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唱出了伤和唱出了殇

七月中下旬以来,歌坛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但一件的影响是世界性的,那就是著名的爱尔兰光头歌后希妮德·奥康娜(Sinéad O'Connor)在7月27日突然去世,另一件的影响则小很多,大概仅仅限于中文世界,那就是内陆歌手刀郎复出。

但是就中国内陆来讲,刀郎的复出可能反而相对更引发关注,特别是当7月19日,他的新专辑《山歌寥哉》正式发行后,其中的一首《罗刹海市》还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对希妮德·奥康娜,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在哪一年知道她的,但是后来非常关注她,则是因为看了由丹尼尔·刘易斯和艾玛·汤普森主演的电影《因父之名》,该片的片尾曲就是由奥康娜演唱,在画面的结合之下,让人感觉很震撼,印象非常深刻。

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 电影<因父之名>插曲 中英字幕 音乐: Sinéad O'Connor

电影《因父之名》片尾曲

值得顺带一提的是,丹尼尔·刘易斯和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布拉格之恋》是根据刚刚去世的米兰·昆德拉的名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也同样是上乘之作,但那部影片里好像没有什么令人难忘的歌曲,虽然电影的主题曲是采用了捷克音乐家莱奥什-雅纳切克的《田园诗弦乐组曲》中的第五乐章,可能对于音乐素养很高的观众,或者米兰·昆德拉自己这种能把乐谱写入小说的大师来讲,或许后者更加耐听,但对于我这样的大俗人而言,还是更欣赏希妮德·奥康娜主唱的流行歌曲。

但是希妮德·奥康娜的流行歌曲也是颇有深度的一种流行歌曲,相比于“老鼠爱大米”式的流行歌曲,从文化层次来说还是可以高下立判的。

我虽然写过一篇《王步高愤怒的不是地方》,替“老鼠爱大米”做了一点辩护,但是我也没有打算否认,流行歌曲中,有思想深度的创作也是需要的。

希妮德·奥康娜的歌曲,总体上来说,唱的是北爱尔兰人的民族之殇。

殇当然首先是伤,但又不仅仅是伤,而是那种本不应该是伤的伤,特别是在现代中文语境中常常有群体性的意味,比如常见的“国殇”一词。

伤的疗愈往往是个体之事,但是殇的疗愈却很难仅仅靠一两个人来完成。

在华语歌坛中,写伤写得好的大有人在,比如李宗盛之类,但写殇写得好的却好像并不多见,也许宋冬野的《郭源潮》和《空港曲》可以说有点唱出了殇的味道,而刀郎的《罗刹海市》,前几天有老朋友转发过来,我也听了听,不管这首歌算不算骂人,从境界上来讲,我认为唱的仍不过是伤,比宋胖子的那两首歌似乎还是低了一个档次。

This Is a Rebel Song 音乐: Sinéad O'Connor

一些人总是会给另外一些人造成伤害,这类悲剧在历史进程中恐怕都很难避免,但是属于殇的性质的悲剧发生之后,有没有群体性的忏悔,在不同的文明层次上有不同的要求。

希妮德·奥康娜就认为需要这种群体性忏悔,在她的《叛逆之歌》(《This is a Rebel Song》)里,表面上是向一位铁石心肠的英国情人抱怨说:“你为什么从来不说一声对不起?”,这看似在倾诉个人的幽怨与哀伤,实际上则是代表北爱族群对英国人群体的良心究责,这种对殇的诘问,不仅仅让爱尔兰人产生了共鸣,实际上也打动了多数的其他英国族群,这种要求群体忏悔的意识也使得她的歌曲飞出了英伦三岛,最终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在所有有过国族之殇的地方,都获得了知音,大家都慢慢懂得,伤害就是伤害,只要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年轻不是借口,激情燃烧不是借口,终归都需要一个道歉,有没有这一份道歉,往往代表着一个族群的文明层次。


备注一:顺祝读者朋友们周末快乐!周一恢复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女声吟唱《天国的女儿》
世界名曲《天国的女儿》, 一种灵魂深处的颤栗...
西尼德·奥康娜Sinead O'Connor
希妮德·奥康娜
听音悦:A Perfect Indian- Sinéad O'Connor
[转载]爱尔兰美声女歌手Sinéad O'Connor辛妮欧康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