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四)

121清康熙 斗彩云鹤龙纹盘 (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14.5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双圈内以青花五彩绘双龙戏珠图,双龙叱口突目,长髯飘拂,不怒自威,气势磅礡。外壁以釉下青花饰飞鹤,采用“点彩”技法,仅以一星红彩点于鹤头。仙鹤于五彩祥云间飞舞,凌霄直上,仙姿迭现,一派轻灵秀逸之韵。整器别致,斗彩、五彩共饰一器,苍古、雅逸兼具共存,悦目怡情,沁人心扉。底部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品纹饰颇为独特,融仙鹤龙纹于一体。龙纹威猛、华贵,是至尊至贵的象征,鹤纹,亦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被称为长寿仙禽,寓有祈盼福寿之意。清代官窑瓷器中,仙鹤翱翔于云间,构成“云鹤图”,可以单独使用,例如清宫旧藏“雍正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通体施黄釉,锥刻祥云与仙鹤图案,突显其轻盈妙曼之风姿。龙纹与鹤纹的组合,虽极为罕见,但却最能反映帝王希冀“为我独尊”,祈盼“万寿无疆”的真实心理。揆诸史乘,“龙鹤同翔”反映在瓷器中,应是专门供奉万寿节而烧制的贺瓷图案。

除所绘纹饰外,此品另一值得关注之处,在其釉彩之新颖。虽明清两代关于“斗彩”与“五彩”的称谓没有特定的区别,但见诸此盘,盘壁青料勾边填彩与盘心纯用青花、彩料填出,产生了极为鲜明的变化与对比,使之既有五彩之热烈,又兼备斗彩的清雅,体现康熙官窑制瓷的最高造诣。

本品饱含长寿寓意,品格异常高超,论胎釉、画工、写款皆无一不精,独步一时,就此可证诸此盘应为康熙一朝专门烧制的贺寿之瓷。另外,本品画意绵长,釉彩标新创异,清新可人,殊为难得。

此类品种极为罕见,检阅公私典藏资料,仅有两例康熙官窑传世,此即为其中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清康熙斗彩龙鹤纹盘与本品完全相同(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页213,图194),如出自一人之手,两者当为同时期御窑厂之佳作。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13,图194

RMB 2,645,000

122明万历 青花五彩云龙花卉长方文具盒


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  34.5厘米  12厘米

此盖盒长方形,上下作天地盖相扣合,底部外延为台座,做如意云头状足。盖盒内外壁皆以五彩为饰,外壁口沿绘一周回纹,底足装饰如意云纹,其余皆绘云龙纹。盖面为双龙赶珠纹样,龙身盘曲遒劲,口齿龇张,声势威猛, 首尾相对赶珠而戏。四周环饰火焰及祥云纹样。盖内则一改外壁密不透风之装饰技法,绘饰老梅一枝,颇具文人雅意。器底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款。

万历一朝瓷器在构图方面,一改成化疏朗雅致的风格,图案以花纹满密为胜。追求色釉浓艳,繁缛华丽之效果,恰如本品之装饰风格,以平涂技法满绘云龙纹,色泽鲜妍,靓丽夺目。而明代制度从洪武二十六年开始,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均先由内府制定样式,再转交窑场烧造。这种颁样的纹饰在万历年间,明确记载的有“万历十一年,降发瓷器式样四百四十三件”,“十九年,降发瓷器式样四百六十一件”,“二十年,降发瓷器式样一十五件”;由此可知,如本品之造型及纹样,应当为内府设计定夺后,由景德镇御窑厂照样烧造的结果。同类器可参见《清玩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器物》(页150,图58)。整器造型规矩,构图繁密而有秩,绘功传神,为万历一朝不可多得之文房佳器。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RMB 1,725,000

123清雍正 青花红彩海兽纹天字罐


款识:“天”字楷书款  直径4厘米  10厘米

罐身撇口,短颈,丰肩,下腹微收,浅窄圈足。釉面滋润肥厚,胎质细腻白凈。罐盖顶部微隆,罐盖红彩绘海水波涛纹,盖顶青花绘海兽纹。罐身颈部绘一圈连珠纹,肩部饰如意云头纹,腹部主体绘海兽闹海纹,以红彩绘海水纹,八只青花海兽奔腾飞跃其上。近足处以莲瓣纹绕体,器底青花双圈内书“天”字楷书款。整器隽永可人,可堪把玩,画面气势恢宏,红蓝交相辉映,绘工细腻精致,属于雍正官窑仿成化官窑的旷世杰作,且盖、罐保存完好,殊世罕见。

本器造型源于成化斗彩的最著名品种天字罐,因罐底无边栏的青花“天”字而得名,器身主纹多为海马纹等纹饰,在清档中记载为“成窑天字罐”。清康雍乾三代均有仿制,天字外有青花边栏。雍正仿效成化几可乱真,常言“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雍正二帝虽相隔二百余年,却在瓷器上展示出相近的品味,两位君王均有着相当深厚的艺术修养,对于器物制作,亦要求细致文雅。天字罐又因其独树一帜的隽永风姿而深得雍正帝钟爱,故屡次指示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遂有此作之诞生。而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而成的瓷器始烧于明永乐,传世完整器则以宣德朝为早。本品师法前朝,为雍正朝仿古器之翘楚,形神兼备,尤为珍稀。

此一清宫旧物,方其初造,其用殊尤。雍正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事必躬亲,堪比汉之文景,是时,本器即贮存藏红花、秋葵等养生之物,以慰帝王疲乏之躯。故本品实属帝王心爱之珍,万民弗窥,后世勿闻,历史价值亦非可小觑。

成化朝的斗彩天字罐极为稀少,存世仅有十余件,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斗彩海马纹罐、斗彩海水龙纹盖罐、斗彩海兽纹罐、斗彩缠枝莲纹盖罐。清代仿成化斗彩天字罐者则可见北京博物院藏清雍正斗彩海水异兽纹盖罐。然而,以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而成的天字罐则极为罕见。本品更为珍贵之处在于其罐盖保存完好,殊为不易。

安藤七宝店,创立于明治13年(1880年),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无形文化财选定工场”,目前日本唯一一家传统手工艺“七宝烧”(“日本景泰蓝”)作坊,并于1900年开始为日本皇室生产御用制品,地位尊贵,誉为“国宝”。其产品曾获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金牌,之后又于各类万国博览会中多次获奖。该店不仅生产七宝烧,同时也收藏各类古代珍玩。

来源:日本安藤七宝店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77-181,图161-164、页254,图233

RMB 1,610,000

124清乾隆 粉青地描金瑞莲捧寿纹铺兽耳鼓式花插 (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0.2厘米×2

花插呈鼓式,上开六孔,两侧饰以对称铺首衔环耳,犹如小型绣墩,可爱隽巧,端庄娟秀。通体以粉青釉为地,绘以金彩纹饰。器顶满铺缠枝花卉纹,中心孔洞以五蝠环绕。腹部中央绘“瑞莲捧寿”纹,上下各以金彩点饰乳钉一周,乳钉与器顶之间和底足之间均绘卷草纹。纹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毫无繁缛之感。粉青本已沉静如水,匀净如玉,美不胜收,又添金彩相称,更显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只此一点,足见匠心。

鼓形赏玩瓷是清雍正朝新创器形,有开孔及无孔二种形制。揣测其用途,前者应为宫廷插花陈设之用,后者顶部独立为盖,是为茶叶罐。无孔式鼓形瓷本不多见,开孔花插又因品种特殊,烧造难度更大,越发凤毛麟角,现传世同类参考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款冬青釉鼓式罐”一例而已(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页425,图199),其珍惜程度可见一斑。

黄金是地位、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备受人们青睐。一道釉一旦使用金彩装饰,就会变得富丽堂皇,身价陡增,与众不同。粉青一色沉静,添饰金彩,既无红地描金之俗艳,又少霁蓝描金之炫烁,宛若一清碧水泼洒点点月光,引人联想遐思,弥觉隽永有味,更加雅致俊逸。粉青描金器存世稀少,落乾隆款的更为珍罕,翻查公私典藏,除本品外,运用此装饰技法者也不过四例:

1、一例为上海博物馆典藏的“清乾隆粉青地金彩双耳瓶”(参见《清代瓷器赏鉴》,页120,图149);

2、另一例是W.W.Winkworth的重要藏品,此品分别于1979年、1993年两度现身拍卖行,现为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典藏;

3、再一例“粉青地金彩交锁夔龙图兽耳瓶 (一对)”,经胡惠春先生旧藏,于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售出,价值不菲,近3600万人民币成交;

4、最后一例“清乾隆 青釉描金双耳瓜棱小瓶”为法国Omer Blot将军(1824-1894)旧藏,后2010年露面于北京。

除上述单独运用金彩之外,尚见粉青釉与其它彩釉共同装饰者,可参见台北故宫藏“清乾隆描金镂空花蝶转心渣斗”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青釉镂空描金夔凤纹套瓶”(《清康雍乾名瓷》,页159,图13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页181,图161)。纵观上诉别例,各有千秋,然论精巧别致,清新可人,当属本品为最。

本品器底有藏签,显示1951年,曾于东方陶瓷学会在伦敦举办的展览中展出。东方陶瓷学会(The Oriental Ceramics Society),是海外历史最久,权威性极强之研究中国陶瓷的机构。1921年由20世纪初英国著名收藏家尤摩弗帕勒斯(Eumorfopoulos)倡议成立,招募顶级陶瓷鉴赏家成其会员。其鼎盛时期,学会名誉会长为英皇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皇后(Queen Mary),民国政府驻英大使郭泰祺为名誉理事。东方陶瓷学会成立开始,即以年刊形式出版会刊,刊载会员研究中国陶瓷文章,并举办会员特展,用于普及中国陶瓷等艺术品知识。据此推测,本品应是当中会员旧藏。

综上所述,此品形制特殊,乾隆款本已罕见,又单施粉青描金技法,更是让人称奇,遍寻当今公私典藏,暂未见与之釉色、器形完全相同者,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全器精妙绝伦,臻至完美,既可陈设观赏,又能把手赏玩,无一处不令人慨叹。来源有序,成对存世,堪为顶级藏品。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425,图199

《清代瓷器鉴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20,图149

《清康雍乾名瓷》 ,台北故宫博物院, 1986年,页159,图13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上册,页181,图161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51年,编号56(器底有藏签)

RMB 2,415,000

125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纹笠式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11.5厘米

碗敞口外侈,折沿,斜弧腹,圈足,状如斗笠,故称作斗笠碗。碗形端正,造型取法赵宋制器之美,以简驭繁,清逸灵秀。胎薄体轻,胎骨致密,通体施白釉,以青花描绘,折沿内外绘折枝花草纹和回纹装饰,碗内外壁绘石竹花、菊花、茶花、牡丹花等折枝花卉,圈足绘一周卷草纹。构图严谨疏朗,运笔潇洒自如,各色花枝交错分布,彼此留空开阔,因循章法绘制,予人视之倍觉清雅悦目。本品青料浓淡兼施,有深浅、浓淡、虚实之分,层次丰富,从而令画面富有写意水墨的意趣,衬以如雪釉地,更显风骨。

宋代流行的斗笠式碗,清丽别致,备受后世推崇。有明一代,御瓷之中最早出现青花折枝花卉式斗笠碗,应为永宣时期。现存伊朗阿迪比尔神庙旧藏之中有一例“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斗笠碗”及清宫旧藏“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瓣口碗”(《伊朗阿迪比尔神庙藏中国瓷器》图47;《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59,图151),在形制及纹饰上都与本品极为相似,应为本品之祖本。清帝仰慕前朝风流,此类青花斗笠碗得圣意钟爱,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与继承,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

检视当今公私收藏,与本品最为相近的一例是现存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淡黄地青花折枝花卉纹折沿碗”(《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图216),其纹饰、构图、写款、青花发色特征皆与本品完全一致,唯是尺寸、釉色稍异,可资参考比较。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16

RMB 1,552,5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最全成交结果: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拍
鼎天国际2022年夏季拍卖会
赏析丨2019年:10件最贵的清代瓷器
「皇家长物」演绎明清风华,北京大羿2022秋拍明日举槌!|青花|粉彩|瓷器|官窑|蓝釉|绿彩|釉里红|云龙纹
最新行情亮点丨华辰秋拍:磁州窑梅瓶拍出1150万,力压清三代官窑
大羿2022秋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