国燕,印面边长6.4*1.3cm,通高9.9cm。铜质铸造,柄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上起顺读。


洀幽山,地名,待考。“贞”、“鼎”通用,“金贞”即金鼎,意为治金铸鼎。鍴是燕国官玺的称谓之一,读“瑞”,《周礼·春官·典瑞》:“瑞,节信也。”西周穆王以后,形成列鼎制,用鼎有严格制度,鼎为重器,铸造由国家严格管理。此玺应是掌管治金铸鼎的机构用印。



外司炉鍴


战国燕,印面边长5.1*1.4cm,通高9.5cm。铜质铸造,柄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上起顺读。


外司炉,掌管铸造的职官。印文“炉”字与燕国货币明刀铭文“外炉”之炉字相同,或认为此玺是掌管铸造钱币的职官印。



武队大夫


战国韩,印面边长1.3*1.3cm,通高1.2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武队”即“武遂”,战国时期韩国、燕国皆有此地名。韩之武遂曾一度属秦国。《史记·秦本纪》:秦武王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又《韩世家》:襄王“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武遂……十六年,秦与我河外及武遂”。《史记·燕召公世家》:“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此印形制为韩所有,燕玺不具。《官子·度地》:“故百里为家,里十为术(遂)。”武遂可能是较大的邑,位于今山西垣曲附近。


玺文中的“大夫”二字作“大=”,是一种省文,常为相通两字的连写。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富昌韩君

战国赵,印面边长2*2cm,通高1.1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富昌,战国时期赵国地名;韩君,为赵国封君。



平匋宗正


战国赵,印面边长1.7*1.7cm,通高1.1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平匋,战国时期赵国地名;宗正,官名,掌宗室事。



榆平发弩


战国赵,印面边长1.5*1.5cm,通高1.2cm。铜质铸造,鼻钮。战国古文字体,左上起顺读。


榆平,地名,待考。战国时期赵地有榆中,《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另有魏地榆次属赵,后改称榆次,榆平也可能与此有关。发弩,本弩射兵种,印文中作为职官名。战国时期各国皆以强弓硬弩为主战利器,齐魏马陵之战中,齐将孙膑伏兵于马陵道,以弩射兵为先导,万弩齐发,使魏军遭到毁灭性打击,魏国大将庞涓被迫自刎,齐军大胜,这也是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弩射兵的最早记载。《汉书·地理志》载,荆州刺史部南郡下本注“有发弩官”。此玺印为战国时期赵国负责榆平地区弩射兵的官印。



文桘西疆司寇


战国魏,印面边长1.6*1.6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文桘即“文台”,魏国台名。《史记·魏世家》:“无忌谓魏王曰:……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而国继以围。”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文台在曹州冤句县西北六十五里也。”司寇,官名,执掌邢狱纠察等事务。此玺为战国时期魏国文台所在苑囿之西部地区负责究察等事务的司寇官印。



修武县吏


战国魏,印面边长1.4*1.4cm,通高1.3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修武,地名。《战国策·秦策》:张仪说秦王章“拔邯郸,完河间,引军而去,西攻修武,逾羊肠,降代、上党”。印文“县”是三晋县字的特有写法。战国后期三晋地方行郡县制,县吏即县官。



右司工


战国三晋地区,印面边长1.7*1.6cm,通高1.9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杻里司寇


战国三晋地区,印面边长1.6*1.6cm,通高1.5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杻,地名;里,地方基层组织编制;司寇,官名,掌邢狱纠察,韩、赵、魏皆设。



工师之印


战国秦,印面边长2.1*2.1cm,通高0.7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白文,秦篆,右上起顺读。


工师,职官,为工匠之长。《吕氏春秋·季春纪》:“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毛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秦国文字特征明显,在印文上表现为圆转流畅,凡纵向笔划皆下垂感十足。尤其是“印”字末笔半行横折下曳,更是秦印文特有的显著特征。秦国地处关西,经济文化发展较东方诸国为慢,其文字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周的正体文字,秦统一后颁行的小篆字体,基础就是秦的正体字。秦国官印称“印”,也是其特有之处。此件工师之印是秦国工匠之长的官印。



△???


战国魏,印面边长1.6*1.6cm,通高1.3cm。铜质铸造,鼻钮。印文朱文,战国古文字体,右上起顺读。


……



怎么样,您觉得这些战国官印精彩吗?金石君将在以后不定期的为印友们奉上更多的官印,敬请期待咯!


思考问题

这方印的释文是什么?


读了这么多战国官印,来,猜一猜,下面这方印的释文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珍藏的西汉官印
故宫珍藏战国官印精选
西汉官印精品选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西汉篇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新莽篇
故宫珍藏官印精选之秦朝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