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传统技法画传统题材,徐枋绘《溪山访友》

描绘隐居生活是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元代画家更是把这个主题创作到了极致。到了明清两代,几乎一半以上的山水画,都跟隐居有关。这个题材画得最好的名家应该是倪瓒和王蒙,他们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区别,但作品气韵是一致的。比如倪瓒的作品简淡孤寂,有一种冷到极致的理性美。王蒙的作品多为密笔,在密不透风的笔墨中诉说文人的精神世界。

这幅《溪山访友》是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的作品,画中有“拟古人笔意”字样。他说的古人,是指南宗山水名家,其中也包括元四家。徐枋用传统笔墨技法,描绘传统主题,哪怕画的是旷野远山,也不会让人觉得陌生。


从构图来看,徐枋十分重视画面的美感。徐枋遵守他父亲的遗言,一生不肯入仕清廷。他要耐得住贫寒寂寞,就需要寻找隐居生活的快乐与享受。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会对笔下的山林水岸进行一些美化,让人觉得心生向往。

表现旷远的山水,最好用“平远法”构图。从一条河水起笔将画面推向远方,既保证了画中层次分明,又能保证每一层景致错落排布,不会相互遮挡。从画面任何一个角度欣赏作品,都会有高山仰止的崇高感。徐枋借此暗喻隐居文人的高洁品行,达到形式与内容相互统一。


描绘隐居题材的山水画是否要点景人物,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看法。比如倪瓒的画中几乎从来不画人物,董其昌的画中也不会出现隐居者。徐枋在画中添加了四个人物,他到底有什么目的呢?这就要考虑徐枋的创作意图了。

徐枋是个很有才华人,当他坚持固守清贫,以明末遗民自居的时候,他的生活状况就陷入了贫寒之中。他在无奈之下也会卖画,但他不会卖给那些入仕清廷的前明官员。他为了卖画贴补家用,必须强调作品的通俗性。由此,他在画中添加一些大家可以看懂的细节也是必要的。坦率讲,如果画中空无一人,或者仅有跨桥而过的那个人,意境会更加高妙。


在笔墨方面,徐枋用笔很稳,墨色多变。笔法上的稳和墨色上的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作品趣味。好的山水画需要“有趣”,就是让人看上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全靠笔墨塑造,进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从徐枋的画中可以看出他对五代董源和元代黄公望的敬仰。牛毛细皴的大面积运用,让画中山石看上去相当润泽。润到极致就会有一种细雨淋过的感觉,再配合其他细节的干笔渴墨,画出了山石的肌理与质感。


一般来讲,看上去舒服的画作,基本上就是好作品。当然了舒服的标准无法统一,于是好作品的标准也无法统一。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你看懂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就是好作品。徐枋通过致敬传统,画大家可以看懂的作品,进而磨练笔墨技法,也是一条相当稳妥的创作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札记
清冷山水,诉说孤独忧伤,张庚绘《孤村凉雨》
评论:王祥夫山水画〖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融会贯通〗
从传统入手,画风苍古浑厚,萧俊贤山水画欣赏
对比是为了风格上的统一,近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绘《百草园》
读画| 松阴观瀑,云深知处,冯超然《松阴观瀑图》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