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于审时度势的名臣陆贾
 汉初得到善终的功臣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能人智士倒在变化莫测的政治角斗场上。尤其是汉初,“狡兔死,走狗烹”,一大批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名将纷纷身首异处。然而,“陆生竟以寿终”。何以?善于审时度势也!

    “陆贾,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有口辩,居左右,常使诸侯。”陆贾一生的功业都表现在他的口辩上,这种身份大致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策士。战国时期,有学问的贫寒读书人几乎全部是依靠自己的一张嘴去游说诸侯,献计献策,从而换取自身的荣华富贵,苏秦、张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陆贾生活的年代与战国纷争的局面已经大不相同,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游说一家不行还有可能找到第二个买家,即使得罪了某个诸侯也不打紧,只要你逃到其他的国家,对方也往往奈何不了你。秦末汉初虽然政治斗争依旧,但天下之争却换成了楚汉两个最大势力的角逐,正所谓成王败寇,一旦站错队伍,其下场之凄惨将是不难想象的。陆贾虽然在楚汉相争时期就已经选定了跟随刘邦,但他的才能锋芒在刘邦得天下之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史书提及的仅仅有两次,一是刘邦入咸阳之前的峣关之战前,他曾经和郦食其一起成功地说服了秦朝守将与刘邦连和;二是刘邦曾派他游说项羽归还自己的父亲,项羽没有答应。比较一下西汉建国以后陆贾的才能展现,我们很难排除陆贾当时是不是有明哲保身的嫌疑。

    西汉初建,陆贾奉命出使南越。当时南越的尉佗趁秦末天下大乱时割据了南海、桂林、象郡(秦朝地方行政设置),占据了东南半壁河山,并且自立为南越武王。刘邦击败项羽以后,派陆贾前去封尉佗为南越王,希望尉佗臣服于汉朝,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应该看到,陆贾代表刘邦,挟战胜项羽之威而来,尉佗明显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对抗汉朝兵威,但在心理上,对于是否应该爽快的臣服汉朝,应该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在高后等朝的表现看出)。秦失天下,群雄竞逐,按当时的身价、地位来看,刘邦可能还远远不如他尉佗。现在汉朝与南越并没有在军事上较量过,仅仅凭借一纸诏书、一个使者就想让我俯首称臣,未免太过美好了吧?出于这种心理,尉佗决定先给使者一个下马威,打压一下他的气势,看看朝廷使者的才能,以便做出下一步的决定。“贾至,尉佗魋结箕踞见贾”。这就是说尉佗一点礼节都不讲,既不整理仪容,也不正坐待客,不过是随随便便地问了一句:“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这种姿态对于陆贾当然是个很严峻的考验。显然,如果尉佗不肯接受汉朝的赐封,很可能马上就是双方兵戎相见的局面,这样一来,身为使者的他就算不被砍头,言语羞辱甚至皮肉之苦恐怕是在所难免了。念虽及此,陆贾表面却丝毫不动声色,反而是严词厉色地指出了汉朝与南越实力上的强弱悬殊,一下子就揭开了尉佗色厉内荏的面具,迫使尉佗改颜谢罪。占尽上风之后,当尉佗问及他与萧何、曹参、韩信等人谁更高明时,陆贾适时适当地回答:“王似贤也。”既小小地满足了尉佗的虚荣之心,又没有留下日后给萧、曹、韩等人心生不快的话柄。区区四个字,充分展现了陆贾的玲珑心窍和言辞艺术。尉佗得陇望蜀,接着拿自己和刘邦进行比较,陆贾自然知道这时丝毫含糊不得,一来他深知自己在南越的言论很显然会马上传到刘邦耳中,二来他看出尉佗已经决心归汉,于是他在言辞上丝毫不给尉佗面子,先是大大地吹捧了刘邦一番,末尾一句“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归汉主意既然已经下定,当然也没有必要再去与刘邦争什么口舌上的高低,一笑解嘲以后,对陆贾十分欣赏,“留与饮数月”,赏赐千金,宾主尽欢而去。“归报,高帝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差使办得如此圆满,同时让两个枭雄尉佗、刘邦满心欢畅,充分展现了陆贾的胆识与智慧,升官发财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众所周知,小流氓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向来对文人(当时称儒生)不尊重,“竖儒”就是他对读书人的创造性称谓,往儒生所戴的帽子里撒尿更是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的千古帝王之作。郦食其最初求见他时甚至不得不自称“高阳酒徒”。面对这样一个皇帝,陆贾却在他面前“时时前说称《诗》《书》”,作为一个“长居(刘邦)左右”的人来说,看来确实有点不太识相。于是理所当然地换来一顿臭骂:“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然而陆贾却自有他的道理:“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一番言论,理直气壮,说得刘邦面有惭色,不得不听取陆贾的意见。并邀请陆贾著书阐明天下得失的大道理,陆贾就此写了十二篇文章,“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称万岁,称其书曰'新语'”。就连太史公司马迁都十分佩服。陆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充分把握言论的时机,天下未定之前这些话他是坚决不说的。“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从此成为了后世君王顶礼膜拜的金科玉律。
 刘邦死后,惠帝懦弱,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吕太后手中。吕太后在刘邦时期颇受了不少委屈,执政以后,开始有意培植娘家势力,企图取代刘氏天下,但是她还是担心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因此对有辩才的大臣加意提防。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陆贾知道事不可为,他没有效愚忠拼死进谏,也不贪恋高位,恋栈不去,而是选择了激流勇退,称病辞官。这种知其不可则不为,拿得起放得下的姿态行为确实无愧智者的本色。然而他人虽退出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却依然密切关注着时局动态。等到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又再度出山了。这次他直接找到了当时的朝臣领袖--右丞相陈平,一番“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的言辞下来,就连素以奇计闻名的陈平也为之叹服。在陆贾的谋略策划下,右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联手,最终粉碎了诸吕的阴谋,拥立了后来的汉文帝,陆贾又一次站在了胜利的一方。胜利看似来得容易,其实却体现了陆贾超群的政治智慧和精准的审时度势能力。当吕太后身体尚健之时(惠帝执政和吕后专权时期),陆贾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不能与之力争,果断地选择激流勇退,成功地保全了自身。等到吕后年迈,陆贾看准诸吕才能有限,而且当时天下人心仍然归向刘氏,所以他及时出击,在拥立刘氏后代的政治斗争中立下了大功,回报自然十分可观。

    儒家素有修、齐、治、平之道,陆贾不仅可以做到一言折服诸侯,一言安定社稷,一言确立治国方针,而且在处理自己的家务事方面也颇有远见。在他称病辞官以后,他选择了田地肥沃的好畤地区安家。对待自己的五个儿子不偏不倚,分别给予不少的财产让他们成家立业,有效避免了厚此薄彼可能造成的儿孙不孝。而且他深知久住令人嫌的道理,五个儿子家里轮流居住,一个人家里最多住上十天,一年也最多在一家中住上两次。同时他还给自己留下了后路,随身携带的宝剑、车骑、侍从均价值不菲,陆贾声称如果自己将来死在了哪个儿子的家里,你也不必为举办丧事发愁,只要好好料理了自己的后事,那么这些昂贵的随身之物就作为补偿。这些做法极好地保全了儿子们的“孝道”,也可以避免自己老来遭到“色难”的不快。虽说这种用计谋来齐家的做法不太符合儒家宣扬的正统伦理孝道,但却可以体现出陆贾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不奢望理想奇迹的强烈务实精神。

    太史公读了陆贾的《新语》,承认其“固当世之辩士”;班固把陆贾与郦食其、刘敬、叔孙通、朱建等人比较后发出“身名俱荣,其最优乎”!的感慨。《汉书》中写陆贾的最后一句是“陆生竟以寿终”。一个“竟”字,带有明显出乎意料的味道,恰恰可看做是对陆贾才能的绝妙写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文记】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上)
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资治通鉴卷零一二之九)
陆贾是看破也说破的智者?
读《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能言善辩的义士,明哲保身的说客
陆贾看望陈平后,平送500金给周勃,送500万与陆贾,叹:大汉可保
汉初陈平的立世之本:天下安,注意将;天下危,注意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