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风光(2329)羊卓雍错 帕拉庄园

祖国风光(2329)羊卓雍错 帕拉庄园

从拉萨去日喀则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沿国道318一路西行,经尼木县、仁布县到日喀则,这条线称为北路;另一条则称为南路,即在曲水县折向省道307,经浪卡子县、江孜县到日喀则,这是原来去日喀则的老路。要看羊卓雍错,就必须走南路。



出拉萨,又见拉萨河,过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往左转是去贡嘎机场,往右走就是去羊卓雍错的道路。


 

过曲水大桥不久,就开始翻越崎岖陡峭的甘巴拉山。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是西藏著名的雪山,它南临羊卓雍湖,东接冈底斯山,西连喜马拉雅山,横亘在西藏中心。每天太阳出来,首先照亮的就是这座山。因为高大、险峻,甘巴拉山屏障似的把西藏分为两大部分,山以东称前藏;山以西称后藏。


 

从甘巴拉山山脚到山口,是险要漫长的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据说长达二十五公里,一到5030米的山口,就能俯瞰碧玉般的羊卓雍错,远望雄伟峻峭的宁金抗沙峰。


 

属于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的羊卓雍错,也称羊卓雍湖,当地人通常简称为“羊湖”,或称“天鹅池”。“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在远处卡若拉冰川映衬下,好似梦幻一般,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


 

羊卓雍错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千米,南北宽70千米,湖岸线总长250千米,总面积638平方千米,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座高原堰塞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样,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据说,湖内分布有10多个小岛,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羊湖属低浓度咸水湖,每年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厚可达0.5米。湖中盛产细鳞鱼、西藏裂尻鱼、高原裸鲤等,储量估计达2~3亿公斤,如今这里养殖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所产的鱼不仅供应拉萨市场还远往内陆销售。这里还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每逢冬季群鸟南徙至此,在湖岸及湖心岛一带,天鹅、水鸽、黄鸭、鱼鹰以及斑头雁都非常多。



 

悠然凌驾于圣湖之上的,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抗沙峰。拉轨岗日山是一条延绵约360多千米的山脉,它把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隔开,藏族人民把它的主峰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它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著名的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



从甘巴拉山山口下到羊卓湖畔,大约需要30分钟,然后可以一直沿着湖边的公路欣赏羊卓雍湖的景色。直到再开过60千米后接近浪卡子县的时候,这面美丽的镜子才会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



离开羊卓雍错,再翻过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就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之下。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与江孜县的交界处,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宁金抗沙峰(又称乃钦康桑峰)南坡,是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

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


 

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非常大,因此,很多旅行者都会在这里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



再往前行,慢慢的,公路两旁呈现一派平原景致,田野里,是丰收在望的金色青稞,这是富饶美丽的江孜平原特有的景色。




江孜,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或称“胜利顶峰”。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江孜,是南去亚东,西去日喀则等地的交通要道,原是西藏第三大城市,素有“西藏粮仓”、“藏毯故乡”之称。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至今,宗山堡上仍保留着当年江孜军民抗英的炮台。
江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除宗山、抗英炮台外,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存于一寺的白居寺,有独具特色的“十万佛塔”——江孜白塔,有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1994年,西藏将帕拉庄园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建筑和财物基本保持原貌。帕拉庄园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阶层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社会的缩影;也是考证旧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场所。


 

这是帕拉酿酒坊,这个酿酒坊酿制的青稞酒大部分自用,少部分出售或它用。



这是帕拉磨坊,帕拉庄园的磨坊可分为水磨和人工磨,主要加工糌粑和藏面,所加工的糌粑分为三等:一等庄主食用,二等亲信佣人食用,三等农奴和牲口食用。


 

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据考证,其族先是藏堆王(1618)从年楚河上游强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后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鲁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担任孜本、代本、卓尼钦姆,直至噶伦的人丁不少。到十九世纪末,帕拉家族发展到帕拉家族在江孜县、拉萨、白朗县、亚东县、山南等地区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余头(只)牲畜、3000多名农奴,成为西藏十二大贵族之一。1904年,英国侵略军烧毁了原在江孜县城附近江嘎村的帕拉家族主庄园。1937年抗英战争结束后,帕拉庄园迁到了目前的班觉伦布村。


 

这是帕拉庄园的上接待室,是帕拉庄园的庄主接待客人的地方,这幅蜡像再现了庄主陪客人打牌消遣的场景。


下面两位就是庄主和庄主夫人。



帕拉庄园主体建筑三层楼颇为壮观,现存房屋57间,分别没有经堂、大展厅、家族史厅、会客厅、夫人卧房等展厅,还有庄主玩麻将的专门大厅。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经堂陈设考究、经书、佛龛保存完好;卧室之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大展厅中庄主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高档服饰、名表、洋酒、洋烟、药品等品种繁多,极尽奢华之能事,清晰地再现了帕拉贵族当年骄奢的生活。展厅里的三张照片也可以反映帕拉家族当时的显赫。帕拉庄园的经堂,是帕拉庄主念经或举行法事活动的地方。堂内雕刻、绘画、摆设等多为内陆样式,可见中原文化对其有着较大的影响。下图是庄园日光室。



 

大楼楼道中,陈列着皮鞭、脚镣等刑具,这些都是旧西藏贵族压迫和统治农奴的工具。为了惩罚农奴,帕拉庄园设有各种刑具,如站笼、镣铐、鞭子、牛皮筒等,刑罚有鞭笞、掌嘴、割鼻、断足等,手段极为残酷。


 

这是帕拉庄园的农奴大灶,主要为农奴做饭,据说,早晚各一顿,早上糌粑,晚上吐巴,无肉无菜,十分清淡。



庄园对面,有一座农奴院,叫帕拉朗生院。朗生就是家奴,这些家奴是从帕拉所属各地庄园和属民中抢征过来的,他们在庄园内担任马夫、炊事员、侍卫,从事织氆氇、织卡垫、酿酒、纺线、裁缝等繁重的劳务。庄主根据不同的工种确定每个家奴的薪水,有的每年只有24甲克(1甲克相当于24斤)粮食,有的仅有16甲克粮食,有的每天只有一勺糌粑,靠这些薪水养活全家人。


 

在这座仅有150.66平方米使用面积的院子里,解放前夕共住有14户人家、60多名奴隶。最大的房间有14.58平方米,最小的仅有4.05平方米,平均每个农奴只有2.5平方米,而帕拉庄主两口人占有建筑面积为5357.55平方米的82间房屋。下图是曾经住在这座农奴院里的农奴。



农奴们祖祖辈辈住在这些低矮的只有几平方米的房屋内,当时一户最多的达7口人,因人多房屋小,除了冬季寒冷季节外,大多数时间晚上只能睡在露天的院内。



至今保持原貌的朗生院,一间间拥挤、低矮、阴暗、形同牢笼的房间,与庄园贵族的豪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些农奴的房间内,除了极简陋的生活用具外,一无所有,据说,农奴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还会被庄主一脚踢开,过着更为困苦的生活。


 

这间是一名叫加布的农奴一家人的房屋,加布的母亲米玛片多从小开始在帕拉庄园内任纺毛线工,年薪只有16甲克粮;加布的父亲拉贵是帕拉庄园的“多多”(“多多”是强劳力或打手),后替帕拉去当藏兵;加布还有个兄弟叫罗杰,解放前,全家两代4口人就住在这间只有11.35平方米的房间内。


 

据介绍,现在的加布一家,共有23亩土地、6头奶牛、1匹马、20只羊、2辆自行车、1部马车、1台拖拉机、1部电视机,并盖了面积为460平方米的新房,一家子吃、住、用,全不愁,翻身农奴的日子真是不错呢。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就在帕拉庄园附近的江孜县城区的宗山上,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围地势平坦,宗山就显得鹤立鸡群,很有军事意义。所以,早在藏历火兔年(967),吐噃赞普后裔白阔赞就在宗山上修建宫堡式建筑,统治年楚河流域。后来,江孜宗政府成为当时西藏建立的十三大“宗”之一,是拉萨的门户。藏语“宗”意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宗山现存建筑约建于14世纪初,主要有宗本(县长)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全部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建筑高大宏伟,居高临下,气势壮丽。下图是网络图片。



宗山抗英发生在光绪30年(1904年)。光绪29年(1903),由荣赫鹏率领的英国近万人的武装使团从印度、经锡金由亚东进入西藏,一路进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达江孜。十三世达赖下令西藏军民抵抗,江孜境内16岁至60岁的男丁被紧急征召抗英。英军的目的是攻占拉萨,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江孜是必经之路,宗山就成为必争之地。藏军以劣势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损失惨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卫宗山城堡的最后的藏军不愿被俘,全部跳崖。今天,在宗山前面的广场上,矗立起了一座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以缅怀一个世纪前的抗英英雄们。下图是网络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喀则
中国现存古代十大奢华地主庄园之--帕拉庄园
帕拉庄园
西藏江孜-帕拉庄园
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日喀则江孜帕拉庄园
圣地西藏 帕拉庄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