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车又出事了!是这三家……

文 / 鉴车哥

(退出中国市场的新一代皇冠)

一百多年的技不如人在国人的心中凝结成了一个深深的执念,即国外的月亮肯定圆,如对日本制造的崇信,时至今日仍会让国人跑到日本去抢购马桶盖,日本车更是品质和质量的代名词。

然而,近来日本汽车制造业一系列造假丑闻把我们崇洋的有色眼镜打了个稀巴烂,同时也一把扯下了日本制造的那块遮羞布。

9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在有关新车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检查中发现,铃木、马自达和雅马哈这3家公司存在数据造假。当日下午,3家公司召开记者会并作详细说明,并进行了公开道歉。

遗憾的这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整个日本汽车制造产业集体造假潮的最新余波。

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日系车企就已经开始频繁陷入造假风波。

当年,日本三菱汽车承认,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共涉及62.5万辆汽车。同年,铃木汽车公司承认在其2010年后款车型燃油测试中采用不当的测试方法,涉及车辆达214万辆。

今年3月,斯巴鲁承认篡改燃效及尾气数据造假,而且更可怕是这并不是疏忽造成而是质检员班长指示下进行的,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5年。

7月时,另一大车企日产汽车承认造假,据日本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日产开始造假的时间至少始于1979年,这意味着日产的造假行为至今已经持续了接近40年”。

如今日本汽车的尾气造假丑闻仍在扩散之中,指不定过阵子还有更大的鱼被钓上来。

更让日本汽车制造业难堪的是,其面对的不仅是排放造假问题,而是整个日本汽车制造工业享有的高质量美誉都在崩塌之中。

从09年日本高田公司的气囊安全缺陷问题全面爆发起(波及1.2亿辆车),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丑闻就再也没断过。

日产汽车质检违规、丰田碰撞测试造假、本田发动机“机油门”、神户制钢篡改出厂数据(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均承认使用了相关的问题产品)、东丽HC篡改轮胎内衬帘布的涤纶工业丝的强度数据等等。

一系列的丑闻无疑颠覆了很多人对日系车和日本制造业的三观。

对于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堕落,有人将此归咎于日本制造行业中的的一项潜规则——“特别采用”制度。即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与合同中信息不符,但在买家同意下可进行交货。因此,在合同安排中,若买家同意,就不会将其视为质量缺陷问题。久而久之,制造商对于质量方面的把控意识也就越来越淡薄。

也有人将其归咎于中国、韩国的竞争迫使日系车商大幅削减成本,减少了对全职工人的依赖,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非正规”员工——临时工、兼职人员和短期合同工来完成一些工作。

这些非正式员工可以帮助公司削减成本,调整员工队伍,但这也导致了工人在工厂车间的操作不熟练,降低了标准,增加了错误和事故的可能性

还有人将其归咎于日本职场盛行的“糊弄体制”,认为日本年轻一代已经丧失了像老一代那种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这一点“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对日本年轻人及日本社会现状作过鞭辟入里的阐述。如没有对成功和原则的追求,现状窘迫但丝毫不以为然;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

不过鉴车哥认为,上述三条只能算是推手之一,很难说哪一个是主导性的力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汽车工业在近年来的堕落绝非偶然,根本问题还出在那失去的三十年里。如今问题的集中性爆发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显性体现。

三十年前日本处于上升期,作为挑战者,日本汽车制造业有着足够的动力去专研独特先进的管理方式(如丰田TPS管理法)和把控产品质量,它们就是日本制造横扫全球的“辟邪剑谱”。

然而在漫长的沉寂期,仍谁也无法保持先前的状态和势头,堕落也就成了必然。就像足球场上的比赛,若一方在比赛中长时间处于下风,很容易出现泄气和心理崩盘,接着就是接二连三的犯错。

所以,昨天新曝出的丑闻更像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寓言···如果还看不懂,再想想今年以来皇冠、铃木接连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跌下神坛,丑闻殃及全球,日本制造怎么了?
视界 | “工匠”变“躬匠”?日企再曝数据造假丑闻,这回“组团作弊”
日本制造业,再度传出造假丑闻!
日本玩完了,十年造假内幕曝光,或被全世界抛弃!
汽车大观|再陷造假丑闻,日系工匠造车还能承受多少污点?
“日本制造”再下神坛,日产承认排放及油耗数据造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