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备考: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

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

龚志华

    高考语文在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开放性试题,这就是在欣赏角度方面向广大考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鉴赏知识储备和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进行解读。 

  这类开放性试题,优点是自由,让考生有纵横驰骋的天地;难点是,欣赏选择点广泛,不易确定,不易把握。 

  这类试题如何破解,下面结合实例,试作分析。 

  一、古诗鉴赏开放性试题 

  (2011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要解答此题,先要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知识储备,知晓诗歌欣赏的角度。

  就古诗而言,总的来说,一是从内容上欣赏,有如下角度: 

  1、形象 

  (1)人物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二是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就是诗人形象)。 

  (2)自然景物形象:指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借以表现主观感情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3)客观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它和自然景物形象有所不同,往往是借物喻人。 

  2、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的理解与把握,主要是分析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二者是如何结合的

  3、思想情感情 

  包括思想感情的理解与评价,具体包括: 

  (1)内容主题的理解与评价:指意义的表层与深层理解与评价、常识典故传说的理解与评价、背景现实的理解与评价、经历主张志向的理解与评价等, 

  (2)思想感情的理解与评价:指富有一贯性的意象的理解与评价、情感倾向的理解与评价等。 

  (3)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与评价: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理解与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是从形式上欣赏,有如下角度: 

  1、诗句中的修辞:在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点化、叠词、倒装、顶真、反复、通感、反语等。

  2、诗歌篇章手法:主要有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还有比、兴、赋、意象组合、曲笔、以小见大、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似贬实褒)、明褒实贬等

  3、诗歌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描写,二是抒情。描写涉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等。抒情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涉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议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情景交融等。

  4、诗歌结构技巧:开篇涉及两类:一是开门见山类(总起式、即事式、设问式、先声夺人),一是曲径通幽类(托物起兴、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重章叠句、铺垫、交待背景、回忆往事、孤峰突起、欲擒故纵、)。收束涉及八种形式,分别是以景结情、翻因为果、无理而妙、水到渠成、留下空白、设问留疑、卒章显志、寓含哲理)。诗的结构还涉及过渡、照应。就内容来说,有由景到情、由情及理两种结构。

  5、诗歌语言:可以从炼字、炼句、诗眼(题眼)角度欣赏,也可以从语言风格角度(清新、平淡、绚丽、委婉、悲慨、雄奇、奔放、沉郁、明快等)欣赏。 

  接下来,要立足于具体诗歌,根据自我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最易把握的欣赏角度。 

  从《春暮西园》这首诗来说,可从如下角度进行选择: 

  内容上欣赏的角度: 

  1、形象的角度: 

  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 

  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形式上欣赏的角度:

  1、表达技巧的角度:

  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2、语言的角度: 

  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二、小说阅读开放性试题 

  (2012年湖南)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

  要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小说人物形象有些什么样的欣赏角度。

  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有如下角度:

  1、叙事视角:有两种,一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包括⑴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二是.第一人称叙事角度,包括⑴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⑶观察者叙事

  2、情节设置角度: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小说的情节结构,传统的有线性结构、浪性结构和圆形结构,欧亨利式结构、倒叙式结构、留白式结构,现代的有延迟式结构、截面式结构和意识流结构。小说情节的设置讲求曲折生动,常见的设置角度有递升反转、反跌对比等。 

  3、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角度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总的来说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而正面描写又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接下来,需要认真研究小说本身,从而选择并确立欣赏角度。

  具体到《木木》节选,其欣赏角度有如下方面:

  1、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叙述注意客观,注意社会环境(如选段中的“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的几个人、“知道这回事情”的另外的人、“大声教训马车夫”的总管、聚在一块儿的六七个家奴、爱管闲事的马夫等)描摹,这些描摹有助于对盖拉新的观照。 

  2、聚焦式情节设置角度,选文集中写木木丢失后盖拉新的举动与反应,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他的焦急和痛苦。写得极为细腻。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为了刻画盖拉新的个性化形象,屠格涅夫既用了正面描写,写其行动与心理,还用了侧面描写,利用周边人物来写其焦急与痛苦。如用管闲事的马夫的讲述来写盖拉新内心的痛。

  4、动作角度,屠格涅夫用了“跑上跑下”“唤”“冲进”“冲到”“跑到”一系列动作来表现盖拉新内心的焦虑与急切。

   总之,选文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这一形象的欣赏,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要努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探究性的解读。

 

   【本文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2题的命题特点及解答思路
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
诗歌训练:
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与应考策略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八 鉴赏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