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仓位管理的方法探讨(一)(二)(三)
userphoto

2023.05.03 江苏

关注

    摘要: 本文将和大家重点聊一下投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仓位管理,特别是当行情变的纠结的时候,大家就会越发审视起持仓的比例。这次我们就先从仓位管理中经常遇到的痛点入手,探究一下原因所在。

仓位烦恼  涨时嫌轻跌时嫌重

凡是进入股市有一段时间的投资者,私下聚在一起经常交流的除了标的或机会之外,往往会涉及到仓位问题。“现在几成仓”?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继续深聊感叹最多的就是上涨的时候仓位轻了,没敢重仓出击,跌的时候没能及时减仓规避风险。这就是最常见的仓位困惑,涨时嫌轻跌时嫌重,是什么导致这种感受反复出现呢?

在投资决策中仓位管理事实上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指标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及性格有着很大的关联。每个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仓位管理方法之间,就会经常出现这种感受,究其根本笔者以为是和当事人的投资方法存在矛盾有关。

原因一:股票仓位水平不等同于风险偏好

一般来说,仓位高代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高,但这也不尽然,仓位仅代表股票账户内股票的占比,而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只用了一部分家庭金融资产进行股票投资,一个拿了30%的资产做股票的人,跟一个80%的钱都在股市上的人,同样的仓位代表的风险收益则完全不同。但每个人都会更在乎眼前的仓位情况而忽视仓位之外的资产配置。

此外,非职业投资者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相对于金额有限的操盘者,可以开启“细水长流的模式”,所以收入相对于股票账户资产的比,也会大大影响仓位管理的效果。

原因二:仓位管理与价投理念的冲突

随着市场扩容的加速,大家对基本面的重视已经来到了能和技术择时同等重要的程度,对于价投风格而言,股票卖出有三个理由“逻辑变了、贵了、换成更好的”,而仓位管理中,卖出的唯一理由应该是:当认为接下来市场将有调整时,就应该果断卖出股票降低仓位。

价值投资更注重个股当前的性价比,而仓位管理是基于市场未来涨跌的风险决策,为了尽可能的控制风险,择时的权重就更大了。这二者之间存在理念上的矛盾和冲突,当两者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个股也做不好,仓位管理自然也就很难管好了。

以上两个原因是导致仓位管理经常出错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审视自己更偏重那类投资体系,如果是深度价值投资者,仓位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就不存在“仓位管理”的问题了,比如巴菲特前两年在大牛市中依然手握大量现金,并不是因为主观以为股市要跌而轻仓,而是觉得当时没有什么便宜的好股票,只能被动持有现金,不过最近开始大买特买,也不是想提高仓位,只是觉得有些股票便宜到出现买入的机会。

不过,偏重价值投资只是投资方法中的一种,很多投资体系都会涉及择时问题,要判断大盘、行业的估值与趋势,比如很多自上而下做行业及大类资产配置的资金,此时,仓位管理就成了投资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仓位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判断,并不是感觉要涨就加仓、要跌就减仓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你的投资体系有机的一部分,至少不应该产生冲突。因此我将在下一节将和大家重点聊一下偏重“择时”的仓位管理。

春松2023-03-03 14:07

仓位管理的方法探讨(二)

        摘要: 这次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通常意义的择时仓位管理它的决策和与难点。

书接上文,仓位管理的痛点及深度价值投资基于投资理念上的冲突,仓位管理在价值投资者眼里最终只变成一个固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那如果摒弃价值主线完全用择时又会如何呢?

以“择时”为决策体系

所谓“择时”,就是在市场处于上升趋势中加大股票仓位,所谓顺势而为也就是这个意思,只有当趋势性走势完整呈现的时候才会主动出击的多头决策。

这种择时他们的收益来源以指数波段的差价为主,以上证指数为例2020年的3月到2021年初这样将近一年的指数上升期,近乎900点的指数升幅是投资收益的根本所在,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相对保守的投资者会选择直接投资指数ETF或股指期货,不关注个股,这就避免了“个股买卖与指数判断”的矛盾。

至于个股方面的优化也是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大部分投资者会以平时储备的大量可投资备选品种来满足择时后的品种选择,一旦出现时机,就开始组合分散或分批买入,以期超过指数的超额收益,但其核心收益仍然来自指数波动。

这一体系的原则是,有钱赚的时候就满仓出击,看不到机会或赚不到钱就空仓等候,越是重视择时的投资者,其仓位往往越是大开大合,极端者只分为空仓、一两成仓、满仓满融三种状态,从空仓轻仓到满仓满融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小资金)到一两天的时间(大资金),反之亦然。

择时收益由胜率与赔率决定

在趋势择时中除了满仓出击和空仓等待这种大开大合的方式之外,也有从波动级别上加以选择的方式,比如有的喜欢参与每一次小级别的波动(30分钟或更小周期),而有些可能只参与大的波动。这样的择时+仓位的结果就是出手频次越高,失误的概率就越高,后者是极度追求胜率的投资者,常年在赌场里转悠,却很少下注,只参与胜率赔率俱佳的时机。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当完全依托于择时的时候,不同择时策略的胜率和赔率就成为趋势行情影响收益的关键。所以,既要时刻保持高关注度与参与度,又要抵抗大部分的诱惑,这正是这一体系最大的难点。

在价值与择时中摇摆

纯粹的择时显然并不是我们的最优选择,况且它还有另一个难点就是判断失误后的止损,不用“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给自己找拖延决策的借口并非人人都做得到。因为有较长时间的空仓,这必然不是深度价值型投资者,因为后者需要常年持仓。这种决定在大多数投资者遭遇趋势尾部的时候往往会很难决策,最终放弃了原来的择时决策体系又向价值靠拢。

那么,有没有与深度价值不冲突的择时仓位管理方法呢?毕竟人性的趋吉避凶是来自于本能,要对抗本能终究不是易事,下节我们就聊一下价值+择时仓位管理现实可行的一些方法。

春松2023-03-10 13:57

仓位管理的方法探讨(三)

        摘要: 本文将和大家重点聊一下投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仓位管理,特别是当行情变的纠结的时候,大家就会越发审视起持仓的比例。这次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通常意义的择时仓位管理它的决策和与难点。

书接上文,仓位管理完全摒弃价值的视角从纯粹技术分析层面通过指标信号择时等方式来解决仓位变化。看似自由度颇高,但最终都会由策略本身的胜率和赔率决定阶段时间内的盈亏情况,遇到极端市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今天我们就继续探讨价值+择时会用到的仓位管理方法。

用适度的空头头寸对冲下跌风险

 价值加择时的仓位管理自然离不开对多头头寸的风险管理,不同于单边持仓的被动等待只能通过较为滞后的基本面变化来决定去留。通过在阶段时间内建立空头头寸去对冲现货多头股价下跌或大盘下跌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原则上可以长期保持个股仓位,主动忽略小波段差价,解决个股长线持有与技术择时的矛盾。

那目前A股(场内市场)交易环境支持做空的渠道大致分为三类场内融券、股指期货、期权产品,即便是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构建合适的空头头寸。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空头头寸本身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当择时给到风险信号的时候,实现不卖出股票的前提下降低多头仓位的风险暴露。

实操的两种思路 

第一种从下而上的选择个股,长线持有,同时观察大盘,如果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有较大的下跌风险,就开期指空仓,风险过后就平仓。这里面就涉及到个股标的与对标指数的相关性参数和仓位比例的选择。

 第二种直接选择你认为具备深度价值的宽及指数,比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对应的ETF基金,通过买入这些指数基金来进行价值投资,然后当基金出现阶段性涨幅后但并没有出现估值泡沫为了规避可能的下跌风险通过买入相应的认沽期权来对冲风险。当然对于初入期权门槛的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卖出看涨期权的方式锁定利润增厚收益。

 无论哪种玩法都可实现对下跌风险的对冲,不过,期指的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资金量,而期权方式则更为灵活也适合普通投资者进行尝试。

传统思维的误区

上述方法可能对初次接触的投资者会比较头晕,很多人会自不觉得认为,有风险就卖出股票好了,等风险过后再买回来就是了,何必这么麻烦呢?

 正如在前两期我们所介绍的那样,单一被动持有以基本面判断或者完全以来技术择时都很难长期保持相对合力的胜率和赔率,必须承受相当大的市场波动,大多数人很难持之以恒做到往往会半途而废。

价值+择时方法总结

 笔者以为在充满诱惑的股市,风险防范原则是第一位的,它可以是确保本金的安全通过仓位头寸的建立来实现,是超越投资方法与个人判断的最高存在法则。深度价值投资的原则就是不回避大盘风险,如果觉得危险就卖出,就会渐渐养成做差价的习惯,最终你也赚不到长期价值成长的钱。所以要么你一开始就放弃长线,要么从一开始就放弃差价,较可取的折衷方案就是通过对冲的方式完成对多头持仓的风险控制。因此对于大部分散户,基于自下而上选股深度价值模式与指数择时的矛盾始终很难解决。相比而言,可能基于自上向下的行业配置的选股与投资体系,就可以与指数择时方法相融合,也相对容易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立一套资金管理体系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摘要
对冲期权的策略介绍是什么?有哪些?
资金头寸管理
交易知识系统梳理|干货满满
投资的圣杯在哪里 - 控制风险,跟踪趋势,稳健获利 - chaosonou - 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