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长寿湖手竿钓花鰺的参考资料
本帖最后由 耕夫 于 2014-2-25 20:03 编辑

长寿湖花鰺资料:生活习性篇——参考资料之一
    花鰺是底层鱼,网上查得习性上讲应该是杂食性品种,但从多年垂钓中发现,长寿湖的花鰺和其他底层鱼的生活习性有着很大的差别,描述如下:

    居:花鲹的活动区域和长寿湖的鳜鱼相似,喜欢居住在阴暗的岩石下或者洞穴中,特别是大河道旁、小湾子口等的堡坎下。因为此水域有流水,清澈的湖水带来充足的氧气和食物,特别是在冬季,水温在6~10℃的时候,小杂鱼已经被鳜鱼连吃带追的驱离此类地域,所以在长寿湖中鳜鱼出现较多的地域,常有花鲹被钓上来。
    从表象上来看,是因为花鰺和鳜鱼有相伴而居的习性,而从本质上分析是因为此地段的小杂鱼大多已被鳜鱼吃掉,钓手所用的线虫等钓饵容易不被小杂鱼等截杀,给为数不多的游向鱼窝之外觅食的花鲹留下了吃钓饵的机会。
    故敝人认为:“花鲹和鳜鱼没有生物链上相依的必然性,而是鳜鱼的食物正好是花鲹食物的竞争者而不是本身,所以二者相伴而居倒也平安无事。”
    食:喜欢吸食小型水生物的幼虫,在冬季没有这些食物来源的时候也吃些钓手抛洒下的粮食等作物的碎屑,所以在重庆钓手们的调教下,常用的水蚯蚓的味道更容易被花鲹接受,就像重庆妹妹喜爱火锅一样,一旦用得恰当,花姑娘必当束手就擒。
    行:冬季花鰺的水下栖息地一般都较深,和其他鱼种一样有沿着熟悉路线定时洄游的特性,但因它活动的水层完全是贴底,用首先通过引诱其他的杂鱼入窝再引起花鲹的注意的做窝方法,效果不太明显。所以像竞技钓法那种找个人舒服的地点就用频抛竿做窝的引鱼方法,在长寿湖钓花鲹是很难奏效的,其原因就是在长寿湖用商品做窝引花鲹很难找到合适的成品窝料;再因其数量稀少,尽管在钓鲫鱼时有少量钓获,但把花鰺当做主要垂钓对象还是近两三年的事,在众多重庆钓手的摸索下基本掌握了长寿湖花鰺的行动规律,只有在其必经之路上打伏击,方能奏效。当然如果能发现花鲹的洞穴和栖息地,那钓法应另当别论。

长寿湖花鰺资料:觅食特点篇——参考资料之二
    当我们了解了花鰺的生活习性外还不够,那就是要找到花鰺的吃食特点,方能有效的施钓。从鱼体上看,花鰺的口形类似鲤鱼,而且食物也和鲤鱼部分相同(怪不得学名为麻鲤呢),再从其完全向下开口的嘴型上看有点像观赏鱼清道夫,所以花鰺的进食方法绝对不象鲫鱼那样依靠扩张口腔后产生的负压吸食,而是慢慢抿,就像人们吃带小刺的鱼肉,在抿食过程中留下可进食的柔软的物体,吐出沙砾草根等杂物,所以当我们用O型橡胶圈套住线虫垂钓时,就常会发现,浮标轻轻动了两下后再也没有动静了,那就是O型橡胶圈中的线虫已被花鲹用抿食的方法将其吃完,这就是被钓手常说的花鲹吃食很“狡猾”表象的根本原因。
    所以用线虫作钓饵底钓花鲹就决定了其进食时浮标的鱼汛语言少是是顿口,常见的是阴口或是慢慢的下滑。当然我已感觉到了不同的挂线虫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浮标语言,但因实验样本较少,还未能收集到足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故需进一步努力,以便在今后能找到规律,提供给酷爱用手竿与花鲹博弈的朋友们。

钓花鰺的资料:饵料篇——参考资料之三
    饵料方面,那最适合的是用活虫饵,但这也有好几种,其中包括来自北方的红虫,当然我也最推荐使用本地的水蚯蚓,也就是常说的红线虫。
    在重庆能买到的线虫从表面上看有两种,一种细的、一种粗的。最常用的组合是用细线虫和泥巴后成砣打窝,然后钓粗线虫。
    由于很多钓友都是在钓鲫鱼的时候碰到的花鲹,所以窝料的搭配还有很多类似粮食性的食物,其中包括钓鲫鱼用的酒米等还发酵类的窝料。不过线虫最怕的就是酒,如果将酒米也掺入其中,那线虫立刻出现死亡。所以我推荐仅仅用湖边的淤泥+线虫混合后握成团打窝,用量不必大,垂钓前2小时打窝即可。
    细线虫打窝后水下的情景


钓长寿湖花鰺的资料:择日篇——参考资料之四
    有了以上的准备还不行,那就是要看天,在长寿湖的钓手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想吃长寿湖的MM,就要学会看天出行。”在西野里更有甚之,要想钓到花鰺,就要学会找到让她舒服的天气,否则花姑娘的面你都见不到。
    为了摸清天气的情况,我学会了跟踪长寿湖的天气并能预测未来24小时内是否好钓鱼的技巧,准确率高达90%。因为钓鱼人知道钓花鰺的外在因素尽管很多,但有一条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她要有开口吃食的欲望,而众多影响其食欲的因素中,气压是决定性的,这一点是上班族没法灵活把握的,因为能出行日子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天气皆有可能。
    当然还有的就是水温,尽管花鰺一年四季都开口吃食,但最佳的钓季还是在冬末至初春,也就是1月底到3月末的两个月的时间最佳,因为那个时段水温在6~10℃之间,小杂鱼不再闹窝,加上深水区食物较少,花鰺有结伴到岸边觅食的习惯。如果找到鱼道,截杀就能擒获。
    根据上述花鲹的习性和特别点,我开始根据所查资料描绘气象图,并从中查找花鲹开口觅食的规律,然后根据水温、大气压等数据决定出钓的时间和行程。
    下图是最近我收集的半个月来长寿湖气压、气温资料,我一直打算将其用坐标图画出,无奈还未找到合适的软件,有此软件的朋友可以给我留言,以便画出长寿湖的气压趋势图。


手竿钓花鰺的钓具介绍:利器篇——参考资料之五
    铺垫一下,钓花鲹为什么要选轻型手竿?
    常钓鱼的朋友经常碰见这样的人:“我就用一个竹竿竿就能钓上鱼来,……。”然后还理由一大堆:%¥#·!……。其实没人否认这点,但从效率来讲,你懂的,我不再赘述。
    ……,沱茶泡好了,喝口再写,……。
    根据花鰺的吃口特性,钓手应该主抓真正的口动标象,否则那与“花MM”的擦肩一过,你只剩下回味“回眸一笑”的份儿。
    要想掌握抓住关键一口的技巧,不仅仅需要学会识别哪个动作是吃口,哪个动作是蹭线,而且还须做到提竿敏捷,那就是:从手竿扬起到鱼钩刺入鱼嘴的这段时间要短,最长不超过0.5秒,否则你肯定会错失良机,看着拎上来的空钩,不是怨花姑娘太狡猾就是自嘲自己长丑了让花妹妹不喜欢,等等。
    其实就是:钓手从浮标鱼汛语言的发现到鱼钩真正刺中鱼嘴的时间长了,再简之:钓鱼系统反应慢了。
    钓鱼系统:钓鱼人+钓组,其中:钓鱼人为眼、脑、手臂的组合,我称测控主动系统,技术要求:反应灵敏动作有力;钓组:竿+线+钩的组合,我又称为执行机构,技术要求:反应快,忠实地执行钓鱼人的指令的同时还要可靠性高。
    但从很多钓手的年龄上看,大多很年轻力壮,如果简简单单的归于钓鱼人反应不灵敏,手臂无力我感觉不太合适,那只剩一个原因:钓手选错钓组了,而执行机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钓竿,而一根适合的钓竿通常价格不菲,初学者一般不敢一步到位。
    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西野的队员一股脑的更换了所有的钓花鲹设备,全部是轻型手竿上阵,结果钓获量激增。
    国产的轻型手竿我用得较少,而且自认为适合在中国打竞技赛的钓竿不太适合垂钓花鲹。
    莫忙着吐槽,具体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再喝口茶~~~~,嗯。
    垂钓对象决定了钓法,而不同的钓法就要用不同的钓竿。所以钓竿是否选的合适,就要看我们在哪里钓鱼钓什么鱼。
    就拿同一种鱼来说,在竞技池钓鲫鱼和在长寿湖钓野生大板鲫选竿的重点也不一样,特别是在当今鱼类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每天就那么几个吃口是有效鱼在觅食就饵,要想提高成功率,找准鱼道顺势而为的伏击式钓法则比照搬池钓中用频率换数量的进攻型打法有效得多。
    所以我建议想钓长寿湖花鲹的钓友们放下高效率的“冲锋枪”拿起成功率高的“狙击步枪”,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数量有限的机会,让你的垂钓从练习池钓技术层面转移到掌握野钓技巧的层面上来,让你的精神层面从利用池塘中无辜的鱼进行“人与人”竞争的状态回归到尊重自然水域中的生灵,心平气和的进行“人与鱼”的对话,在这种氛围中你会领悟到更多的人生真谛——人不应是他生灵的主宰其者,应该是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的朋友。现今和谐社会指人和人的关系,而与人类的朋友也能和谐相处那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幸事,才是最终的和谐。
    “切,偏题了、扯远了”,喝口浓茶回归正题。
    下面进入核心话题:讲讲轻型手竿与竞技手竿的一个不同点:系统可靠性高。
    我们从很多产品介绍片看到这样的场面:
    一根钓竿在展示完美的腰身的同时还在前端吊着几瓶矿泉水,意在说“完美的腰身没死点、能经受大鱼的冲击。”其实这只是谈鱼竿上鱼后的强度特性,而没谈钓竿在刺鱼那一瞬间的快速响应特性。
    还有就是介绍者多谈此钓竿如此彪悍的同时,也提一句重量很轻,仅仅几十克到近百克。
    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到了钓竿的彪悍性,但没见钓竿的敏捷性,当然更没看到提竿的瞬间冲击力对子线冲击力到底有多大,而线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
    作为钓手来讲,扬竿后上鱼的成功率不仅仅是由杆子的强度所决定,中鱼后断杆问题现在早已解决,而主线的强度远大于子线,最薄弱的环节应该是子线。在钓场上因子线断而产生的跑鱼相当频繁,而除了钓手在扬竿瞬间用力刺鱼的手法不恰当外,钓竿自身的调性在刺鱼一瞬间没有将钓手扬竿的爆发力峰值转化为子线承受极限之内的均匀拉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然这种均匀的拉力要能刚好通过子线拉动鱼钩匀速的刺入鱼嘴而不是瞬间传递过大的力,并拉动鱼的身体快速移动、甚者拉掉鱼唇。所以鱼竿能吸收钓手扬竿对子线的冲击力也是提高整体钓组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更是提高钓手上鱼成功率的关键技术保障之一。
    当然钓竿过软也不行,因为在长寿湖钓花鲹的条件要求就是那么苛刻,在岩边的堡坎下,水深常常达到了4米以上,导致选用的鱼竿和主线均较长,加上冬季鱼的活性本身就较差,吃口不积极,更何况能看到的视标本身就很小,微弱吃口可能不那么明显,如果大湖水面还不时伴有微风,对钓手来讲要真想时时刻刻看准渔汛语言而不漏掉任何的吃口,那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在当钓手因疲惫而眼花缭乱、注意力减退的时候,即便发现了微小动作后的大信号,那已经到了再不扬竿就跑鱼的关键点,此时钓手精神上多已麻木,不能确保扬竿力度发挥在子线所规定的范围内,此时断子线就常常发生,跑鱼在所难免。
    钓花鲹的钓竿应具有以下特点:由于是本人心血总结,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不回复者敬请绕行。

本帖隐藏的内容

    轻,这就能保证钓手抬手就能完成扬竿的动作,而不必费太多的力气;
    挺,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带动线组拉钩刺鱼。
    当然除了这些外,这种轻型钓竿腰力还不能太硬,既要有能够传递刺透鱼唇的拉力,又要有因扬竿导致的竿尖下沉,而就是这种适量的下沉,缓冲了竿尖上扬带动线组而产生的爆发性拉力,然后又利用竿体的腰力反弹过程匀速拉紧主线,并由此释放在此期间鱼竿因弹性变形聚集的能量,再通过主、子线将其传导到鱼钩的钩尖上并快速的刺入鱼唇。
    只有这样的鱼竿才能确保钓手第一时间抓住花鲹的吃口并牢牢的刺中鱼唇而不激怒它,然后再通过笔挺的竿身拉直主线,而此时轻型鱼竿的腰力应能保持在线性区,也就是说:既要有弹力又不能被拉死,用重庆的话讲那就是要“有让性”,以缓解花鲹中钩后疯狂的冲击力,当然这种杆子都较长,而花鲹等底层鱼的持续爆发力也只能让它冲出3~5米,然后就像强弩之末一样没了力量,此时钓手就能顺势将其拉回头。当然这种半斤以上乃至上斤的花鲹有着相当的体重,加上钓手在冬季选用的线组较细而且钓花鲹的钓点水又较深,所以不可能将其拉出水面直飞上来,故此钓竿只要能化解花鲹向外冲击力并以一定的拉力牵引其回游,那么的这样的钓竿就能避开来自钓手扬竿对子线的冲击并通过钓竿持续腰力消耗掉花鲹在亡命挣逃时释放的冲刺能量,提高获鱼的成功率。所以全面提高线组的可靠性,竿子对爆发性拉力的吸收能力尤为重要。
    当然不仅仅花鲹,所有的中小型鱼,只要其冲击力不大于2~3公斤、速度不超过1米/秒、逃跑的冲刺距离不大于5米,那么此轻型手竿均能将冲击能量其化解并消耗掉,反复几个回合就能让鱼儿精疲力尽而乖乖就擒。

    当然这种轻型手竿属于台钓中的一个分支——并继竿,具体的技术要求与日本“黑拉”钓竿相似,加上国内鱼竿的生产厂家更注重竞技比赛用、腰力更挺的轻型振出式钓竿的研发,在我国市场上这种高档并继型轻型手竿还是以日韩生产的产品为主导,所以我还没有找到能与其相媲美的国货精品,故此不做推荐。
    但居高不下的日韩并继竿的价格让很多钓手望而兴叹,特别是支持国货的渔具经销商中不乏能人,其聪明才智再次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重庆地区的知名渔具经销商重钓网超市重庆精品渔具商行都开始了用国产轻型振出式钓竿加装导线环的方法改装成轻型“前打竿”,利用线轮的泄力同样也能减少扬竿的冲击力对子线的损害。这样的产品在重庆野钓中大受欢迎,特别是在钓鲫鱼的同时兼顾鲤鱼和草鱼方面,它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尽管改性竿的重量赶不上并继竿轻,但不到进口并继竿1/3的价格和加上有回旋余地的线轮让其市场销路特别好,不过将花鲹作为对象鱼的钓手来讲,并继竿配上固定长度的线组更能体现出这种钓法的技巧性和刺激性,让讲究品味的玩家乐此不疲的跟踪日韩并继竿的新品,上网淘得历代优秀二手老产品,恨不得将不同品牌从18尺~24尺高级钓竿都请回家,因为垂钓之余的茶余饭后,在把玩于掌中的同时回味垂钓往事,那也能回味无穷。

       上面我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竿子的可靠性和钓组的可靠性的区别,下面我再讲讲竿子的操作性:
    作为钓手用鱼竿钓鱼,其操作不外乎就是三个过程:一个是抛饵,第二个就是扬竿刺鱼,第三个是回鱼。
    第二和第三上面已经讲了,下面我们讲讲第一个:抛饵。
    作为并继竿和振出式手竿的抛饵区别在于指向性上区别很大,用过这两款手竿的人都知道,如果竿子较长,特别是超过18尺(5米4)达到21尺甚至24尺的竿子,仅仅用手而不是借用小臂进行抛投的时候,略略重头的并继竿的指向性会比不重头的振出式比赛用竿好得多,而国产振出式竞技用18尺钓竿也主要是针对大体型鲫鱼、超过2~3斤的鲤鱼、甚至是更大的草鱼而设计的,而钓这些鱼所用的饵料都是比重较大很好抛投的商品饵团,所以指向性这个指标不是挑选钓竿的重点;而作为在长寿湖钓花鲹使用的线虫做钓饵抛投的话,那轻飘飘的感觉让抛投者不再那么自信,特别是在有点微风的天气中,抛投的准确性就会更差。所以在挑选竿子的时候,指向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而竿体“轻和挺”不再是钓手选择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指向性指标将会提前,甚至会提到决定性的位置上来。因为在水下不平的野钓环境中,竿子的指向性将决定钓点的准确性,其重要性就不用我再重复了。
    笔者使用过很多轻型手竿,最后还是喜欢使用指向性好的并继竿,因为野钓不再是将抢鱼作为垂钓的第一目的,抛好每一杆、抓住每一个吃口、感受每条鱼上钩后疯狂的逃逸和挣扎力道带来的快感,并通过“手感极佳”手竿操控最后将其擒获,兴致高的时候还要与战利品合影留念,则成了很多钓手享受垂钓的快乐并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这才是钓鱼的全过程。如果在心满意足的时候,再做到留大放小,那不仅仅是钓手个人人品的一个升华,还能通过媒体展示给众多网友,起到影响他人正能量的作用。

    写到这里我眼前浮现了比邻的韩国钓友、略远些的日本钓手用并继竿垂钓大型鲫鱼的景象:在那里,黑拉钓法之所以深入人心,这也证明了以享受生活为第一,在比赛中论输赢排第二的玩法有独特魅力。

手竿钓花鰺的钓具介绍:线组篇——参考资料之六
    经近几年重庆钓友的摸索,我感觉钓花鲹对线组的要求还是挺特别的,其中包括两类做法我归纳如下:一类就是在悬坠底钓法的线组上进行一个小小的改进,那就是:在钩子附近加一小块钱皮,以确保钩子能真正的到底并有一小段子线平躺在地面,这样就能让花鲹觅食的时候没有阻碍,同时确保线组有一定的灵敏度,当花鲹吃入饵料很容易就带动小铅坠并拖动浮标,此时只要浮标有动作就可以扬竿刺鱼,效果不错。
    但最常见的就是空钩半水调1目,挂线虫找底后钓小于“双钩到底后的目数”N(半水空坠无钩的露目)即可,这种钓法钝中带灵,而最大特点就是对抛投要求低,只要水下不平的范围在1~N之间,水下子线基本都是较直的,只要钓手发现浮标有动静就可以扬竿刺鱼。一旦视标在N~N目以上,就说明子线开始弯曲,线组就进入较钝的区域,而这个范围就是子线的长度,当铅坠初底后浮标的露目应该在N+1目以上,也就是钓跑铅。
    解释:“双钩到底后的目数N”就是当你不挂饵空钩调完1目后剪掉钩子,此时浮标露的目数就是“双钩到底后的目数N”。比如:剪掉钩子露目从1涨到了7目,那么N=7,那就说明在垂钓时如果双钩躺在水底,那么露目应该是7目。在视标在2~6目之间,那么子线的弯度都不大,那么此时线组都比较灵。当然露目达到7目直到超过7目,就说明铅坠触底。
    钓花鲹的主线要求不高,1号主线足以,毕竟花鲹的个头多不太大,加上冬季鱼的活性不是很强,更何况并继手竿的腰力线性范围很宽,不容易出现将并继钓竿腰力拉死的状态,只要不是拔河的现象,一般1号主线足以应对花鲹的逃命冲击。
    钓花鲹的子线要求要柔软些,而且要求没有记忆、恢复性好,不能打卷,否则当花鲹抿食线虫的时候,微弱的吃食动作不足拉直打卷弯曲的子线,那么就不会带动浮标,当然钓手也就看不到浮标的动作,那就会错失良机。
    钓花鲹的钩子有些讲究,最好用钢性很好的细条钩,要求钩子锋利,号数尽量的小,但选几号钩最合适还是要根据钓法决定,在这里我只把常见的绑钩方法的钩子的选型讲一下,如果有其他钓友的更好的绑法那就属于别人的诀窍,在此不便泄露。
  1. 单线单钩的绑法:绑钩的方法和平常的绑法一样,子线长度以150mm~250mm之间较为适合,太短了鱼容易发现铅坠,太长了钩子到底偏慢,容易被中层鱼劫吃。
见图
    使用单线单钩挂线虫有两种办法,具体描述如下:
  • 使用O型圈的挂细线虫的方法:我常用4号溪流倒刺钩,然后刺透橡胶圈套上线虫即可。具体套线虫的方法有太多的介绍,我仅仅讲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要使用线虫夹,这样干净些;二是橡胶圈扩张到一个黄豆大小后,直接扣压在线虫饼上,要旋转一下线虫夹子再放松夹子,此时橡胶圈就紧紧捁(ku)在线虫饼上,抽出线虫夹子后拉直子线,这样2颗黄豆大小的两砣细线虫就上好了;
  • 使用刮粗线虫的方法:使用止血钳或者镊子,夹注鱼钩的钩柄,用单钩的钩尖直接在线虫饼上刮挂,直道钩子全部被粗线虫挂满为止。
  2. 单线双钩的绑法:这种在一根子线头绑两颗钩要注意一下绑钩的圈数,要达到12~15圈,否则容易脱落;建议使用略小一号的细条钩,比如三号进行双钩并绕,因为单线双钩的重量要重于单线单钩,所以小点的钩子鱼的入口性好些,双钩并饶的目的就是用并在一起的钩条在刮挂细线虫时夹住它们,以便在抛竿沉底后能确保有总有些细线虫残留其中;
    单线双钩的细节:12圈,两颗钩子有点差异,以便两钩间有缝隙,利于夹线虫。

    满满的细线虫。
    从水下两砣线虫看,钩子的隐蔽性极高

    几分钟后我提竿,上面的残留细线虫说明窝子里没鱼吃食。

    单线双钩的刮饵方法:同上述单钩刮粗线虫的方法,不同的是此种方法最好使用活性好的红色细线虫,而且钩尖一定要锋利才能挂上更多的线虫;
    单钩刮的粗线虫,看似不咋地。

    其实是两砣。

  3. 使用辅助小铅坠的绑法:这种办法是用于台钓线组的改良,其原因就是因为线虫的密度较低重量轻,沉底慢且易被小杂鱼劫杀,辅助小铅坠能够起到让线虫快速到底的作用,同时能让小铅坠到鱼钩间的子线平躺于水底,不会妨碍花鲹的觅食,但此法对鱼的吃口引起的浮标语言因小铅坠的存在而大打折扣,所以钓手一般只能等出现慢慢的黑漂或者持续上顶等体动标像再提竿,而口动标像根本就看不出来。
    这种增加小铅坠的方法挂线虫一般同单线单钩挂橡胶圈的方法一样,此处不再重复。
    当然我们用并继竿配上颇有特色的线组,用线虫作饵料钓长寿湖的花鲹,完全体现了一种有重庆特色的钓法,我也玩玩洋格,起个貌似的洋名:CQHCDF——重庆花鲹钓法汉语拼音字头的排列,而这种钓法更能受到有一定经济实力而且有闲的人士青睐。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从心里不会排斥使用的钓饵,特别是看上去恶心,但确是很多名贵观赏鱼鱼苗的最佳饵料——线虫。
手竿钓花鰺的钓法介绍:浮标语言特点——参考资料之七
    如果完全照搬用竞技钓法的线组,那会遇到一些麻烦,
    善于思考并积极创新的重庆钓手针对花鰺吃食特点摸索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线组搭配,简单说就是调1钓2。
    具体浮标语言近日补充,有意者耐心等待

结束语
    如此高雅的玩法让一些钓手远离“用鱼做裁判的”人与人竞赛,抛弃意在多拿鱼的天罗地网式的抛竿阵地,拿起了鱼竿中的“狙击枪”——并继竿,玩起了既费工又费钱的“CQHCDF”,在与鱼对话中忘掉一切烦恼,回归自然品味人生。甚至痴迷到流连忘返在伸手不见五指夜晚,独自一人的坐在湖边,眼盯水面醒目的视标,等待着让人销魂的那一刻;或者是静静的躺在空气极为新鲜的帐篷里,用智能手机向朋友发着炫耀战利品照片,在忙碌之余如此爱好略加点缀你的人生,还须何求?
(待续,争取每天都有补充)
    下图是用鱼做裁判的人与人竞赛,尽管钓了全放,但里面的鱼基本都不健康,也没有自由。

    这里的抛竿阵,让人感觉做条自然水域里的鱼也真不容易,到处都有危机。

    只有这里,鱼1:1平等,有本事你就把它钓上来,没本事你就空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冬季钓鱼的关键
大中型水库三春钓鲫鱼心得(上)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四十——搏鱼、起鱼的技术
淡水钓具必知的36种名词术语
四点精髓 让垂钓鲤鱼变得简单
【乐享垂钓】手竿钓鲢有六计,钓友们你们知道哪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