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进坑塘扯菱角

“老菱角——嘞——卖;

  鲜菱角嘞——卖……”

  对于今天的人们,这样的叫卖声或许显得很陌生,但在半个世纪前,倘若您在夏末秋初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听见这样清亮悦耳的吆喝。

  在多湖的江南,菱角的品种也多,有紫红色的、有青绿色的,有四个尖角的、也有三个角的。它和莲藕、茭白、慈姑、鸡头果、荸荠、水芹、茭儿菜并称为水八鲜。当地人可以用菱角来烧肉炒菜,还可以做成菱角粉冲调成羹。北京产的菱角似乎只有牛犄角似的两个角,而且也没见人用来正儿八经地做菜,通常只是煮熟了当零嘴儿沿街叫卖。

  小贩们用皮带绳背着个木质的圆箩,上面盖着块潮乎乎的白布,白布下面就是刚刚煮熟的老菱角——像是一只只紫檀雕刻的小蝙蝠,长着一对黝黑乌亮的大犄角。这样的菱角卖得很便宜,花上两毛钱就能买一大捧。若是嘴急,小贩会用手里的黄铜钳子马上帮您夹开。“咔吧”一声,露出一颗精白亮滑的菱角米,吃到嘴里粉香绵润,让人不由得想起什刹海边儿爽利的风。若是不等着吃,还可以拿在手上当玩意儿,搬弄上几天也不会坏。

  菱角的讲究吃法也有,就比如什刹海边上荷花市场里的冰碗儿,是把菱角米、鸡头米、鲜莲子、脆藕片儿放在小瓷碗里,撒上碎冰和白糖,吃到嘴里清凉沁脾,称得上是老北京荷花市场标志性的冰点了。

  朝阳门外北河沿大街附近曾经有片不大的水塘,当年就叫菱角坑,那是老北京人消夏纳凉的好去处。

  坑边围绕着古槐、垂柳,塘里长满了菱角、慈姑、鸡头果。油绿的菱角叶平铺在水面上,像是一个个散射的轮盘,簇簇相拥,缝隙间点缀着闭合的小白花。据说这花只在夜里开,而且会随着月亮阴晴圆缺而变化姿态。那时的菱角坑想必有着很美的夜色。“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当时的人们是否也体验到了苏东坡所写出的这般意境呢?

  立秋之后进了末伏,天还是热乎乎的。偶尔有那半大小子趁看坑人没注意赤身裸体跳进池塘里,拉扯着菱角叶拖出整根肥厚的菱角茎,为的是掰下几颗鲜菱角来解馋。湿漉漉的菱角带着水珠儿,就那么在清水里涮涮,用大门牙一嗑,菱角米跐溜一下钻进嘴里,紫黑的瓷实香甜,浓绿的软嫩水脆。手上剩下两半空空的菱角壳儿,光滑得不沾一点果肉,正好带着水音儿当哨子吹。

  上世纪六十年代,菱角坑被填平了盖起了工厂,再后来,又建起了高高低低的大楼。现在的北京地图上已经找不到“菱角坑”这个名字,当然也听不到卖老菱角的吆喝声。偶尔在早市上能够见到卖生菱角的摊贩,也只是点缀性地摆上一小堆儿,爷爷、奶奶们回家去给孙子、孙女看稀罕,捎带着作为讲起自己小时候的话题。不知这是否也能算作是“菱角远牵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秋日采菱
一到夏天吃什么,能比老北京会吃的不多,讲究起来没一点毛病
想念北京人记忆里的荷花市场
鱼咬菱角秆,南瓜藤下饭/钱红丽
回到童年凉快去
鸡头米里有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