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掉人生的五大元凶:短,浅,傲,拖,耗!
userphoto

2024.04.30 广西

关注

有网络用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如何逐渐走向颓废的?”

获得高度赞同的回答精炼地总结为五个关键字:“短、浅、傲、拖、耗”,任何一点若在生活态度中占主导地位,都可能使人距离颓废不远。

首先,若过于追求即刻的满足与短暂快乐,往往意味着舍弃了真正长远且丰厚的回报。

其次,若是对事物仅停留在表面认知,缺乏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那么很容易陷入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的状态。

再者,若总是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将难以准确地认识并提升自我。

接着,若总是期待他人的援助来改变现状,而忽视自身的努力与成长,那么个人进步的空间将会被无限压缩。

最后,若长期处于内心纠结与精力内耗的状态,还未有所成就,精神与意志力就已经濒临崩溃。

因此,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这五个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迈向一个更优秀的自我。


短:追求短期快感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轻易地获取即时满足感,例如浏览短视频或享用快餐,这些活动都能迅速带来愉悦感,而遇到问题时只需通过百度搜索即可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然而,这种对即时满足感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易令人沉迷的行为,并可能对我们的大脑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心理学专家曾经强调:“持续依赖于短时间内获得的反馈刺激,将会逐步改变大脑内部的神经通路,使得大脑逐渐适应并倾向于追求短期的感官体验。

这样一来,那些原本需要耐心投入、回报并不频繁的经历和行动,我们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坚持和执行。”

最近,我再次观看了经典影片《梦之安魂曲》。

影片中,那位渴望登上电视舞台的母亲角色,由于身体的肥胖,已经无法穿上那条象征着她昔日荣耀的红色连衣裙。

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减肥。然而,她并未采取健康合理的饮食调控与锻炼方式,转而选择了看似立竿见影的减肥药物。

短时间内,她确实迅速减掉了十斤体重,但同时也陷入了药物依赖的困境。最终,非但未能如愿踏足梦想中的电视台,反而因为药物成瘾而住进了精神病院。

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期待即时回报的人,更适合从事临时性工作;

愿意接受按月结算酬劳的人,则适宜担任办公室职员;能够忍受三至五年周期等待的人,具备投资家的潜质;

唯有那些能够用长远眼光审视生活和事业的人,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电影中母亲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过于追求短期目标和便捷途径,往往会对自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真正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暂的快乐往往不能持久,甚至可能带来沉重的代价,使人偏离原本应该坚守的道路。

因此,若要收获长远的益处,实现真正的个人成长与蜕变,我们需要理解并接纳等待的价值,学会运用延迟满足的力量。

应当舍弃短浅的目光,选定一项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无论是阅读还是运动,并持之以恒地投入其中,将其锤炼为自身的竞争优势。


浅:不做深度思考

在面对问题时,满足于表面的认知而不深究其理,表面上像是固守在舒适地带,但实际上可能为此付出更大的成本。

著名作家刘同曾有过这样的警示:“那些不愿花费时间去深入思考的人,终究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不得不拿出时间来懊悔。”

微生物学界的先驱路易斯·巴斯德,在早期的研究中,尽管成功分离出了酵母菌细胞,但他并未对此进行深入探究就草率地认定这是发酵过程的核心要素,结果后续的发酵实验并未如预期般成功。

随后,化学家爱德华·比希纳成功进行了无细胞发酵实验,这让巴斯德重新审视并认识到自己先前的判断失误。

这一经历使他深感遗憾,倘若当初能更深入地研究与理解实验本身,也许他本可以率先揭开发酵的秘密面纱。

在《认知突围》一书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思考—收益”曲线图示。

它揭示了越是倾向于浅层次思考的行为,虽然看似轻松易行,但实际收益却微乎其微。

而随着思考的不断积累和深度的提升,个人的成长收益才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言:“多数人宁愿选择去做任何事情,也不愿直面深度思考。”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仅仅浮光掠影地对待问题,未能触及实质。

正因为此,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勇于且乐于深度思考的少数人群。唯有卓越的思考能力,方能助人在众多竞争者中崭露头角。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职场生涯,我们都应努力挣脱浅层思考的桎梏,激活大脑,追求深度思考与探索。

期待我们都能在深度思考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日益精进,最终成为拥有显著成长和丰硕成果的少数派。


傲:错位的优越感

傲慢,并非源于实力的正当自信,而是一种因过度关注自身优势、对比他人劣势而产生的扭曲优越感。

在我们公司中,有一位本科毕业的同事,他常常因学历高于他人而轻视那些学历较低的同仁。

有一次,在一次工作研讨中出现意见分歧,他在私下表示:由于对方学历较低,因此认为其观点无足轻重,讨论价值不大。

然而,在那次讨论中,尽管另一位学历相对较低的同事并未被他看重,但他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这位学历虽低但勤奋好学、乐于钻研问题且待人友善的同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了团队成员的广泛信任和尊重,最终成为了晋升的不二人选。

相反,那位仅仅倚仗较高学历而心存傲慢的同事,未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性地以自身的微小优势去贬低他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然而,这些沉迷于自我优越感的人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成长,他们犹如困在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之中,只选择接受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自我陶醉。

结果便是,他人在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同时,这些人却停滞不前,逐渐与他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一旦傲气成为遮蔽自己认清现实的屏障,个体就可能陷入自我幻想的世界中,无法向前发展。

只有深刻理解自我,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与提升。

梅花虽在洁白上略逊雪花三分,但雪花却在香气上输给梅花一段。

作为人,我们不应被自我过分的骄傲所蒙蔽,在欣赏自身独特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

进而,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此不断进步,成就更好的自我。


拖:习惯性等待拯救

是否曾在你身边遇到过这样一类人群:

当面对只需在百度上快速搜索就能解答的问题时,他们却选择等待他人的援助而非自行查找答案;
明明可以随时叫车自行前往目的地,却执意要求朋友绕道前来接送;
尽管已经为他们详细解释了操作步骤,但他们却不肯动手实践,坚持要等到你有空时亲自代劳。

朱自清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那些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味“等待”的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然而,当一个明天到来后,又会有下一个明天等待着他们。

习惯性拖延并依赖他人解冑问题的人,他们的明天似乎永无止境,只会不断推移到下一个明天。

我有一位朋友分享过他同事的故事。一次,他的同事请求他帮忙制作一份表格,由于朋友当时较为忙碌,便将制作要点告知同事,建议他自己先试着完成。

然而,次日,这位同事再次带着那份未做任何改动的表格来找他求助,显然未曾尝试独立完成任务。

这正如古语所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凡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过度依赖他人、习惯拖延,只会导致自己的人生被白白浪费,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深刻指出:“我们都在坐等别人的救助,然而,又有谁能真正拯救我们呢?”

现实情况是:除了自己,无人能够真正拯救你。首要之策便是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拒绝拖延,积极采取行动。

面临问题时,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即使初次尝试不尽完美,但这些累积的经验无疑会让你在下一次挑战中表现更出色。

接下来,请不要畏惧困扰,学会将对别人的依赖转回到自我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完全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却因担心过程繁琐而选择逃避,转而求助于他人。

实际上,每件事情的起步阶段往往最为艰难,但一旦真正着手去做,往往会发现其难度和复杂程度远低于我们的预想。

反之,若总是选择拖延、消耗时间和坐等他人援助,问题将始终存在,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耗:情绪内耗自己

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绪内耗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我注意到一个回复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这位答主分享道,他有一次要参加第二天的一个聚会,但那一晚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绪在期待自己明日熠熠生辉与担忧可能遭遇尴尬之间摇摆不定。

结果,彻夜未眠导致他次日清晨精神状态极差。然而,当他抵达现场后发现,这不过是一场小型聚会,自己却为此焦虑了一整夜。

这种经历在我们许多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在着手做某件事之前,我们往往会陷入过度思考的困境。

最终,事情还未真正开始,我们的精力就已经被自我消耗殆尽。

我曾读到过一句引人深思的话:除去日常工作和学习所需,我们每天胡思乱想的内容和情绪中,大约有70%到80%是无价值甚至有害的,它们不仅对工作和学习没有帮助,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与其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情绪内耗上,不如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只有当我们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那些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事务上,才能逐步迈向更好的自我。

每当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自我消耗的状态时,切勿沉溺于思维漩涡,应立即采取行动,去做那些必要的事,去询问应当咨询的人,去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

唯有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有效终结内耗,从而让一切焕然一新。

让我们共同追求成为一个既能在思想层面高瞻远瞩,又能在行动上坚定有力的人,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宰者。


在《黑天鹅》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真正阻碍你前行的,其实正是你自己。”

一个人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往往并非源自外界,而是潜藏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

自我沉沦的始作俑者是自己,而能够实现自我救赎、涅槃重生的,同样也是自己。

若想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被淘汰,务必铭记于心的是:

唯有持续地自我更新,突破自我设限,才能不断进步,实现个人的成长,并最终成就一个更优秀的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沾上这5个字,离废掉就不远了
不内耗的三个原则:不抱怨,不解释,不讨好
为什么厉害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给同事多转钱了同事收了怎么办
上班不内耗自己,这八句牢记心里!
人到中年:吃得下工作的苦,排得了情绪的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