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风光(4234)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题写馆名。
1999年,淮北市柳孜镇因公路拓宽,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遗址出土一批唐代沉船,一座宋代石构建筑及大量唐宋时期全国二十多个窑口的瓷器、完整器及可修复器千余件,瓷片近十万片。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淮北柳孜运河遗址也被纳入遗产点。柳孜运河遗址我曾寻访并博文,出土文物都在这个博物馆了。
运河厅内码头遗址。柳孜,又叫柳江口,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清光绪年间《宿州志》载:前明柳孜为巨镇,有庙宇九十九座,井百眼……
保存完整的独木舟。这条独木舟长10.05米,最大宽度近1.5米,是用一整棵巨大的香樟树制成的,出土时舱内有唐代釉陶制泡菜坛等文物。
石砌码头选用支山、错缝、卧砌石料砌筑,此种结构用于临水处,
其构思的合理性,一直沿用至今。
沉船的拖舵结构形式为中国古船考古的首次发现,是1955年在广州出土的东汉时期带有拖舵陶船模型的实物见证,验证了拖舵的使用是中国造船技术的一项发明。拖舵的作用与西方船舶操纵桨虽十分相似,但其设置不同。西方操纵桨设在尾部两舷,而中国拖舵设在船尾,像个大扫把在船的后面。这种独特的拖舵后命名为“淮北舵”。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长2.6米,宽1.92米,船底板和尾部保存较好,尾舵完整。尾舱横梁上有3个格档,放入舵柄可改变航向。
宋代汴河客船是依照《清明上河图》船样按1:5比例制作
柳孜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其中瓷器为多,其它为铜钱、铁器、石器等,陶器有灰、红色陶,釉陶和建筑陶等。器形有缸、盆、坛、和砖瓦等。铜钱均是方孔圆钱,有“开元通宝”、“嘉佑通宝”、“熙宁通宝”。铁器有三足釜、斧等,石器有磨、石柱、锚等。瓷器品种最多,有青、黄、白、黑、白地黑花、外黑或酱、内白等许多釉色,一般釉质较粗,少数青、白釉较细。瓷胎多为较粗的泛黄或灰色胎,少数白瓷胎洁白细腻,瓷器多素面,少数印花、刻花、三彩、点彩和堆贴文饰等。器形以碗数量最多,其次有罐、盆、三足器、杯、壶等。从瓷器的釉色和造型初步辨认窑口的有:寿州窑、肖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定窑、越窑、长沙窑、均窑等隋、唐、宋时期的窑口,还有一些不明窑口的瓷器有待进一步确认。柳孜遗址出土的陶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实属罕见,这为唐宋陶瓷业的生产、运销、外销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船锭,一般是石质的,等同于船锚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0. 淮北市博物馆
淮北:工人修路挖出古运河遗址 将创建5A级景区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见证一条河的历史……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二:揭开柳孜运河遗址的神秘面纱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