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种常见的散文写作范式

中学生作文最易进入的途径,首推散文。散文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包罗万象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奇思妙想的结构组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奔放的表达平台。同时,课内课外,又有许多名篇佳构可供其阅读和鉴赏,模仿和借鉴,为他们提供了参照和学习的便利。

从课程改革和实验来看,语文也在不断向生活靠拢。中考或高考作文,都采用了宽泛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二选一作文经常出现在试卷中,目的就是放宽题目对考生的限制,让考生写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秀”出自己的个性和文采。其中涌现出来的最具神采的作文,大多是散文。过去有一段时间提倡“文体创新”,或称“创新作文”,特别看好文体形式的标新立异,像实验报告、启示、说明、书信、故事新编、小标题、小小说、合同、控诉状之类“新文体”大行其道,一踊而上,弄得五花八门、云山雾海,结果写得不伦不类,内容空洞,无病呻吟。作文的求新,不在形式,而在内容。朴素的形式和独特的感悟以及鲜明而有神采的语言,才是作文追求的目标。散文走得端行得正,是我们最应该训练的文体。

但是,许多中学生虽然读过不少的散文,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评过许多散文,而当面临写作的时候,却不得要领。在此,有必要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散文写作范式。了解这几种范式,不仅能帮助大家提高散文写作水平,而且能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

尽管散文很“散”,内容庞杂,枝蔓交错,而又各具面貌,千姿百态,但并不是无章可循,无迹可踪的——当然也不是“形散神聚”一句话就说得清楚的。散文是有一定范式的,就像植物有纲目、动物有属类一样。下面试举几种范式,向大家介绍。

一、情节发展式

所谓情节发展式,就是以一个中心事件为主要内容,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文。如《羚羊木雕》,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文章围绕木雕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无论是倒叙还是插叙,都离不开情节发展的主线。这种结构方式,一直是中小学生习惯采用的方式,易于掌握。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往往采用这种范式。但要写好这样的记叙文,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简略概括,没有情景描述;二是要避免平铺直叙,没有回旋和波澜;三是要避免平均用力,没有主次详略;四是要避免复述事件,不加提炼,事情写完即完,没有提升思想情感。

下面评述一篇学生习作。

一堵墙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收拾好书包,准备第一个冲出教室。这时,政治老师发话了:“走读的同学可以离校了。”听了这话,我提起书包,飞快地冲下楼。

咦,糟糕,钥匙忘记带了,还是书桌里呢!怎么办?都走这么远了,不可能倒回去吧。反正家里有人,怕什么?我自以为是地想着。不知不觉就走到我家楼下。我扯开嗓子喊道:“妈妈,妈妈!”等了几分钟,没有人回答。心想:难不成又打麻将去了?我四处望望,哎,没人。

失望地回到楼下,向邻居的阿姨借来手机,准备给爸爸打电话。电话里传来“都都都”的声音,就是没人接。我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同样没人接听。阿姨说:“她知道是我的号码,不会接的。”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家里与邻居的恩怨一直还没有消除,是从一根水管开始的。

那时,邻居刚买了我家旁边的房子,装修楼顶时,因为我家的自来水管是靠墙的,是一堵两家共用的墙壁。那根水管有碍于邻居阿姨的装修。他们二话没说,就把水管锯断了,弄得我家没有水用。妈妈找她评理,他们说我家的水管占了他们的位置。其实,那根水管在他们买房之前就一直存在,以前人家也没说什么。现在阿姨买了房,又不商量就锯断了。爸妈不服气,阿姨也不松口。那堵隔着两家恩怨的墙,一段短短的距离,似乎再也无法通过了。

我把手机还给阿姨,转身离开,又在窗下大声喊叫。觉得“妈妈”二字变得好沉重,好坚硬,但一直没人回应。我绝望了。

风吹在脸上,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身子都在微微地颤抖了。心里难过时,我会把这种痛苦写在脸上,怎么也不会伪装坚强。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来,划过嘴角,我用手轻轻地抹掉。也不知道自己在楼下孤独地站了多久,也没有人理我。我想自己可能变成了透明人,没有人能看见我的存在了。

门终于开了。我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他说:“你又没有带钥匙吗?哭、哭、哭,一天就晓得哭!我们把钥匙拿给你是干啥子的嘛?”怪我一时大意,一时懒惰,才弄出这个局面,也不至于你们这样对待我呀!我跑进房间,砰地一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书包一扔,扒在床上大哭起来。此时觉得,我与父母之间的那段距离,也越来越遥远了。

我很羡慕有些同学,不管天晴下雨,每个晚自习,他们的父母都会按时到校去接他们回家。前一段时间,家里很忙,爸爸妈妈没来接我,我可以理解。可是最近呢,每天很早就下班了,下午打牌,夜里上网,依然不把我放在心上。我不需要那些物质上的爱,给得再多,也是过眼云烟。我想要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可以一起散散步。

虽然,我的房间与父母的房间只隔着一堵墙,可是,心里的这堵“墙”呢?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跨过去……

简评:

这是一篇按照情节发展式的方式写作的记叙文。这篇作文所写事件并不新奇:自己没带钥匙,回家受到父母的为难。但却有一个回旋:借邻居阿姨的手机给父母打电话,父母不接听,引出两家的一段恩怨,采用了插叙手法;父母的故意为难和责骂,又是一个波澜,把心里的感受推向一个高潮。结尾采取抒情议论的方式,将这次小小事件引申出一个严肃的主题:人与人之间(邻里也罢,家人也罢)需要理解,需要关爱。在具体叙述时,前面对起因的交代比较简略,后面呼喊父母的过程比较详细,且有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气氛的烘托,避免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拟题上,也做了精心的构思,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形象地喻为“一堵墙”:邻里之间的“墙”,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墙”。

二、片断组合式

这种散文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叙述也不讲求完整,只是描述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断,连结这些片断的线索可以是一种情绪或者情感,或者是一种思想和逻辑。如《春酒》,以思乡的情感为线索,写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写“八宝酒”,写喝春酒,写“会酒”,写母亲酿酒和“我”学酿“八宝酒”,寄托深深的游子情怀。这类散文看起来就很“散”,但是我们把这些片断罗列出来,就会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捕捉到文章的主旨。抒情散文和写人的文章,大多采用片断组合式来布局。

作文时,在找不到一个完整事情来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撷取生活片断的方式完成作文。只不过要注意几点:一是,这些生活片断要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或一种感情基调来选材;二是描写或叙述这些片断要有侧重点,不必平均用力,把每个片断都写得详细和完整,有的只取花,有的只取叶,粗细杂用,如同水墨画布局,有的泼墨写意,有的工笔细绘,但一篇文章中必定要有一至二个精彩的细节片断描写;三是要线索分明,组织有序,材料零碎但不能杂乱;四是转接自然,注意过渡,过渡语句多采用议论抒情方式,也是暗示或揭示主旨的地方。

下面试举学生习作为例。

外婆

外婆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要说特别之外,也只有一点:比较胖,也不爱运动。她总是在家里做家务,照顾我和表妹。但她缺点也不少。

她整天唠叨得没完没了,说的尽是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脾气又急,有点不顺心的事就破口大骂。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熊家婆”。对此,我曾一度对她不满。

最讨厌的事情就是陪她上街买菜。和她一起买菜,第一,得从头到尾地瞧上一遍;第二,需与菜贩讨价还价纠缠半天;第三,要让我把价钱计算好几次,生怕别人多算了她一毛一分;第四,付钱之后,还要像蝉一样在我耳边咕噜好一阵,问到底该付多少钱。我都回答她好几遍了,早已显得不耐烦了,她却不懂察言观色,还是像苍蝇一样缠着我,似乎非要把我惹得动怒了,她才肯收场似的。

当然,外婆也很辛苦。每天都要照顾我和表妹的饮食起居。我有不吃早饭的习惯,表妹呢,总是不爱吃水果,偏爱吃饼干。早上,我没吃早饭,外婆总会拿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塞在我手中,不厌其烦地说:“苹果含维生素很多。”吃午饭时,她又总是夹很多蔬菜放进表妹的碗里,并且又唠叨道:“你不爱吃水果,就多吃点儿蔬菜。”

有一次上完晚自习回来,我疲倦地提起书包直奔卧室,在台灯下烦闷地做作业。外婆悄悄地走进来,站在我的身旁,叽叽喳喳地说:“欢欢,你还没有吃晚饭。我给你弄好了,你吃了再做作业吧。”我大声地向她吼道:“你烦不烦嘛!”说完之后,又有些惭愧了,我的语气是不是太重了?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把她推出了卧室。我本以为这一下子外婆不会再来打扰我了,可是没过多久,她又进来了,手里还端着一盘东西,原来是一盘削好了的苹果,还去了苹果芯。她好像忘记了我刚才的无礼,还是笑呵呵地说:“大懒虫,快把苹果吃了吧。”我正感到肚子有些饿了,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偷偷地瞄了外婆一眼。她笑吟吟的,看上去特慈祥,都与我理想中的外婆等同了。

简评:

本文采用了片断组合式写作,写了有关外婆的几个片断,兼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外婆的缺点——缺点不是主要内容,所以写得简而略,也不举具体事例;后写外婆对自己和表妹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她“忍气吞声”的大度,把她对孙女外孙女的慈爱之情表达出来——此处才是重点,所以描述的片断比前面具体得多;而买菜一节,表面看是写缺点,实际是优点,可以看出她做事细致认真,也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唠叨一节,也是以缺点的方式表现人物的优点,表现外婆对孙辈关怀备至。文章还运用反衬手法,比如,“我”对外婆的种种态度,就是反衬外婆这个人物而运用的手法。文章多一些烘托和反衬手法,可以避免平淡和单一,为文章多增加一些色彩。

三、画面拼贴式

画面拼贴式就是那类只见景(或场景)不见事的散文。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林海》《草原》。文章对自然景物或一种事物进行有意味的描写,给读者涂抹出一幅幅画面。这些五彩缤纷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心境,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认知,一种感悟。一些游记类或写景状物、托物言志的散文,大多采用了这种范式。写这类散文,要注意几点:

一是写景要实在,不要虚华和浮艳,不要以为写得花梢就好,如写春景就要写具体事物此刻的形与态,而不是概念化的描述,这就叫“实在”;

二是状物要状出事物的特征,形形色色,各有差别,这就是特征,不可重复,这样才有特色;

三是要调动感官,多视角多种感官参与描写,才能把物态写活;

四是要调动情绪和审美能力,对所描写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有的学生以为写景的文章容易写,其实是误会。很多学生描写的景物缺乏真实感和立体感,描写场景时又缺乏现场感,展现画面又缺乏审美的眼光,所以即使词藻看起来花梢,但却缺乏美感。

下面再举习作为例。

洋槐树

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周围的一切都抹上了暖色,只有窗外那棵洋槐,在琅琅书声中静默着。

白色的雪花,一串串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等待着风儿来分享她的芳香。枝干粗粗的,一道道清晰的凹进去的轮廓深深地烙在了枝干上,给人一重厚重感。每当下课铃拉响,走出教室,总能第一眼看见洋槐,看见它挺直的腰杆正向我们微笑地扑来。

晌午的太阳有点火辣。当同学们打扫完操场的清洁,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时,最想凉爽一下了。这时,洋槐树下的浓荫便是他们最佳去处。嘴里含着冰凉的雪糕,坐在树荫下一边吃一边聊天,真是一种享受。

夕阳西下,一轮斜阳把周围的云儿渲染得通红通红。地上的热气也消除了不少,淡淡的花香随着凉爽的晚风散发在整个操场,使人心旷神怡。

在生活中多数人都不太注意洋槐树,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作家都在诗歌赋里赞扬翠竹的坚韧,梅花的顽强,可为什么没有人赞美洋槐树呢?是因为它太平常了吗?我想不是。

看,微风中,即使在喧闹的课间,洋槐树落花的声音清晰可闻呢。

简评:

这里所写的洋槐树,就是校园里的实实在在的一处景物,形象鲜明。状物时对其花色、花形、香气、枝干、姿态作了全方位的描写。同时写了几个不同时间段的画面:清晨、晌午、夕阳西下。在写景状物的基础了,又进行了抒情和议论,表达自己的寄托。这就是典型的画面拼贴式的作文。

四、细节放大式

有些文章,所写事例平凡、简略,但对其中一二处细节却极力渲染,以小见大,那些被作者放大的细节,流露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如下面的一篇习作,便是如此。

悄悄地躲在你的身后

雨在不知不觉间浸湿了操场,天空的阴暗遮蔽了我的视线,门窗被我们关得紧紧的,害怕有一丝寒风逸进教室。刚下晚自习,听到身后的同学说外面下雨了,我还不相信。走到操场,一颗颗雨点接踵而来,打在我身上,感觉冷津津的。寒风拂过面庞,耸耸肩,长吸一口气。

走出校门,看见那辆在角落里静静等待的打着伞的摩托车,在这样的深冬里,心里有一种朋友相见似的亲切感。我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它。

踏上摩托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两旁的房屋逐渐退去,同学的身影消失在背后。这时,我可以很骄傲地向他们展示心中的那一份幸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炫耀,还是过度的夸张。我们奔驰在宽敞的公路上,橘红色的街灯落在我肩上,身前身后的车灯向两端延伸。

寒风使我不得不低头。我努力地绷紧身体里每一根颤抖的神经,希望它们不会被这黑暗吞噬,但我还是选择悄悄地躲在爸爸的身后。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很温暖。爸爸的身体就像牢牢的城墙,为我挡着迎面撞来的风雨。我躲在肩膀背后,不再害怕寒冷,而是静静地欣赏着,回味着。天气依然那么寒冷,冰凉的面额掩不住内心的温暖,来自父爱的那份呵护。我在这份温暖的氛围中想象着,或者诉说着学习的快乐和忧伤。身后的车辆向我们投来警告的鸣笛,我不屑一顾地向它看一眼,并不想让它打断我此刻的情绪。

我们快速地向着家的方向驶去。车轮与路面发出的摩擦声向四周散开。夜静得有些可怕。橘红色的车灯此时显得有些落寞,与黑夜产生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显得有些刺眼。

回到家,坐在温暖的被窝里,房间亮着温馨的灯光。听着窗外偶尔驶过的车声,感觉有些凄冷。树叶的影子在车灯的作用下从我窗上晃过,真像一场古代的皮影戏。我真庆幸,我有一个愿意挡在我面前的爸爸。我不知道爸爸是否也这样想过。我需要一个宽大的肩膀给我依靠,即使那个肩膀不那么坚实,那么厚重,但他就是我的港湾。

望着窗外,手里捧着一杯牛奶,吸进嘴里,甜在心里。

简评:这篇作文取点很小,不过写了冬夜晚自习后爸爸用摩托车接自己回家这么一件小事。其间也没有波澜,没有意外,看似平常得不值一写的事,却在作者笔下写得摇曳多姿。其成功的关键,就是采用了细节放大式。作者把坐摩托车躲在爸爸身后这一细节加以放大,反复凸显心中感受到的那份踏实、温暖和幸福。而开篇对寒风冬雨的描写,是为后文写父爱的温暖所作的铺垫,作者又通过车灯和路上景物的描写加以烘托,并在回家后用家的温暖加以渲染,鲜明地表现了主题,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上四种范式,是中学生容易模仿,容易学习并掌握起来的基本写作范式,只要多多实践,从理解到习得,就能打下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还有一些范式,我只作简介。

五、联想发散式

由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山南海北,谈古论今,左右逢源,议论或抒情色彩较重的文章,即归于此类。中学生写作这样的文章,尝有一定难度。主要是知识积累不够,思想缺少深度,视野还不开阔。试举自己的一篇拙作为例。

一棵草的春天

庄稼人不大喜欢草,他们一辈子与草打交道,种一辈子庄稼,锄一辈子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情景颇让人爱不起草来。

然而艺术家却喜欢草。国画家用草点缀画面,音乐家谱曲《我是一株小小草》,歌唱家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诗人吟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牧民更是喜欢草了,因为有草,就意味着牛羊成群生生不息,因为有草,才有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谋家野心家例外,他们做事都绝,动不动就要“斩草除根”!一株草可以“除根”,那么多的草,你“除”得了“根”么?草根,是除不尽的。

唐伯虎有诗云:“兰蕙蓬篙,看来都是草;鸾凤鸱鴞,看来都是鸟。”我很喜欢这种眼光。陈胜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事不是没有的。由此看来,但凡世间之人,没有不是“草”的。

与草共生的是那些草民。这个词很有意思:一则因为它的平凡,或者说贫贱;二则因为它的普遍;三则因为它的顽强;四则因为它的渺小;五则因为它的忍受。与此五大属性相类似的那些“民”,像草一样承受蔑视,忍受践踏,还是要活下去。活着是他们对待生命最朴素的态度。

而在众多的草民中,我们无疑也是其中的一员。说不上对它有多么崇敬,也不敢对它有什么鄙夷。草民就草民吧。草民要活下去。

活着的草,使大地有了绿色,有了春意。不用别人来养育,只凭那浅浅的根,抓住一点土壤,浸渍一滴雨露,呼吸一缕空气,握住一米阳光,就生长了,蓬勃了,幸福了,这就是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株草的春天,就是在似有若无中开始的。萌动的草芽,是寄给春天的情书。这些平凡、渺小,无处不生,无处不在的草,用他们的一茎一叶,装点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荣,一枯,草的一生就结束了,忽略了。然而草根埋下来,等待下一个春天。被忽略的那株草,还有根在下面挣扎,等待一缕春风来唤醒他的梦。这就是草,草根。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草民自有草民的乐趣,草民自有草民的风骚。

写到这里,我渐渐喜欢“草民”和“草根”这两个词语了。那一日,听到孩子的同学从口里吐出了“草根”一词,让我很惊喜!因为草根不仅埋在地里,也埋在孩子的心里了。

我看到了绿意,看到了春天。

六、意象抒情式

散文诗大多属于此类范式。作者在文中描述一种诗意很浓的意象,并以此种意象为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感。此类写作,需要一定天分和才华。

逝去的泥香

好久不曾闻到泥的芬芳,那一缕缕如少女般透着清纯气息的香味,伴着岁月的年轮画上了圈。

我想你或许是老了吧,带着童年的欢声笑语飞向天堂。曾经有过“天作被子地当床”,我躺在你的怀中,呼吸着你肌肤散发出来的一阵阵诱人的香息,妈妈的童谣便轻纱般萦绕在我的身旁。曾经把脚丫踹进你松软的体肤,你留下我的脚印,我带走你的体香。记忆像襁褓中妈妈的气味,永远铭记在我的记忆中,我时常用鼻孔探寻你的方向。

我把你捧在手心里,又把自己捏得像你一样,然后念着咒语,想像女娲娘娘的儿女,如何成为万物之灵。可我的小小泥人只是呆呆的泥疙瘩,雨水一冲,四处流淌,又融入那片辽阔而古老的土地,享受着雨水的洗礼。半空中,你和雨点爽朗地笑,我从笑声中又嗅到了你的泥香。

如今,你的香气飘得好远好远。

重重的皮鞋踩踏在你的身上,我的脚丫与你咫尺之遥,而你的香气却无影无踪。野蛮的挖掘机刨着你的躯体,开发出一片片笑声,把你幽幽的香气变成滚滚红尘。我寻觅的视线被坚硬的建筑阻挡在轰隆隆的空气中。你的香气已成为我遥远的梦,飘远了,散开了,逝去了。

简析:本习作采用诗意化手法,把对土地的感情凝聚在“泥香”这一意象上,非常高明。同时,在语言上又十分讲究,采用人格化手法,第二人称的运用,自然地透出对土地依恋和亲切的情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得韵味无穷。

七、综合式

采用以上两种以上的写作范式,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或叙事,或联想,或描写片断,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总之,作者对各种表现手法控纵自如,随心所欲。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要经过一些基本范式的学习,从一招一式中去体会,积累写作经验,才能逐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继聪 | 草命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最美的触动
常见散文的写作要领——“唐宋八大家”散文写作的启示
浅谈中考话题作文高分技巧
技法六:中考小作文的应对(《中考作文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