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 拣尽寒枝不肯栖, 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很豁达

苏轼是一位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是一个活得精彩的真心英雄,在近一千年的时光中他感染感动着周围无数的人。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谁也没有想到,当时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会带给社会如此巨大的影响。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部精彩的大片,自始至终撞击和影响着每一位看客。苏轼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上的最好成绩,成为了当时的全民偶像,更是一位全能型的文坛领袖,同时还是一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

苏轼曾经青云直上,也曾经几经磨难,生死未卜,他45岁的时候被贬谪到了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当儋州,苏轼的经历有了很多坎坷与磨难,正是因为这样的苦难经历,造成和成全了如此伟大的苏轼,分析苏轼66岁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薄,非常完美的结合到了苏轼身上,连绵千年仍然余音绕梁。苏轼也并不是一个神仙,他既做文章也种过地,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乞儿,苏轼很真诚,得到了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喜爱。苏轼的身上到底有着多大的人格魅力。苏轼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写出了幽深的意境,表达出了苏轼的真实心态,让人怜惜。黄州是苏轼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苏轼在这里实现了转化和升华,从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这首词表达出了这样的意思:“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渺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苏轼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很艰难,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词三百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超诣神品——《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赏析
孤鸿的忧伤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的词作]
​苏轼美词欣赏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