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中后期,抓住2个关键,3个田间指诊,做好4个管理,达成高产

水稻移栽到大田至抽穗阶段,是水稻分蘖上林的决定时期,是大穗形成期,此时肥料供应对千粒重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肥水管理平衡水稻产量三要素,达成高产基础,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稻米品质提升的最终目的。

流转土地的水稻种植,利益驱动之下,大户愿意在大田进行投入,期望达到高产的目的,获得高额的汇报。在成都这边,散户种植的产量不如大户种植的产量。散户经常会说,大户种植舍得用肥,搞不过他们。其实,成都这边的种植户的产量比眉山区域的种植户的产量还是要低一些,分析主要是肥水管理理念有差异。

高产群体需要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平衡

一、水稻中期管理的2关键:有效穗、大穗的形成

水稻中期管理时期,基本苗已经确定,此时是有效穗的决定时期,是穗子形成时期。通过管理措施提升有效穗上林,并形成大穗,形成高产群体。水稻移栽后,需要一定时间的返青期,尤其是机插秧需要5-7天的时间返青,这个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分蘖的发生。

水稻分蘖的发生规律是n-3叶发生,第4片叶片伸出的时候,第一个分蘖开始发生,有效穗是叶片3叶以上,实粒数10粒以上,实粒数多产量更高。

成都这边种植的是中迟熟杂交水稻,叶片19片叶左右,机插秧在秧田期间是高密度育秧,每盘80克种子,分蘖发生不容易。上林的分蘖是移栽到大田开始,4-5片叶才开始,要长够3片叶,倒推叶片达到13片叶就是最后的时间,也就是说,有8片叶的时间来进行分蘖。单株栽插的情况下一级分蘖9个,二级分蘖5个,三级分蘖2个,最终上林是每株17穗,全田有效穗17-18万左右。

分蘖过程以促进早期分蘖为佳

二、大田管理指诊:三黑三黄

大田管理过程,水稻生长有快速生长及营养转换过程,营养合理充足的范围内,分蘖快速发生会消耗营养,新分蘖大量发生的过程会有几次颜色的转换过程。如果肥料施用量不足,叶片后期叶片颜色偏单,生长量不够;肥料施用量过多,生长量一直过多,叶片变大,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时间推后,生育期延迟。所以,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田块肥力水平、品种需肥特性等确定施肥量,达到最佳生长量,适时促进向生殖生长转换。在生产上有'三黑三黄'的说法,就是水稻生长过程的高产指诊。

'一黑一黄'是在分蘖期,在底肥和返青肥的作用下,水稻迅速生长,分蘖发生,光合作用旺盛,是为一黑,20天左右,分蘖达到高峰期,追施的尿素作用基本结束,出现一黄;这个阶段是有效穗的形成时期,一黑不出现,分蘖可能不够,一黄不出现可能无效分蘖增多

'二黑二黄'是在拔节到幼穗分化之前,这个时期比较短。这个时期二黑不出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过小,穗短粒少,二黄不出现,则植株高大、叶片批垂、荫蔽、容易倒伏;

'三黑三黄'是晒田覆水后,撒施穗肥后出现的黑黄转换,三黑有利于穗发育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大穗大粒奠定基础,三黄不出现,剑叶过大,氮素营养过剩,叶片的碳水化合物向穗部转移受阻,结实率下降。

三、中期田间管理要点:水分、肥料、杂草、病虫害

移栽返青后全程湿润管理,促进分蘖早发生,水稻植株早期发生的分蘖有更多的叶片,干物质积累时间长,有更多的营养,在进入生殖生长转换的时候,可以形成大穗。机插秧有植伤,需要尽快返青,分蘖早发生。

1、水分管理

水稻是喜水作物,没有水生长不良,不同时期需水量也有不同,水管理的原则是根据高产需求及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

(1)、移栽初期水管理

移栽后淹水一寸左右护苗,避免高温对秧苗的伤害,移栽的秧苗正常情况下3天左右新根开始生长,叶片恢复直立,5-7天新叶片开始伸出,我们常说的水稻返青,其实就是看到新叶片伸出来,整个田块的秧苗从枯黄萎焉的状态到叶片转青的过程。

(2)、返青后的水管理

正常返青后,进行干湿交替的水管理,促进分蘖的发生,初期淹水过深会导致秧苗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根系发育不良,出生的分蘖本身弱小,淹水状态生长发育不良,淹水超过5天分蘖有死亡的可能。成都这边总结的经验是,返青初期淹水稍浅,后边逐渐深一些,不能超过叶片与叶鞘的连接部。充分利用水稻'干长根湿长芽'的特点,促使秧苗平衡生长,积累足够的有效干物质。

(3)、后期水管里

进入孕穗期后,保持适度深水,促进幼穗分化,形成大穗,达成产量构成正向提升。

抽穗灌浆期保持深水,尤其是高温天气,以水调温,以水控温,改变田间小气候,提升授粉结实率。

中间的时期正常水分管理,灌水一次,等自然落干,再次灌水。

水稻八成熟开始排水晒田,利于收割机下田收割。

大穗上林有利于高产

2、氮磷钾的营养基础

在水稻管理过程中,营养不足的结果肯定是减产,生长量不够,就没有产量;营养过剩,容易贪青晚熟、倒伏,一样会出现减产。

科学的肥水管理,促进营养物质在水稻体内的转移,形成高产群体,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是获取高产的基础。

(1)、氮元素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2)、磷元素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 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3)、钾元素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一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3、肥料使用

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促进分蘖早发生,形成大穗,及时控苗促进生物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提高每穗粒数。

(1)、及时使用分蘖肥

在施用底肥的前提下,水稻移栽5天后就可以施用追肥,在成都这边的种植户习惯施用尿素,使用量15-20斤,灌水5厘米左右开始撒肥,有利于肥料溶解,便于水稻浅层根系的吸收。

(2)、巧施穗肥

穗肥不仅在数量方面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且施用时期也很重要。这个时期是氮肥、钾肥的吸收高峰期,我们习惯在晒田结束后,灌水进田的时候撒施,钾肥20斤,尿素5-10斤(看苗施肥)。

(3)、酌情施粒肥

水稻后期施用粒肥可以提高籽粒成熟度,增加千粒重。在成都这边优质稻不主张使用粒肥,尤其是氮肥类。常规是通过使用叶面肥,补充磷钾肥,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

前边讲成都与眉山的大户肥料使用理念的差异在于:眉山种植户喜欢15-15-15的平衡肥料,途中看苗施肥;成都种植户有偏施氮肥的倾向,成熟期延迟,中下部叶片偏重。

4、病虫草害管理

水肥管理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形成产量,病虫草害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减分项,控制病虫害是保证产量的基本措施。#2020金稻穗计划#

在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引导下,规模种植户逐步简化合并病虫害的防治,除草单独一次,病虫害防治分蘖盛期一次,抽穗期一次。短生育期品种推广高浓度送嫁药,减少分蘖盛期的虫害防治。

除草:水稻除草剂针对杂草类型不一样,需要多种除草剂配合使用(具体见下表)

主要除草剂配方

成都这边近几年针对稗草、阔叶及莎草科杂草使用五氟磺草胺,针对千金子、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使用氰氟草酯。#三农小分队#

水花生

鸭舌草

病虫害(移栽20天左右):主要针对一代螟虫、纹枯病、稻瘟病、蓟马、坐蔸等

药剂:A、亩用10%四氯虫酰胺40g+90%杀虫单100g+20%烯肟戊唑醇40g+35%吡虫啉20g+秀威流体锌10ml喷雾;

B、亩用40%氯虫·噻虫嗪8g+20%烯肟戊唑醇40g+秀威流体锌10ml喷雾

注意事项:飞防喷施针对稻瘟病的药需要用三环唑悬浮剂,加上飞防助剂效果更好

总结:水稻中期管理是获取高产的关键时期,抓住关键,通过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早发生,大穗上林,控制病虫草害对水稻的危害,减少损失,达成最后高产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施肥32问(三)
水稻专家咨询系统(3)
水稻施肥技术(2)
84、调节水稻品种生育型至衔接型,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关键措施
水稻常识
水稻精确施肥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