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棱大雅堂兴废变迁考 (转自南山种豆翁)

大雅堂,自宋代元符年间诞生在西南偏远小城丹棱起,历经千百年来岁月风雨的冲洗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它在中国历代文人骚客的心目中依然作为神圣的文学殿堂而存在,同时也曾作为历代丹棱人心中永远的梦想与骄傲而存在。值得庆幸的是,今天丹棱县委和政府顺应民意,着力着手恢复重建大雅堂,一座承载着历代丹棱人梦想与骄傲的崭新的大雅堂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时至今天,虽然绝大多数人们对大雅堂以及由大雅堂衍绎而产生出来的成语“不登大雅之堂”都耳熟能详,可是对大雅堂的历史,如大雅堂为何而建、又由谁人所建,以及大雅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存废变迁却知之不详。在此,笔者不揣粗陋,试对大雅堂的兴建与存废变迁略作一疏理,以供感兴趣者参阅。

一、大雅堂的兴建缘起

要了解大雅堂兴建缘起,必须记着北宋时期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大雅堂的倡建者和参与者,北宋时期的大诗人、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一位是大雅堂的承建者,北宋时期丹棱名士杨素。首先要了解黄庭坚何时并为什么要倡议建大雅堂?其次要了解杨素又是何时与黄庭坚谋面商议修建大雅堂?又是从何时起开始承建大雅堂?

首先,黄庭坚于何时并为什么要倡议修建大雅堂?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青年时期黄庭坚便以其橫溢的才华,深受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苏东坡的赏识。他与当时的青年才俊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四人中以黄庭坚的成就最大,在诗歌方面,他作为北宋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在诗歌創作上,黄庭坚象主张诗文革新的前辈诗人如柳开、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等一样,极力反对晚唐五代以来以西昆体为代表的一味追求辞藻华美、内容空虚、香艳浮靡、不关注社会民生、题材狭窄,诗情贫乏的文坛诗风,主张诗歌要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学习。黄庭坚十分推崇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认为杜甫之诗是“大雅之音”。他在《大雅堂记》一文中说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而黄庭坚尊崇杜甫,其中又特别尊崇杜甫的后期作品, 也就是入川后的作品。其原因首先是他认为杜甫这一时期的诗作炉火纯青, 确实代表了其艺术的最高水准。其次是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黄庭坚因遭受新党蔡京等的打击迫害,以“诬毁先帝”、“修实录不实”罪名,贬黄庭坚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安置。黄庭坚此次贬谪遭遇与杜甫当年安史之乱时流寓川蜀有类似的经历, 所以对杜甫这一阶段的诗作更容易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共鸣。因此,黄庭坚在贬谪黔州期间便萌生了“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蜀中好文喜事之家(见黄庭坚《记大雅堂》)”,“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1的想法。但他认为在黔州“所见之人皆碌碌不能办事,以故未尝发於口。2 所以他这一想法一直埋在心中并没有说出来。黄庭坚虽然有此想法没有说出于口,也没有找到能办事的人,但是,笔者认为黄庭坚在谪居寂寞之中,一定一有闲暇就会逐首逐首地书写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的,以便为将来刻石作好准备!

其次,杨素又是何时与黄庭坚谋面商议修建大雅堂的?

杨素,姓杨,名素,号素翁,宋代丹棱人。关于杨素的生卒年代、生平事迹史料上少有记载,即使在县志上也是如此。作为家乡人,我们只知道他家住在丹棱城南三里外的杨湾,是宋代大雅堂的建造者。从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11261204)《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所载:“(李文简公焘)妻硕人杨氏,同邑赠朝散大夫素之孙,黄庭坚为记大雅堂者” 文中,我们知道他是位赠朝散大夫,是南宋时丹棱著名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是黄庭坚为记大雅堂者。同时从黄庭坚《大雅堂记》“丹棱杨素翁,英伟人也。其在州闾乡党有侠气,不少假借人,然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雄长也。” 和黄庭坚《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素)闻之,欣然请攻坚石,募善工,约以丹棱之麦三食新而毕,作堂以宇之。予因名其堂曰“大雅”,而悉书遗之。此西川之盛事,亦使来世知素翁真磊落人也。” 这两段话中,我们还知道他是一位位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形象英俊,且财力雄厚、乐善好施,做事果断磊落的男子汉。

丹棱人杨素何时、因何与黄庭坚交往相识,至少笔者目前在史料上还没有查阅到有更多的明确的记载。不过从黄庭坚在《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说:“丹棱杨素翁拏扁舟蹴犍为、略陵云、下郁鄢,访余於戎州。”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杨素拜访黄庭坚的地点是在戎州而不是在黔州。因此,有人认为杨素与黄庭坚会面商议刻碑建堂的地点是在黔州,这显然是不确的。据李金荣《黄庭坚谪居戎州行迹生活考述》3云:黄庭坚因其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为“避亲嫌”,被诏安置戎州(今四川宜宾市)的时间,是在宋哲宗绍圣四年十二月(公元1097),显然,杨素去戎州拜访黄庭坚的时间最早也应在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初。

另从黄庭坚《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云:“(素)闻之,欣然请攻坚石,募善工,约以丹棱之麦三食新而毕,作堂以宇之。”显然黄庭坚“欲属一奇士而有力者,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的想法,杨素此前应该是并不知道的,而是在此次拜访相见时才得知的。当杨素得知黄庭坚这一想法时,便欣然应允,并表示愿意招募最好的工匠雕刻这些杜甫诗碑,并筑堂收藏,并承诺要在三年期限内完成这一工程。

黄庭坚与杨素这次在戎州的相会,可以说是大雅堂建设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见。在这次会面中,黄庭坚对杨素的承诺非常赞赏,并说要将杜甫东西两川山峡夔州诗全部书写交给杨素,同时还给将来庇护收藏诗碑的屋子取名为“大雅堂”,而且还要写一篇《大雅堂记》来记述其事。对于此次黄庭坚和杨素会面商议刻诗碑、修建大雅堂事,除了黄庭坚本人在《大雅堂记》和《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有记载外,南宋人王象之在其编撰的《舆地纪胜?叙州?景物下》中也有记载:“眉人杨素,从黄庭坚游,黄谪戎州,尝曰:安得一奇士而有力者,尽刻杜子美东西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哉。素闻之,欣然拿舟访黄于戎,请攻坚珉,募善工作华堂以宇之。黄伟其言,悉书子美诗遗之,因名其堂曰大雅,且为之记。”

二、大雅堂是何时开始修建并完工的?

大雅堂具体何时开始动工修建,史料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肯定是在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初,黄庭坚和杨素戎州会面之后便开始筹建了的。杨素离开戎州时,应该是带回了一批黄庭坚已经书写好了的杜甫诗作。回到丹棱后,杨素便开始了大雅堂的修建和雕刻诗碑这一工程。

但是不知为何,史料上却找不到关于大雅堂修建的具体情况,如建筑格局和规模,以及具体落成竣工时间等明确的记载。如《宋史·黄庭坚传》中对大雅堂的修建情况只字未题。宋人魏庆之编撰的《诗人玉屑》中,也只提到黄庭坚把他谪居黔州时书写的“子美两川夔州诗”交给杨素刻在碑石上,杨素表示“欲作高屋广楹庇此石” ,黄庭坚应杨素请求为将来修建用来收藏诗碑“高屋广楹” 命名为“大雅堂”,同时“为之记”的情况,对大雅堂修建情况也只字未题。南宋人周必大撰写的《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也只是提到杨素是李焘的岳祖父,是黄庭坚为之作记者,也没有提到杨素建造大雅堂的具体情况。另外在南宋人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一书的有关记载中,也同样没有提及大雅堂的任何修建情况。在丹棱地方县志中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黄庭坚写作《大雅堂记》的时间宋元符三年九月,便是大雅堂落成竣工的时间,笔者认为此说是值得商榷的。据李金荣先生《黄庭坚谪居戎州行迹生活考述》载:“(黄庭坚)于元符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前往青神省其姑。4”黄庭坚在青神逗留时间先后长达四个多月之久。其千古传承的美文《大雅堂记》便是写于他省亲眉州青神期间。有人认为《大雅堂记》写作的地点是在叙州(即戎州)。如清代岑建功云:“山谷之《记》作于叙,素之堂建于眉5”,因此,这是不确的。

黄庭坚为何有省亲青神之行?原来元符三年(1100, 宋哲宗病死,其弟端王赵佶继承王位,是为徽宗。徽宗即位之初,向太后听政。由于向太后倾向旧党,故她先后罢免了章惇、蔡卞等人, 陆续起用曾因弹劾章惇被逐出朝廷的邹浩、龚夬、、张舜民、董敦逸等元佑旧臣。追复文彦博、司马光等已故大臣三十三人官职。在这一年,黄庭坚也因此结束了贬谪生活,重新得到朝廷任用。对此,黄庭坚在《与道微使君书》这封信中说得很清楚:“庭坚五月五日被告复宣义郎6,添监鄂州(今湖北鄂州)盐税。得不死于贬所,又有俸禄,实已满慰所望。”但此时因江水上涨,三峡航行不便,黄庭坚又因他姑母儿子张祉在眉州青神县任县尉,因此于元符三年(1100)七月由戎州专程去青神探望其姑母和表弟张祉,直到元符三年十一月,黄庭坚才又由青神返回戎州,然后顺江而下出川去赴监鄂州盐税任7

为什么说有人认为黄庭坚写作《大雅堂记》的时间,也就是大雅堂建成竣工的时间,这是值得商榷的呢?因为在元符三年十一月,黄庭坚曾给杨素写过这样的一封书信:

“辱书勤恳,感慨无量。送紫竹书橱,虽未甚中度,然亦适用,知公眷恤不倦也。送轴甚佳,感刻感刻。秋高气冷,即日起居何如,想里中亦有可人,共黄花一樽,破颜而笑。所须写老杜诗,青衣城中,昼日尽为宾客所夺,夜灯不便老眼,且遣此三人回,舟中写得,随处奉寄,必不贻人笑怪也。某十五六间,必解舟。相距密迩,犹得时奉书也。对酒作书,极不如礼。” 8

从这封信中,我们得知杨素大雅堂要雕刻的黄庭坚书写的杜甫诗作尚未书写完成。其原因是黄庭坚在青衣城中,整天友朋应酬无暇书写,晚上又夜灯不便老眼,怕写不好被别人笑怪。因此黄庭坚要杨素派去取他书写杜诗的人先回丹棱,待他在返回戎州船上写好后再寄送给杨素。

也有人据此怀疑大雅堂是否修建,说既然黄庭坚都说“所须写老杜诗”没有书写好,而且黄庭坚不久又出川赴任去了,哪大雅堂自然也就没有修建了。此种说法也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书写杜甫诗并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是黄庭坚几年前便萌生了的心愿,而且在三年前又与杨素商议约定好了的,因此我们相信书写杜诗事黄庭坚是一直坚持在做的,信中所说“所须写老杜诗” 还没写,应该是极少极少的部分诗作而已罢了!同时三年来,杨素绝不可能要等黄庭坚把杜甫诗作全部写完刻好才去建大雅堂的。他应该是自戎州会面回丹稜后便开始建堂和刻写诗碑工程了的。如果三年来杨素啥都没做,黄庭坚还会在当年九月作《大雅堂记》吗?正因为杨素承诺过三年建成大雅堂,所以他才会派人专程去青神,催黄庭坚赶快将尚未写完的杜诗写好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及时刻写!

黄庭坚是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十一月中旬乘船离开青神返回戎州的,十二月他便乘船出三峡离开了四川。笔者认为黄庭坚在离开四川前,他尚未书写完的杜甫诗作也应该是写好并寄给杨素了的。因为筹建大雅堂也是黄庭坚多年的夙愿,在他离开四川之前,他一定会善后做好这些未竟事宜的。

笔者认为大雅堂自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始建以来,经过三年的修建,主体工程即大雅堂应该是完工了的,但由于杜甫东西川及夔州诗数量几近八九百首之多,而黄庭坚又“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既然杜甫诗作尚未最后书写完成,显然大雅堂中收藏的诗碑此时也就尚未全部雕刻安放完工。即使是大雅堂房子修好了,大雅堂整个工程也应是未全面落成竣工的。因为如果大雅堂己经全面建成竣工,黄庭坚在《大雅堂记》中绝对不可能不提及。黄庭坚在他写下《大雅堂记》后的第五年即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便去世了。关于大雅堂最后的竣工落成时间也成了一个无解的谜,不过依笔者愚见,我们今天姑且把黄庭坚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九月作《大雅堂记》时间,视作大雅堂落成竣工的时间吧!

三、大雅堂的存废之谜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雅堂如同一颗璀灿的流星不知何时便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之中!而且消逝得是如此干净,以至于成了丹棱历史上一件千古之谜!

我想宋代时丹棱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当年杨素一个乡村土财主要以一已之力完成九百多首杜甫两川夔峡诗的刻石工程,并且建高堂大屋来庇护安放这些诗碑,应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宏大的建筑工程,如此文化盛事一定会被本土的文人雅士们所歌咏,在地方史志文献中也应该有所记载。然而从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九月,黄庭坚撰写《大雅堂记》一文时算起,到明代弘治丁已年(公元1497),巡按御史荣华重新修建大雅堂止,近四百年漫长时间内,且不说大雅堂不载于宋史之中,就是在丹棱地方志中也未见只字记载。而且在此段漫长时间内,丹棱文人学士也是代出有人,在宋代时著名乡贤如 “三唐”、“七李”、但在他们的诗文中对大雅堂却未曾有只字道及,特别是宋代时著名史学家丹棱人李焘,他是杨素的孙女婿,但在他的诗文中也没有关于他岳祖父修建大雅堂丝毫的记载。照理说他岳祖父做了如此重大的工程,难道不值得他去大书特书一番吗!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对大雅堂的提及只是几百年后的清代才多次被人谈起。而即使谈起也是连大雅堂所在的方位地址也说法不一。如清·彭端淑说:“考旧志,盖在今之城东里许云。9又如清乾隆版?《丹棱县志》则曰:“大雅堂,城南三里。”对此,笔者也甚感不解。若说清代之前的地方史志上无记载,这好理解,因朝代更迭,地方史志毁于战乱。但地方文人学士如 “三唐”、“七李”诗文中都也鲜有提及,就难以理解了。而现在甚至连遗址位于何处也搞不清楚,让既使是学富五车的后代乡贤端淑先生也为之茫然,再说照理大雅堂即使毀坏了,那几百方石碑可不是轻易能灰飞烟灭得尽了的,为何如今也是“残碑断碣无有存者” ?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笔者窃自揣之,对宋元明以来地方史志上无记载,这可以归于宋、元、明三代末年发生的战乱将地方史志毁焚无存之缘故。县志中记载的明洪武年间丹棱知县孔克宜所纂修的县志已毀于明末战火,清康熙20(1681)由当时山东进士丹棱知县张晓所始創编修的县志也毁损无存。目前丹棱仅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清乾隆版?《丹棱县志》,在此志中对“大雅堂”是这样记载的:“大雅堂,城南三里,邑人杨素翁请黄庭坚书杜甫蜀中诗,刻石。作堂荫之。并恳为记,明弘治中,巡按御史荣华重新祠宇,立像勒石,知县江谦率众绅士往祭也,遂为故事。献逆后,堂毁,碑碣无存。” 这是目前我县地方志中最早一则关于大雅堂的记载。所以,对清以前宋、元、明来几百年间大雅堂的情况我们虽然无法知晓,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而否定曾经大雅堂的存在。

对宋时地方文人学士如 “三唐”、“七李”诗文中都鲜有提及的原由,笔者认为可归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曾有提及,但没保存下来,或目前尚未发现。二是因大雅堂因种种原因最终并没有真正全面建成,如政治的因素。在宋代新旧党争激烈,而黄庭坚本人作为元祐旧党一员又一直处于贬谪之中,虽然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十二月,他因重新被朝廷启用而离开了四川;但不久便又连遭贬谪,并在出川不久的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便去世了。我们读历史,应该知道在党争之激烈的宋代,一个不断遭受迫害的被贬官员要想做成一件事;或要为一个不断遭受迫害的被贬官员做一件事应该是多么的困难。又或如承建者杨素个人或家庭突遭变故的原因,使大雅堂最终未能如愿建成。三是大雅堂虽然建成了,但因地处偏远且规模小,而未被人重视。等等,缘故造成的。

对为什么会“残碑断碣无有存者” ?笔者赞同端淑先生的见解:一是一部分诗碑因其艺朮价值被历任长官运载私藏走了;二是一部分诗碑被当地人盗作它用;三是一部分诗碑被损坏后,当地人为占用其地,将其断碑残碣抛入沟壑之中去了。〔10〕另据胡昌健先生云:“成都曾有大雅堂杜诗诗刻,同治十二年《重修成都县志?金石》:'《大雅堂石刻杜诗记》:黄庭坚书,元符三年九月立,今无。’” 〔11〕可见历史上确曾有过大雅堂诗碑存在。

不过对在丹棱大雅堂是否存过这个问题,我也从不怀疑。因为黄庭坚在《大雅堂记》中说得很明确大雅堂由丹棱人杨素修建在丹棱,这是有书为证的。即使它在丹棱土地上没有存在过,但它千百年来在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存在!即使在现实中它的存在规模很小,但它在中国的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却是一座神圣庄严的文学殿堂。

四、历代丹棱人心中的大雅堂情结

据丹棱有记载的历史以来,历代丹棱人对大雅堂都怀着一分敬仰之情,心中似乎都有一种浓浓的大雅堂情结。有史记载最早的一次对大雅堂的修缮是明代弘治中(公元14881505),巡按御史荣华重新祠宇,立像勒石,丹棱知县江谦率众绅士前往祭祀,以后遂为惯例。不幸的是明代末年大雅堂又毀于张献忠乱兵之手。

清乾隆20年,丹棱知县宋惠绥曾在城东北枫落山兴办义学,并将义学命名为“大雅书院”12,邑人彭肇洙并为之作《大雅书院碑记》。彭端淑作《大雅堂记》、彭遵泗作《大雅堂铭并序》这些记和铭都记入了县志之中。

清嘉庆十一年(1805)知县刘德铨,寻访大雅堂遗迹而不可得,便将府衙后旧有“草堂”重新修缮一新,并书杜诗数十首於其壁上,并命名其堂曰“大雅堂”,以志其不忘大雅堂的情怀。13

清同治九年(1870),丹棱知县庄令定域有志复古,将试院中堂命名为“大雅堂”14,以示其崇尚先哲,勉励后进之心意。但于清光绪末年,科举停试,试院废弃,堂宇倾颓。 

民国十一年,丹棱县知事杨西平于废院旧址又重建大雅堂,邑人李华贞并为之作《重建大雅堂记》15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县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大雅堂的重建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便酝酿启动,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直到今天重建大雅堂工程已正式启动,目前工程正顺利推进,不久一座承载丹棱人千载梦想的大雅堂将重新座落在丹棱大地之上。

[注释]:

1见《黄庭坚全集》补遗卷9·《刻杜子美巴蜀诗序》。

2见《黄庭坚全集》补遗卷9·《刻杜子美巴蜀诗序》。

3〕见《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2

4见《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第2

5见《舆地纪胜补阙》卷6《成都府路?眉州》

6〕见胡昌健《黄庭坚谪巴蜀年谱、诗文、尺牍、文物综考》·八: “宣德郎、宣义郎、宣议郎,任、黄、杨三年谱所记各异,以宣德郎为是。《宋史·职官》有宣德郎,无后二者。山谷元丰五年《上运使刘朝请书》自称'宣德郎知吉州太和县事黄某。’ ”(期刊-核心期刊 2002年 第01期)

7〕见胡昌健《黄庭坚谪巴蜀年谱、诗文、尺牍、文物综考》·八:任渊《年谱》:'山谷既得放还,以江涨未能下峡。七月,自戎舟行省其姑于青神。’注云:'山谷之姑,张祉介卿之母,介卿时为眉州青神尉。以七月二十一日解舟,八月十一日抵青神,具《与张介卿书》。今中岩多有八、九月间题字。’ ……山谷赴青还戎前后四月。十一月,江水已落,山谷回戎州后,须作准备,了结诸事,十二月即将下峡。

8见《黄庭坚全集》别集卷17《与杨素翁书》。

9〕见清光绪版《丹棱县志》彭端淑《大雅堂记》

10〕见清光绪版《丹棱县志》彭端淑《大雅堂记》:欲访当年遗迹,残碑断碣无有存者。或曰为前明邑侯载之而去;或曰土人欲利其地,沉其石於沧浪江中。

11《黄庭坚谪巴蜀年谱、诗文、尺牍、文物综考·八》。12〕见清光绪版《丹棱县志》邑人彭肇洙《大雅书院碑记》。

13〕见清光绪版《丹棱县志》邑令刘徳铨《知足园记》。

14见民国版·《丹棱县志》邑人李华贞《重建大雅堂记》。

15见民国版·《丹棱县志》邑人李华贞《重建大雅堂记》。

                             作者:南山种豆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眉山---大雅堂
杨氏族普之介绍
黄庭坚与大雅堂
杨  素——眉山历史人物(68)
所谓的“大雅之堂”究竟在哪里?
从恩施到宜宾:黄庭坚谪居六年的诗书岁月▌刘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