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北大韦神的小学作文才发现:最省心的教育不是鸡娃,而是...

偶然间,看到有人在网上谈论韦东奕小学时的一篇作文。

他是这么写的:

“周末闲来无事,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望去,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看那青蛙的运动轨迹多么的像双曲螺旋线。

引理1、2、3、4......

从语文的角度看,这篇周记一没故事性,二缺文学性,极有可能不合格。

不少网友看了都忍不住嘲笑:写得还不如我!

采访中,韦东奕也曾坦言:自己的语文不太好。

据知情人透露,韦东奕从初中起就严重“偏科”,尤其是作文,素材匮乏内容空洞,甚至把作文写成了数学推理演算过程。

语文老师建议他写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身边的人事物。

韦东奕想到了家乡的燕山立交桥。于是,初中三年的作文都在写这一座燕山立交桥。

对此,语文老师也很无奈。谁看了三年的燕山立交桥不头疼呢?

A面,是保送上北大的数学天才;B面,却是连篇像样作文都憋不出来的“语文学渣”。

韦东奕的成长故事,或许会给父母们不一样的启发。

01

语文不好的“数学天才”

原来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韦东奕之所以痴迷数学,和父亲有很大关系。

韦东奕的父亲韦忠礼曾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数学教授,家里摆满很多关于数学的书。

从小,韦东奕就经常随手拿父亲的书来读。

刚开始,这些数学读物不过是他的日常消遣。

直到小学一年级,韦东奕无意间翻开《华罗庚数学学校》,随便解了一道难度很大的数学题。

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油然而生,他从此和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别的孩子在海量阅读时,韦东奕却沉迷于数学,因此他的文科成绩一直不太好,作文也常被老师吐槽“写得不好”。

但父母却从不要求他全面发展,科科优秀。

尤其是父亲看出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更是大胆鼓励他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数学上。

闲暇时还会和他探讨数学,或是邀请他:“来,我们做道数学题玩一玩”。

韦东奕的恩师张永华,也是这么做的。

中学时,韦东奕经常会在上课时突然站起来打断老师:“错了,太麻烦,我来讲。”

这种行为,在有些老师眼里,难免会有些不讨喜。

但张永华却非常欣赏韦东奕的天赋,以及他对数学的赤诚和热爱,非但不以为忤,还带他做奥数训练。

正因为有父母的支持,老师的鼓励,擅长数学却总分不高的韦东奕,最后才能被山大附中免试录取。

也才有了两次拿下奥赛金牌、保送北大的韦神。

听过一句很精彩的话:

成功的最优路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集中火力,单点击破。

试想,如果韦东奕的父母和老师成天纠结孩子文科不好、不通人情,逼他上补习班、逼他社交,我们还会看到一个在数学领域闪闪发光的韦神吗?

或许,大概率上,他会成为一个迷茫而平庸的成年人。

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在不擅长的领域里打转,他的天赋和内驱力会慢慢被消磨殆尽。

而所谓的天才,不过是1%的天赋和99%父母老师的托举。

02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只是不小心被“埋没”了

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上海面试学生时,发现一个现象。

每个前来申请的孩子,准备的材料和表现都很不错:成绩优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热心公益。

乍看之下几乎零缺点。

然而,一旦打断他们表达的思路,问一些和面试无关的问题,他们瞬间慌了神。

尤其是面对“真正喜欢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类问题,很少学生答得上来。

现实中的大多数孩子,从小被要求均衡发展,十全十美。

学校教的科目,一样不能落下。偏科就死里补,再差也要拉到及格线上。

至于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根本无人关心,因为捣腾那些对考试毫无帮助还浪费时间。

原本个性鲜明、才华独特的孩子,成为了同一套流水线批量打造出来的产品。

考试合格了,却也失去了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特质。

曾有位00后的粉丝来信,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从小就很喜欢画画,所有老师都说她很有天份。

可上高中后,父母却好说歹说劝她停了绘画课,没收了绘画工具,要她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来学习。

她想报考艺术专业,也被父母以“艺术生不好找工作”为由拒绝了。

最后,她考上了普通的二本,毕业后找了份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而当初和她一起学画,同样被老师看作是“好苗子”的女孩,却凭着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知名游戏公司的建模项目,成立了工作室,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原画师。

漫画家蔡志忠说: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90%被教“坏”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找到孩子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比逼着孩子成为“全才”更有价值。

在知识爆炸,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一味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很聪明的孩子,考试成绩门门优秀,大学毕业后依然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因为,真正让一个孩子在人群中出类拔萃的,并不是全面发展,而是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03

最聪明的教育

是帮助孩子找对方向

家庭心理学教授贺岭峰说:

教育这个事,不是补短板的事,而是拉长板。

看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有天赋优势特长,就帮他拉长,不拉他他都比别人强,一拉他就明显能拉别人好几个身位。

贺教授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在家乱涂乱画,还特别喜欢看动漫。

有一年寒假,女儿在网上看一部日本动漫,一口气刷了200多集。

那部动画片更得慢,周二出原版,周四出中文字幕版。

为了开学后能继续追剧,女儿每周四早早写完作业,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就心满意足看起来。

后来女儿周二也提前写完作业,看没字幕的日文原版。

没多久,又加入同龄人的动漫群,和爱好者讨论起剧情。还开始尝试写同人文,暑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写了4万字。

换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不务正业”,可能早就急得跳脚了。

可贺教授全程没指责过女儿,还对女儿展现出来的绘画、写作和外语天赋大加赞赏,鼓励她坚持爱好,甚至支持她以后去国外留学学动漫。

后来,凭着过硬的口语,良好的写作绘画能力,女儿高中毕业后,一口气拿到7个大学的offer,留学时还在一次全年级创作比赛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绩。

杨振宁曾说:

一个人如果能够很早就知道,自己对哪些方面特别接近,对某个东西特别有兴趣,这可能就是将来值得发展的方向......天生的偏爱值得加以培养。

这一点,我特别认同。

每个孩子都有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与其一味弥补短板却收效甚微,不如找到孩子的长板,激发内驱力,做出亮眼的成绩。

毕竟,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父母平时可以多个心眼,观察和发掘孩子的天赋。

天赋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隐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孩子对什么特别敏感?对什么特别喜爱并愿意持续为之付出?

什么事是别人花大力气都做不好,孩子却很轻松就能做到的?

孩子压力大的时候,喜欢通过做什么事来解压?

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斯腾伯格博士就曾研究出一份儿童天赋测试表,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挖掘出他的天赋所在:

同时满足上表中的3个条件,说明孩子具备相关的潜能,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诚然,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面对残酷的中高考,要放弃短板科目几乎不可能。

但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给孩子留有发展个性和优势的空间。

或许将来,正是这些考试不考的能力,帮助孩子在人生路上决胜千里。

愿每位在育儿路上的妈妈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 | 点妈

本文首发小十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韦神一年级作文曝光:果然不简单!
北大“韦神”一夜爆红,父亲身份揭秘,网友:有这种背景,稳了
原创 韦神高中上课照片流出,坐在讲台下闭目养神,老师都不敢轻易打扰
北大韦东奕再上热搜,父母身份曝光,培养出“学神”的是啥家庭
“韦神”退场,皆大欢喜
北大“韦神”近照曝光,被吐槽买不起房:“谁会把女儿嫁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