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之二十一

建筑之二十一

中国古典建筑(五)


          


      窗:本作“窻”。(chuāng)古人在古建筑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风和采光。《说文.穴部》云:“在墙曰窻,在屋曰窗。”窗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窻才是开在墙上的。

   


        1.窗户的艺术:中国古代文人以窗为画,从材质、图案、造型、雕花等方面精益求精,他们与工匠一起,不遗余力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致使窗户艺术千百年来精彩纷呈。

                                 


        2.较早的窗户:我国可见到的较早的窗户实物形态是西周的刖(yuè)刑奴隶守门鬲青铜方鼎。[lì] 
    上腹近长方椭圆形,口沿下饰双首夔龙纹,两侧有方形附耳,四角铸回首卷尾伏龙一条。下部为炉膛,四足各铸一鹰嘴兽,正面有两扇可开启的方形门,右门压关铸一裸体刖刑(失右足)奴隶形象,左门压关为虎头形,两侧有窗户状通风孔,后面铸弯曲纹镂孔可通风,膛底有五个圆形通风口,亦可漏灰。

                            


        3.窗棂:(líng )即窗格(窗里面的横的或竖的格)。俗名“窗格子”。



          窗棂各式花纹。



       4.窗框:是指墙体与窗的过渡层,起一个固定以及防止周围强体坍塌的作用。

          


      5.窗台:在窗孔底部特别用于盖住窗孔底部墙上的水平构件或结构。(有木、石、砖的)



     6.窗屉:( tì)可支起放落的窗架。

                  


     7.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窗的种类:

        


       1.直棂窗:是古代汉族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唐代以前常用直棂窗,以直棂窗为代表。到宋代、辽代也做直棂窗。窗框内用直棂条(方形断面的木条)竖向排列有如栅栏的窗。
    直棂窗是唐朝最常用的窗户形式。直条的竖棂,没有花纹,也没曲线。但是就是这份简单,看着反而精致、舒服。



       2.隔扇窗:又称槛窗、半窗。隔扇窗安置于槛墙之上,结构与隔扇门相似,但窗扇尺寸较短,槛墙的高度与隔扇门的裙板相齐。隔扇窗通常为四扇或六扇为一樘。(一副)江南园林隔扇窗玲珑剔透,工艺精湛,开启自如,便于采光与通风。
         图为江苏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井形隔扇窗。
 


      江苏扬州个园如意套方式隔扇窗。



      江苏苏州拙政园万字隔扇窗。

              


         3.空窗:一种只有窗孔没有窗扇的窗。空窗之妙在于内外看均可,而景观不同,窗外或竖奇石、或种芭蕉、或栽翠竹数竿,极其精巧雅致,就想一副书画小品。
    图为八角形空窗。



          海棠形空窗。



        扇形空窗:两个扇形空窗相对,增加了景深。

                 


        4.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下框离地面一般约在1.3米左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漏窗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建筑形式,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品,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现,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如苏州园林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 

                   


                              方形冰裂纹漏窗。

                  


                          苏州离园圆形雕花漏窗。



       江南园林园廊上的各种漏窗。

                   


          5.和合窗:又称支摘窗。即窗分上、中、下三层(但也有二层式的和合窗),上层、二层做成可支起放下的窗,而下层一扇则做成直立式,拔掉木插销可将窗摘下。这种形式的窗,一般窗成长方形,也有其它式样。此类窗与其它窗相比优点在于:临窗平眺视野宽阔,园中远近美景尽收眼底。

  




   6.纱窗: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常以纱窗来分隔空间,用绢纱或在绢纱上写诗作画,它避免了砌墙造成的呆板。



        北京故宫纱窗。

                           


      7.花窗:徽州地区多见,由窗罩、窗栏板和两扇横开的小窗等三部分组成。大多雕刻精致,俗称“小姐窗”。
    图为安徽宏村古民居花窗。   



      8.满洲窗:是我国东北一带满族人居住区域常用的窗户样式的俗称。然而,“满洲窗”并非仅应用于这些地区,在与东北相隔万里的岭南,它融合多种文化广为流传。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套色玻璃蚀刻画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用工艺品,采用进口玻璃材料进行蚀刻、磨刻或喷沙脱色的技术处理,以传统题材为内容,有红、黄、蓝、绿、紫、金等颜色,加上不同的形状设计,使窗户典雅秀丽。后来因原材料缺乏等原因,此工艺品渐渐匿迹。
    满洲窗的称谓由来, 都是针对镶嵌的玻璃而言。
    图为广州南园酒家满洲窗。



     9.长窗:又称“隔扇”,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在苏州园林中,长窗是最实用的窗之一。这种窗开之,人可出入、通风、采光;闭之有采光、保温,居室内能赏室外美景的作用。
    长窗有四扇、六扇、八扇之分,扇数的多少一般依据建筑开间大小而定,一般多布置于厅、堂、馆、轩。这种窗上部分的窗格通透明亮便于采光,窗格花纹也有“海棠十字”“菱花”“冰裂”“如意”等十多种形状。



       各种窗。


 
    10.箭楼窗户。

                                   


                                     11.南方古民居中式窗。

                          


             12.窑洞窗。(西北)



      13.满洲窗和空窗的结合:既可以欣赏庭院景致,又可兼顾室内环境。

       古建筑窗花纹解析:

         


      1.太和殿三交六椀(wǎn)棂花: 
    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清代宫殿建筑门窗槅心花纹装饰之一。由三根棂子交叉相接,相交点以竹或木钉固定装饰成花心。这种图案是用直棂与斜棂相交后组成若干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相交之处便成为一朵六瓣菱花,三角形中间成圆形。
    在紫禁城的殿宇当中,凡用三交六椀菱花的隔扇门窗均属最高等级,次者为双交四椀棱花,往下依次为斜方格、正方格等。
      
                   


              


                

      2.景仁宫双交四椀样式:
    菱花由两根木棂条相交并在相交处附加花瓣而成为放射状的菱花图案。其等级较三交六椀菱花低一等。



       3.临溪亭 斜方格样式:
       又称斜方格纹,网纹,这是由两斜棂相交后组成的一幅菱格形图锦。寓意获取财富。

      


        4.乾清门 正方格样式:
    又称网格纹,民间俗称豆腐格。网格纹的各个正方形孔洞代表了处处正直之意。网格纹作为门窗格心出现建筑上,就寓意建筑的主人富有又很正直。  
 
                                  


         5.养心殿 轱辘钱样式:(gū lù)
    轱辘钱样式图案呈现为圆圈中有内向弧形方格,似圆形方孔钱,故名。轱辘钱样式的窗花有招财进宝的寓意。

           


    6.倦勤斋 步步锦样式:
    步步锦是一幅有规律的几何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组成。直棂与横棂独立的纵横着,各自端头逗着对方的中部与边部形成丁字形状,直、横棂由外长而内短相逗形成一步步变化的图案。内涵人在事业上事事成功,作官会得到步步高升的美好吉祥象征。



      7.绛雪轩万字纹样式:
    “卐”字棂花图案呈现的是一旋转的形态。它像天空中气流循环时所产生的螺旋,也像流水中常出现的漩涡。古人认为这种螺旋运动是生命的动力,寓意着无限循环的宇宙。卐字纹四端伸出,连续反复,意为万事吉祥,万寿无疆。有时还会在其中点缀“寿”字和“福”字,更加凸显吉祥寓意。

       



      8.一码三箭样式棂花:

    图案是由三根横棂条组成一组,共三组分别与直棂条的上中下三处相交,而组成一幅有的几何图案,该棂花的直棂条、横棂条均细而长,似长箭一样,又因其图案的形象似箭插在箭囊之上,故称一码三箭。
    中国道家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指一代表了天,二代表了地,三代表了人,只要有天地人这三种的存在就会造就出万事万物。
    该样式门窗格心象征无穷无尽的长箭悬在门窗上,一则可以避除邪恶的侵扰;二则显示有取之不尽的、象征天的力量的武器在此,是何等威风,谁敢来侵犯;三则是箭可以捕取很多猎物,是谋取财富的保证。

   



         9.回纹样式棂花:回纹图案有安全回归的意思,寓意福寿吉祥深远绵长。回纹是由陶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衍化而来,其特点为横竖短线组成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的花纹,形如“回”字。内涵极为美好,寓意无限吉祥,图案层次丰富,线条永无交合之点。




      10.冰裂纹样式棂花:
    冰裂纹图案的象征即坚冰出现裂纹开始消溶,寒冬已过,大地回春,万物开始复苏,即刻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将是一片生机的来临。内涵一切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即已过去,美好的、如意的愿望立即会到来。  

                            


       11.工字样式棂花:
    工字样式的门窗格心棂花,除有象形文字的效果外,还有内涵有精巧、美丽、规矩等美好的寓意与象征。



         12.井字样式棂花:
    “井”字棂花图案,其形状是对应天空中被古人称为二十八星宿中南方第一宿名井宿的星座。人们选用井字形图案作门窗格心棂花,是将建筑与井宿对应的另一种表示,它内涵天上的星宿,是吉祥的象徵。

                   


     13.雲纹样式棂花:
    云朵高高飘在空中,人们认为云纹也就寓意着人的官位将会得到高升;空中的云朵无计其数,象征极多,正因为云纹寓意吉祥和高升,云被人们看作是文人的八宝之一。



    14.六角形样式棂花:
    六角形图案,有吉祥的象征和进财的寓意。
    六角形的“六”和代表钱财的“禄”谐音,象征装饰这种门窗格心棂花图案的建筑主人,将会丰衣足食,家财万贯。



        15.亚字样式棂花:
    亚字图形与古人祭祀有关。商代贵族的墓形就是做成亜字,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台基也是做成亜形的。由此可知,在古代,亜形是作为极崇高的建筑形象。
    门窗格心图案中的亚字,寓意着这极为尊贵的图形内,住着的主人也同样有着尊贵的地位。
    此图案起源于远祖对太阳的崇拜,所以说也就是极为高贵的象征。



      16.花结样式棂花:  
    “花结”图案门窗格心棂花,是大地上,水面上,一年四季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群花争艳的象征符号,是门窗格心棂花中的一种点缀棂花图案,它通常装饰在门窗格心的四周,在棂花中起连接的作用,往往与其它棂花样式一道,组成一幅多样式的门窗格心棂花图案。该棂花是一种抽象的无数花朵形状连接成条状,称为花结。花结图案婀娜多姿,内涵美好,象征吉祥。

                              


       17.盘长样式棂花:
    该样式棂花图案像一根线条反顺各三次相交后,形成周边有6个斜方格,中心有4个斜方格,共计10个斜方格的特点。而这个线条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故称为盘长。它住住与其它棂花一起组成一幅多样式的棂花图案。盘长图案是佛教八种吉祥物之一,又以其无穷无尽的盘绕象征着长生,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幸运盘。故,选用盘长样式棂花,寓意门前有佛家宝物避邪,又象征主人的寿命能像盘长一样长。

     


          18.梅花样式棂花:
    梅花图案形状美丽迷人,内涵春天已到,普天之下将是一片生机盎然,象征君子之德,寓意苦尽甜来。
    梅能千年生长,每年照常开花,象征长寿,象征青春常在。

           


      19.十字样式棂花:
    “十”字格心棂花图案是象征大地上的经纬线,寓意为大地宽广。
    十字的一横代表东西,一竖代表南北,两者相加则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现保存的明清建筑门窗格心棂花图案中有十字如意,十字海棠,十字花、四方间十字等,这些十字形纹样都作为一种点缀图案,起到一种转换连接的作用,又是一种文字图案。

                   


       20.菱形样式棂花:
    菱形有成为单体的菱格几何图,又有成为整体的菱形锦图。菱,《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称菱角之水竹名,菱含有超越之意义。
    菱乃结实之菱角,是一种可食用之物,是大自然所赐予的丰硕果实的象征符号。
    菱形纹状又是原始先民捕鱼等的网形状,网是进财的象征。
    菱形在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中作为文人的八宝之一。

               


        21.风车样式棂花:
    是天地之间的流动空气的象徵符号。风车接受风力并转换成动力,供人们生产之用,也就成为人们得到财富的一种具象物体,象征着上天恩赐的力量财富源泉是无有终止的。

                  


    22.套环样式棂花:
    是两个圆相重叠而成,是一种点缀棂花图案,又起连接作用。内涵同心同德,事物圆满再圆满,它像征着高贵华丽的玉环,有玉的纯洁。       

                       




      23.方胜样式棂花:
    方胜是一种吉祥的几何形符号,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图案。方胜就是方形的彩胜。胜是古人对妇女优美首饰之称。方胜寓意,方为方直、方正。胜是代表一切优越美好的事物,有吉祥的意义,所以方胜也就内涵无穷无尽的美好与吉祥。另外,方胜因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又称为同心方胜,表示心连心,象征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又象征同心就能协力,就能办好一切事情,事业就能成功,事业就能繁荣昌盛。



     


               永定门。

    


          清末时的大清门,横匾上有满汉文字。



        


              门的各部名称。



     1.衡门:在《营造法式》中《诗义》云:“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一层屋的门才能称之为衡门。
    图为古画中描绘的衡门。

                                    


   2.大夫第门:大夫第是宅居名。在明清时期,大夫一般指中下级政府文职官员。
    大夫第大门是屋宇式大门,砖雕门罩上砖刻"大夫第"三个大字,屋脊两端有脊兽,门两旁有鼓墩。    

                                    


      3.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4.王府大门: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这种大门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轴线上,宏伟气派。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大门,就是一座五间三启门的屋宇式大门。
   在封建社会,王府大门的间数、门饰、装修、色彩都是按规制而设的。如,清顺治九年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绿色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门钉减亲王九分之二,贝勒府规定为正门五间,启门一。位于后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宠臣和绅的府邸,后来封赐给恭亲王,这座王府的大门是三开间,上复绿色琉璃瓦。 



    



       5.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占据一间房的位置。广亮大门虽不及王府大门显赫气派,但也有较高的台基,门口比较宽大敞亮。
    其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朱漆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门扉位于中柱的位置,将门庑均分为二。四个门簪上挂匾,前檐柱上檐檩枋板下装有雀替,后檐柱上装有倒挂楣子。

    


           


     6.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称为“金柱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式。

                                    


         7.蛮子门:北京四合院的一种屋宇式宅门,形制等级低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高于如意门,是一般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种宅门形式。
    到北京经商的南方人为安全起见,特意将门扉安装在最外檐,以避免给贼人提供隐身作案条件,并因此而得名为蛮子门。

         


       8.如意门:门口设在外檐柱间,门口两侧与山墙腿子之间砌砖墙,门口比较窄小,门楣上方常装饰雕镂精致的砖花图案,在如意门的门楣与两侧砖墙交角处,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故取名“如意门”。如意门里的住户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却非常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

           


       9.随墙门:是一种墙垣式的门,比以上几种门的等级要低得多,是小型传统民居的宅门。纯砖结构,主要有腿子、门楣框、屋顶和门扉构成。在门楣上也有施砖雕者,不失小巧玲珑之雅。
    图为苏州沧浪亭随墙门。

       


        10.西洋式宅门:是清中期后,西洋文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宅门组合的一种小宅门,做法基本与如意门相似,不同的是砖柱上一般有二重或三重的冰盘檐向外挑出,将砖柱分割成二段或三段,形成二道装饰线,二道装饰线中间留出匾额,用以书写或雕刻。

                


     11.将军门:旧时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门,它严肃有余,于近乎呆板的对称中,透漏出带着威严的凝重。

       


     12.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垂花门的使用极为广泛,除宅门、府邸外,宫殿、寺观、园林中都有垂花门。因此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独立柱担梁式垂花门:这是垂花门中构造最简洁的一种,它只有一排柱,梁架与柱十字相交,挑在柱的前后两侧,梁头两端个承担一根檐檩,梁头下端各悬一根垂莲柱,从侧立面看,整座垂花门形如樵夫挑担,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二郎担山”式垂花门。
    独立柱担梁式垂花门多见于园林之中,作为墙垣上的花门,在古典皇家园林及大型私园中不乏其例。这种垂花门的特点是两面完全对称,从任何一面观赏都有相同的艺术效果。           

       


              侧视图。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是垂花门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它既常用于宅院、寺观,也常用于园林建筑。从正立面看,为大屋脊悬山形式,两棵垂莲柱悬于麻叶梁头之下,其间由连拢枋,罩面枋相联系。在罩面枋之下,有的安装花罩,做各种题材的雕刻,也可装雀替。在前檐两柱间安装楹框,门扉。垂花门的背立面为卷棚悬山形式,柱间装屏门,起屏障作用。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两侧常与抄手油廊相连接。
    垂花门也同其他古建筑一样,有大式和小式之分。建在宫殿、坛庙、王府这些大式建筑群当中的垂花门,应当看作大式建筑。而一般民宅中的垂花门,则多为小式。

             


                         侧视图。

                                               


        故宫养心殿前殿毗卢帽门,是垂花门在室内的变体。
    毗卢帽:(pí lú )是僧人于七月中元节盂兰盆会,放焰火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 毗卢 佛像的帽子。亦泛称僧帽。  

                                   


      13洞门: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园冶》一书中称其为“门空”,是我国古建筑中一种形制特别的门,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与园中景色互为映衬,是苏州园林不可或缺的装饰小品。
    洞门的边框多采用灰青色方砖镶砌,与白色墙面、灰色瓦顶、建筑物上栗褐色门窗共同形成素净柔和、娴静淡雅的苏州园林色调风格。苏州园林往往在洞门、景窗后面放置湖石,栽植丛竹、芭蕉之类,恰似一幅幅别致的图画。

          


        14.月洞门:即圆形门。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圆形门模仿圆月而筑,是月亮崇拜的物化。给人以饱满、活泼和平衡感。中国人喜欢满月,满月在整个循环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因此人们总是把满月与团圆联系在一起。佛教中的满月也是美好和安详的象征。月华如水,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

                      


        

       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为方形,四面均开满月门,如环相套,如镜对影。透过圆门,山林、楼台、水池、花木于动静之间,变幻无穷。

                    


          15.方形门:“天圆地方”是中国人宇宙观念的浓缩。所谓“天体圆,地体方;圆者动,方者静;天包地,地依天”。方形给人以单纯、大方、安定、开阔、舒展、永久之感,很好的起到了取景框的作用。
    图为虎丘的“亦山亦水”方形门内松石如画。

                                  


          

    16.八角门:八角为圆形与方形组合演变而成。中国人崇尚“八”,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着自然宇宙的种种属性,佛教有九山八海,道教有八仙过海等,“八”与“发”谐音,有发财之意。
    图为狮子林八角门。

                              


       17.海棠形门:海棠因其娇媚的花形和吉利的文化内涵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棠”与“堂”谐音,象征满堂春色,喜气洋洋,又能给人春意浓浓的感觉,让人步步生春,如沐春风。
    狮子林海棠形门,东题“涉趣”,西题“探幽”。

     


      18.隔扇门:中国古代建筑最常用的门扇形式,唐代这种门已经出现,宋代以后大量采用,一般用于民间的装修。整排使用,通常为四扇,六扇和八扇。隔扇主要由隔心,绦环板,裙板三部分组成。
    凡可以开启或拆卸者可称隔扇门,亦有写格扇的。宋时称格门或格木门。清代用于内檐装修的隔扇又称碧纱橱。

                      


    A.格心:也称菱花,早期外檐装修的主要装饰手段就是菱花形式,亦有称格眼的;      
    B.绦环板:(tāo)俗写套环板,另有夹堂板一说,很少用。宋时称腰华板,简称腰板,今口语常用。腰华板亦可写腰花板,因华花两字通假,加之在腰部的花板,形象易记;
    C.裙板:宋时称障水板,语意不祥;也有写障板的,障碍之板;另有俗称挡板的,仅指素板而言;
    D.抹头:抹在这里变音,读骂。宋时称腰串,但略有区别,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称。但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



    19.乌头门:宋《营造法式》中的门的一种类型,也称乌头大门,俗称棂星门。其形式为:在两立柱之中撗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窗,可透视门内外。其上部有成偶数的棂条,下部有涨水版。柱头多有装饰纹刻。此门用于官邸及祠庙、陵墓之前。

                     


      20.券门:古代由于平时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战事发生,即要登城参加战斗,所以在长城内侧每隔不远就建有一个圆拱形小门,称作"券门",有石阶通到城墙顶上。

                                


      山西省大同市永固陵石券门:由拱形门楣、门柱、门槛、虎头门墩、石门五部分组成,门无轴,不开合,是嵌入门楣内的。门楣两端各浮雕一精美的捧莲蕾童子,门柱上部浮雕孔雀。永固陵石券门是北魏石雕艺术的杰作。

   


      21.阙门: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图为河南省洛阳市汉光武帝陵阙门: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陵园。 
    


   22.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 
    老北京的牌楼比别的城市多。数百年国都,使北京牌楼也就多起来。元大都时,全城分为五十坊,明代分为四城三十六坊,清代分五城,但坊没变,这也是北京牌楼多的一个原因。北京有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几处热闹的商业区,都因有过一座或四座牌楼而得名。 
    在皖南徽州地区,牌坊是与民居、祠堂并列的闻名遐迩的建筑,被誉为古建“三绝”,几乎成了徽州的标志。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美誉,原有牌坊一千多个,现尚存有百余个,形态各异,被誉为“牌坊之乡”。
    牌楼从形式上分,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
    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详细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楼和楼数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则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北京的牌楼从结构上分可分为五类:木牌楼、琉璃牌楼、石牌楼、水泥牌楼、彩牌楼。
    图为颐和园三间四柱七楼牌坊。



    


        颐和园三间四柱七楼牌坊。



      


       陵墓前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楼就是斗拱屋顶,上面有5个大的,旁边是6个小的(就是两个大的中间的一个,加上边上两个),加起来是11个,就叫十一楼。这种牌坊是等级最高的。
  


                 


      23.宫门:帝王公侯所居宫室之门。
    图为北京恭王府头宫门,门钉排列为“横七纵九”。

       


           故宫宫门和汉白玉丹陛桥。
     


       24.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是"城"的标志,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它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图为南京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
     
    

 
       西安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像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离开长安出凉州,经玉门关沿丝绸之路独自向西而行,途中历尽艰险,最终历时4年、穿越数十国,终于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迎接玄奘,迎接仪式就在朱雀门举行。



    25.寺庙门:叫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

    图为洛阳白马寺门。





    26.陵寝门:前朝后寝是我国传统的宫殿、衙署、院落的构成形式。陵寝作为阴宅也是按“前朝后寝”的格局设计的。大殿、东西配殿所在的前院部分属于“前朝”,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则属于“后寝”。“后寝”部分门户就是陵寝门,妃园寝则称园寝门。多数陵寝门在大殿后面,有门三座。清代皇陵中道光皇帝慕陵的陵寝门是例外,它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石牌坊。
    图为清崇陵陵寝门。(光绪帝陵)



     27.棂星门:棂星即天镇星脊,门扇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是中国古建筑中门的一种形式,出现时间不晚于唐代。它是从唐代乌头门发展而来的。棂星门通常是两个立柱,上搭一根横木,称为额,形成门框,内装对开门。
    图为山东曲阜孔庙棂星门。

    


      28.祠堂门: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29.衙署门:(yá shǔ)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周礼》称官府,汉代称官寺,唐代以后称衙署、公署、公廨、(xiè)衙门。
    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筑,采用庭院式布局,建筑规模视其等第而定。衙署中正厅(堂)为主建筑,设在主庭院正中,正厅前设仪门、廊庑,遇有重要情况才开启正门,使用正厅。



         衙署前的堂鼓,百姓有冤情击鼓上堂。

      


            衙署前的警示牌。



   30.棋盘门:为中国古建筑门类的一种稀有形制,因其实用性较差或使用条件所限,保存下来的实物十分稀少,有关古建筑专著中只题及其名,《中国古代建筑》一书也曾谈到此门,但说未见到实例。
    图左边是门正面,右边是门背面。   

       


      31.角门:整个建筑物的靠近角上的小门,古建筑大多留有角门。
         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角门。



      32.屏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遮隔内外院或遮隔正院或跨院的门,一般用于垂花门的后檐柱、室内明间后金柱间、大门后檐柱、庭院内的随墙门上,因起屏风作用,故称屏门。

     


       3.掖门:(yè) 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
    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窗户的寓意
韩为四合院新作,青砖灰瓦,宋式彩画,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室内设计风格流派
中国古代建筑-门
【晶莹美刊】(2019第二期纸刊选稿) || 孟母园游记 || 超越(羽瀚)(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古建筑空间隔断的艺术 - 1 - 槅扇门窗及其纹饰和等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