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吃和点心是一回事儿吗

小吃和点心是一回事吗?身为钱塘人的袁枚在《随园食单》的点心单里把面条、馄饨、薄饼、麻团乃至藕粉、面茶通通列为点心,但北京人不这么看。在北京人意识里这些吃食都只算是小吃。而小吃是临时充饥或随便解馋吃着玩的零食,并不能称其为点心。

  北京传统意义上点心的地位要比小吃庄重得多,也高贵得多。因为点心的主要功用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祭祀、上供、婚丧嫁娶乃至亲朋好友间礼尚往来的礼仪用品。比方说,自来红是中秋节拜月时祭月用的月饼。满式点心萨其马最初的用途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清代关外三陵每年大祭、小祭和皇帝东巡致祭所必备的祭品。蜜供就更甭说了,早先的蜜供不是成坨散着卖的,而是码放成精美的万字型、十字型、扇面型,专门用来上供的。

  清道光二十八年所立《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中规定,饽饽是“国家供享、神祇、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宴,又如佛前供素,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这里所说的饽饽就是现在的点心。因为清代刑法中最后致命的一刀叫“点心”,老北京人忌讳这么叫,便跟了满族人把点心叫成饽饽,而把制作出售点心的店铺称为饽饽铺。饽饽铺经营环境都非常温馨雅静,门面上高悬着一个块烫金的匾额,上面雕刻着隽永雅致的字号,像宝兰斋、致兰斋、桂福斋、聚庆斋等等,听起来洋溢着书卷气,让人感受到诗意而浪漫的生活。至于稻香村、稻香春等等糕点店是清末民初才从江南传进京的,在早北京人称为“南果铺”,所出售的糕点叫做“南点”。不过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如今也早已经成为地道的北京糕点了。

  也正是为了满足祭祀、上供的用途,点心必须能够长时间保存。因此,制作点心的工艺大多是易于食品储存的油炸、烤炙和蜜饯,而点心的形式也多是一块一块的。像著名的京式点心大八件和小八件,前者一斤正好八块,分别是福字、禄字、寿字、禧字、枣花、卷酥、核桃酥、八拉饼,后者一斤正好十六块,形状多做成水果样的,分别是: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枣方子、杏仁酥。这么做就为了是上供的时候码着方便——每盘一样,每样两块,供上四盘或八盘,正好用一斤。

  相对小吃冷热酸甜咸鲜的丰富口味,点心的味道要单纯得多,绝大多数以甜为主,可一般来说北方人并不大喜欢吃甜食。这又是为什么呢?个中缘由在于,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甜味能激起兴奋感与美好的心境,而在蔗糖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前,神秘的甜味更是被文人墨客与高贵的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都希望日子过得“甜蜜”,都在向往“甜蜜”的生活,而不是说“香喷喷”的生活吧?甜味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由衷期盼,甜味食品也就成了一个饱尝辛苦民族的子孙奉献给祖先,奉献给大自然,奉献给自己所崇拜的各路神仙的最佳选择。当然也可以用来和至亲密友们分享。

  如今,点心的祭祀用途已经极其淡化了,但北京人走亲戚看朋友还是习惯拎上盒点心,过节过年家里也还是要备上几块点心。这是个传统,也更是为了品尝甜蜜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吃北京点心,尝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味道
寻香“饽饽铺”-北晚2017-11-17
“缸炉”趣谈
咱老北京的饽饽铺,可不只有点心!这些也不能落下!
京八件是怎么来的?都有什么呢?
国家包子地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