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风光(3396)昭阳区十大景区
1、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推荐1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阳区西部,距城区83公里,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气温6.2℃,总面积19200公顷。这里有广袤的、被誉为地球之肾的高山湿地,这里栖息着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大山包还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被列入《中国湿地行动计划》予以重点保护。这里的彩色草海、起伏山峦、清澈明静的仙鹤湖、雄奇险峻的鸡公山大峡谷、极富特色的民俗民风……已逐步引起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环保人士、摄影家、旅游者、探险者所关注。这里是黑颈鹤越冬栖息的乐园——每年初秋,深恋大山包的黑颈鹤不畏艰难险阻,准时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翱翔而来,在此越冬。据有关资料,世界上原有鹤类32种,现仅存15种,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湿地的鹤类,且为我国独有。在全世界已知的5554只黑颈鹤中,到大山包越冬的就有1300多只,占国内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这里有烟波浩渺清澈透明的仙鹤湖——湖面……[详细]
2、昭通葡萄井
推荐2
昭通市西郊10余公里处,有一石山,名老鸦崖。崖下有泉,“方圆八尺,泉水四时温暖,由下涌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称“葡萄井”。关于葡萄井是一口神秘的井人们不知它从何始,但至今还有多个关于葡萄井的美丽传说:传说,有一年,王母从天上来到这里,叫山下的一对夫妇种下一林葡萄,当王母于月夜掬一捧这里的泉水解渴时,天上的夜明珠也坠在水里,第二天,这泉水涌出来,竟是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又说老鸦岩下,有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多病,临死前想吃一粒葡萄以解渴,子因家贫买不起葡萄,痛哭失声,观音菩萨知道后,把母子俩门前老井点化为盛产葡萄的奇井,母喝了井水,病不治而愈。后因母贪念日炽,观音便又将葡萄变了回去,只留下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珍珠泉也因此而得名。是一口民族的井它的存在与这一个民族的流脉有着极大的干系,有至今尚未解开的文化情结。这个民族就是彝族。据很多彝学专家研究认为彝族的根在云南昭通。《西南彝志》说:武乍二长……[详细]
3、大山包村
推荐3
在我国西部,云南省昭通市西北部有个地方叫“大山包”,这里有彩色的草海、起伏的山峦、清澈明静的跳墩河、大海子和雄奇险峻的鸡公山大峡谷,极富特色的民俗民风……这里是旅游及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就在大山包深处却隐匿着一个小村庄。每年9月底开始,这里就会陆陆续续有黑颈鹤飞来过冬,直到第二年三月份才离开,当地流传一句谚语“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也说明了当地人民对黑颈鹤的爱护。它们的到来,给大山包带来了很多生机,也吸引了很多鸟类爱好者不远千里前来观赏。黑颈鹤是一种唯一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大型珍稀禽类,是全球急需挽救的频临灭绝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属于国宝级鸟类。全世界有8000多只,在大山包这里越冬就有1300多只,为国内已知的最大黑颈鹤种群。而村子那里依然是一座座土胚墙,稻草铺设屋顶的房子,这个村子叫“大山包村”,是大山包里唯一的自然村,从土胚墙上的裂缝,屋顶上杂草丛生的情况来看,这些房子……[详细]
4、孟孝琚碑 
推荐4
孟孝琚碑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于昭通白泥井出土。此碑书法苍劲,文辞典雅,浑朴古茂,现嵌于凤池书院(今昭通第三中学)壁。从内容上看,它主要记述孟孝琚的生平。孟孝琚,原名孟广宗,“十二随官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改名孟。他先聘“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夭亡于武阳。其父的下属-刻此碑送孝琚归葬朱提朱茔,以纪念死者,安慰亲属。由此可见当时的边疆少年是如何用心学习中原文化,钻研典籍,也透露出当时婚、丧习俗。从碑四周所刻的龙、虎、龟纹,可以窥见汉代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石刻艺术水平。从书法上看,碑文系方笔隶书,取势横扁,左右舒展,笔画瘦劲古朴。它的发现,不仅打破了“北方南圆”的陋说,而且可以探索“汉隶与今隶递嬗痕迹”(梁启超语)。现存孟孝琚碑,上端断残,下端完整,左有龙纹,右有虎纹,下有龟纹。残碑高1.33米,宽96厘米,碑文共15行,每行残存21字,(按上下文……[详细]
5、龙家祠堂
推荐5
龙家祠堂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详细]
6、霍承嗣墓壁画
推荐6
原葬于距昭通市约10公里的后海子中寨,1963年进行清理发掘,1965年迁入市区昭通中学内。墓室呈正方形,由长方形砂石叠砌而成,边长3米,高2.20米。墓中文物早年被盗,室内四壁绘满题材丰富的壁画,画为彩绘,颜色为朱、赭、黄、黑等色,画风古朴,出自民间画匠之手。其中有墓主人、侍从、家丁、部曲、中闾候、金童、玉女等人物形象。墓室北壁即后壁是画面的重要部分,下层正中绘墓主人霍承嗣像,高48厘米。像左上方有题记8行,记载霍承嗣官居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兴古三郡太守,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进封成都县侯。霍家是“南中大姓”之一,墓主人是霍峻、霍戈的后裔。墓建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墓东壁上层绘朱雀、白虎、房舍、流云等;下层绘持幡送葬队伍13人。西壁上层绘青龙、朱雀、屋宇等图像;下层绘家丁部曲40人。此墓壁画对研究东晋时期云南与中原关系、汉彝融合、“南中大姓”、……[详细]
7、大山包
推荐7
大山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大山包乡,地处云贵高原凉山山系五莲峰山脉分支的高原面上,地貌类型单元为高山丘陵。处于云南对内大通道的主干线上,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航运与外界相联,距昭阳区城区约79公里。是集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景区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海拔2215~3364米,气候垂直分带,年平均气温6.2摄氏度,是世界濒危珍稀物种黑颈鹤(1300余只,约占世界已知黑颈鹤种群的四分之一)的温馨家园。这里的草场、山峦、湖泊、峡谷、雾淞、云海及民俗风情……已逐步引起国内外的旅游者、科技工作者、环保人士、摄影家、探险者关注。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景区集山水、湿地、草场、湖瀑、珍禽于一体,融辽阔、俊秀、奇险、神秘、珍稀于一身,是一块没有污染的、生态完美……[详细]
8、汉孟孝琚碑
推荐8
汉孟孝琚碑位于昭通市第三中学内。碑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城外白泥井出土,当年移置昭通城内凤池书院(今昭通市三中),现建有碑亭保护。孟孝琚碑残高1.33米,宽0.96米。碑文计15行,每行残存21字(从文意推断,上应缺77),隶书,碑文存256字。由于上段缺失,仅有“丙申”、“十月癸卯”、“十一月乙卯”等字,立碑时代,因缺年号,说法不—。据考证应为东汉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所立,是我省现有的唯一的一块汉代碑刻。碑文记述汉代武阳令之子孟广宗(字孝琚)的生平事迹,孟氏为著名“南中大姓”之一。中间6行为四言铭辞,第12行为七言“乩曰”;末2行为立碑者题记。碑文两侧有青龙、白虎形纹,下有龟蛇纹(玄武),上段应为鸟形(朱雀),谓之“四神”。此碑文辞典雅,书体方正平满,简朴古茂,体势夸张,横排纵放,画像及书法都是东汉时期盛行的风格。梁启超在题跋中说:“见此碑可证汉隶今隶递嬗痕迹,皆与……[详细]
9、大龙洞景区
推荐9
大龙洞景区龙洞景区系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龙洞水源和周围的古建筑以及山林组成的森林景区。保护区位于昭阳区城区北郊10公里的九龙山,面积425亩,山有九箐,上有十三峰,层峦叠嶂,林木荫翳,山脚箐底林荫深入一大石洞内,有一潭清泉流出,称“大龙洞”,史称“龙池”,大龙洞早已辟为景区,古为昭阳八景之一。目前,大龙洞是昭阳著名的风景区,大龙洞泉水是昭阳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其周围有占地面积5184平方米的庭园和建筑,以及86公顷的森林。大龙洞景区内曾有过山洞,为昭通人祖先——早期智人“昭通人”的六居之地。汉张骞向武帝陈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意即在汉代“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便已开通,并经过昭通。公元1—5年文齐驻朱提(昭通古称),于境内“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大龙洞于是便形成了。随着历史的沉淀,在中国传统农业大国中,大龙洞为昭通的农田水利建设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地址:……[详细]
10、昭通古文化遗址
推荐10
昭通古文化遗址位于昭通市城北北闸镇塘房二社过山洞村。洞长40多米,洞宽10米有余,最高处约5米。1982年,市文物普查队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为“昭通人”。这一发现填补了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的空白。继发现过山洞后洞内旧石器遗址后,又在前洞口左侧倒塌的岩脚下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洞穴前高后低,遗址向内形成斜坡,地表面暴露的是多块陶碎片。初步探测,文化层深1米余,分布面积10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磨制较粗糙。陶器以夹沙红陶居多,夹沙灰陶次之,均为索面。器形有长颈尖底罐、单耳圈足罐、环底钵、平底小杯、折沿罐、釜形器等。景点位置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塘房村……[详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昭通市旅游景点大汇集
行走昭通大山包,追寻黑颈鹤之旅
重庆至昭通皮卡单人单车品丑苹果和游大包山
昭通大山包导游词
“人在旅途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王昭荣
昭通大山包的红尘诗人王昭荣:黑颈鹤守护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