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师不会把脉医术很难进步

有些人说说把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末。《难经》第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是:如果把中医师的医术分成四个等级,最强最牛的是神医,病人一进来诊间,医生光看话都没说就已经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马上开方其次是圣医,观察病人,听病人述说病况之后,知道他的病根病因在哪里,开方治病再来是工医,观察病人,听病人述说他的病况,再询问病人一些问题之后,开出处方最末的是巧医,观察病人,听病人述说他的病况,询问病人一些问题之外,还要把脉,再开出处方。所以有些人说把脉不重要,不用学,包括我的中医启蒙老师倪海厦老师也这么说,卢医师却说:「中医师如果不会把脉,很难让自己医术进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自古以来,医术精湛名留史册的中医师很少有不精于脉学的。我们看《内经》《难经》里都讲脉中医医圣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里最开头第一卷就是辨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后面每一篇的标题都是XX证并治法」,「证并治法这个字就是指摸脉张仲景的序里还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上面这段张仲景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医生很难把病人看好,原因有……等,其中「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指的就是摸脉草率马虎随随便便,如果不摸脉那就更不用说了。也许有人会说《伤寒杂病论》是晋朝王叔和编的,王叔和精通脉学,写了一本脉经让脉学大兴,所以王叔和当然用脉的角度编《伤寒杂病论》,那我们来看唐代大医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着《备急千金要方》第28脉法】,整卷讲脉学。大家都知道明代李时珍着《本草纲目》这本书,他另外还写了《濒湖脉学》,是脉学专书明代《陈士铎》着《脉诀阐微》,是脉学专书。清代徐大椿,字灵胎,着《医学源流论》,【卷上】讲病、脉、方、药,也讲脉!例子多不胜数,上面略举一二,大家自己去查查历朝历代医家的著作就知道了!这样没办法说中医师不需要学把脉吧!?或是看古书,承袭古人的智慧时,脉的部分可以全部略过跳过,那中医还会剩甚么?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说扁鹊本来不会医术的,一位他认识十多年的人名叫「长桑君」的有天给他喝一个祖传密方称作「上池之水,扁鹊喝了后三十天有了特异功能,能看到墙后的人,他用这特异功能看病人的五脏状态来为人治病,然后假称这是把脉,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现在不用喝「上池之水,送去医院照x-rayCTMRIB……五脏六腑看得更清楚,但是大家都知道光照了这些作用很有限。会把脉的医师就知道,不用喝这上池之水」就可以透过把脉知道病人的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等状态,找到病机病因病根,开方为病人治病,只是自古以来大家对中医的脉学留存着一种神秘神奇的情愫,实际上,脉学是技术,技术的意思是只要多摸多练习人人都可以学会,如果有明师指点当然学得会更快。

既然透过把脉可以知道病人的五脏虚实寒热等状态,还可以找到病机病因病根,所以会把脉才可以:

1.能准确分辨出病人的阴阳ヽ表里ヽ虚实ヽ寒热……等体质,不会开错药伤人。

2.能找出病人生病的病根,准确用药,不是只处理症状,甚至吃错药治标伤本,挖东墙补西墙,治好一个问题同时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永远有治不完的问题,看不完的病人,生意兴隆。

3.能在病人回诊时准确评估病人服药后的效果及用药到位与否,是不是需要修正,该如何修改处方。

4.能知道如果病人好了是怎么好的,不是蒙的。知道病人用药断根了没,还需不需要吃药巩固,就算病人自我感觉良好。

5.能知道如果病人吃药没效是为何没效,不是这个方不行换下个方,把可能的七八个方全部试过一遍,就算没效,也捞了不少钱。

6.能看懂古代医书,将古人的临床经验化为己用,古书看不懂理解不完全,用药必有偏差,靠自己摸索,几年也难蒙出来。有些人用家传的脉法,自创的脉法,会跟中医从黄帝ヽ扁鹊ヽ张仲景ヽ华佗ヽ王淑和ヽ金元四大家ヽ李时珍ヽ陈士铎ヽ徐灵胎……等历朝历代诸多名医一脉相承的古典脉法有差异,虽然用了也有效,但不能承传古人的智慧菁华,只靠自己奋斗摸索,卢医师自觉没有古代这些大医明医的聪明才智,所以还是乖乖的学习古人的智慧,懂脉学才能完全的承接古人的智慧。

7.能在诸多中医学门派中,理出一条头绪,整合各家所长,去芜存菁,遇到病人摸到是伤寒脉就用经方,遇到病人是温病脉就用温热病方,不懂脉,困在自己的门派里,门派间互看别人的不是,当了一辈子中医还是不明不白!让你医的那些病人更加无辜倒霉了。

最后回到难经中四个等级的中医师,大家都想当神医,如同小孩天天盼望着长大,可惜没有医生一出来行医就是神医,不可能的!学习有阶梯,一步一步来没有快捷方式,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所……,基本上一个都不能少,就算你的老师再牛再神,不代表学生一样神,个人吃饭个人饱,同个老师同班教出来的学生都有优劣高低,也不是留级的学生就一定强,师父引进门,修行看个人。不先当怎可能成为,如同不先读小学怎么可能有能力直接读初中,成为不继续学习不进步又怎么可能成为,更上一层成为。不会把脉连都沾不上,因为不明不白使得经验不能累积,不管再努力多久,进步有限,再努力也到不了,更别谈」与「了,虽然令人惋惜,让你看的病人不都倒了霉。

先会把脉当,不断临床治病同时努力读书研究累积经验二三十年,才有机会成,不是拜了个神就可以跟神一样神。

我的中医启蒙恩师倪海厦老师,自小读古书是过目不忘,而且读过就了解意思,融会贯通,还可以用很浅白的方式解释给别人听,他读遍历朝历代医书,常常勉励学生:「我如果是巨人,你们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努力精进医术,青出于蓝。」他是神人,我只是一介凡夫,既没这样的聪明才智,也没上池之水可以喝,自当脚踏实地用心努力的把病人治好,才不负病人所托。


卢医师微信号


本平台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现在的中医都怎么了?
“望而知之”的神医
年轻中医做好这“6个关键点”,提高门诊量,不坐冷板凳
上医、中医、下医
中医,像极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古代医生』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