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中国陶瓷

    

    

1、  绿釉壶 东汉 2-3世纪 高42.0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件器物鲜艳的绿釉发色,是把铜作为着色剂并加入铅釉的结果。低温烧成的绿釉陶器在东汉时期非常流行,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随葬明器。这种釉的美丽色彩有着类似于青铜器的光泽。实际上,这件壶两个肩部贴的铺首和肩部及腹部的弦纹,表明了它对青铜器钟的模仿。这个壶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一部分釉的表面变成了银色,这是因为它长时间埋在地下的结果。壶的口部扁平而且呈喇叭状,在唇部上面可以看到乳钉的痕迹和釉斑,这说明它曾经被颠倒过来烧制。壶的足部较小,在底部变宽并呈八边形来强调它的圆形。



   

     

2、三彩狮子  8世纪 高21.8cm住友集团捐赠
    从陕西省西安王家坟
90号唐墓、临潼庆山寺的舍利塔塔基砖室(741年)出土的类似的器物来看,这件作品原本是成对的。这种成对的狮子,通常是一只举起左后腿搔耳或下颚,另一只啮其举起的右后腿。狮子坐着的石头座代表了它的负有守护者的职责说明和佛教思想有联系。许多类似的作品都是相当可爱的,描绘了幼狮和它们的动作。然而,这一只由于它的浓厚的釉色和大量蜡制抗蚀剂中的白点而显得有些可怕。

 




3、 黑釉白斑  8-9世纪 18.8cm 住友集团捐赠
    黑釉陶从东汉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到唐朝的中后期把不透明的青白釉应用于黑釉上的装饰技术臻于完善。这两种釉所散发出的流动感,在唐三彩中也可以发现,这是唐代审美意识的种标志。这种釉的色调很像宋代钧窑的瓷器。据近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在陕西省耀州窑、河南省郏县黄道窑、禹县鲁山店段店窑等,均已发现了类似的瓷片。

 


      

     

4、青瓷 鸡首 南北 6世纪  48.0cm 住友集团捐赠
   像这类鸡首壶,即饰龙形把手、壶嘴为鸡头形的盘口壶,在东晋到唐初非常流行。这些壶嘴仅起到装饰作用,因此一般会认为是随葬明器。这个作品在造形上富有活力:紧绷而纤细的颈,活泼的龙柄,圆形的腹部和鸡形的头部。山西省北魏辛祥墓(520年)等北朝墓葬中有类似的作品出土,大多是被认定是6世纪初的作品。然而,这些鸡首壶的产地仍难以确定。器物的釉色精美,玻璃质感强,并有细开片。胎质略泛白色,器身可能施了两次釉。这是一件鸡首壶的佳作,堪与出光美术馆和 MOA博物馆的同类品媲美。
 

 


 

  

5、青瓷六系罐 越窑  10世纪 高34.0cm 住友集团捐赠
   从晚唐到五代,在以浙江省为中心分布的越窑,生产秘色瓷这种不同于古越州窑的新的青瓷类型。在实用器大量生产和销售系统完备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越窑青瓷不仅在国内得到使用,而且还远销海外。这个罐子是销往国外的一种,它在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岛Sulawesh)被挖掘出来,据说是当地国王的秘藏品。这个罐子里外施失透的青釉,可见偏黄的独特发色。釉层厚度的变化和残留的简洁的拉坯痕迹,使造型大方有力。整个罐子有一种深深的意味。两个板耳和四个环形系是用来固定原来连接在一起的盖子,带盖的类似器物在江苏省苏州七子山五代墓中有出土。


                  




  
 
 

6、白釉划花牡丹纹盆 磁州窑 北宋 11-12世纪 高36.8cm住友集团捐赠
    器物的灰胎上施白色的化妆土,在化妆土上再刻划牡丹纹,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施化妆土是为了取得类似白瓷的效果而采取的技法,宋代时北方许多瓷窑都使用。这类器物在河北磁县被较早发现,以该地区的古代地名将其总称为磁州窑。不仅生产素面的白瓷,还流行在白色化妆土上刻划或剔刻纹样的装饰技法,并与褐色胎土形成清晰的对照。这个器物可能是洗脸和洗手的面盆。较多的白色底子被留出来,给人一种温暖的印象。


        

       


                  

7、黑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磁州窑 北宋 11-12世纪 高31.6cm 住友集团捐赠
    器物成形后,在表面的白色化妆土上再施以黑釉。纹饰被线刻出来后,周围部分的黑釉被剔刻掉。这部分再上白色化妆土和透明釉,然后烧成。这与通常的白地黑釉剔刻的技法略有差异。纹样细部的雕刻内是露胎的,留白部分没有再上釉。白地黑釉剔刻的装饰手法,在河北省观台窑和河南省修武窑都已使用,但和本件瓷器同样的瓷片窑址中尚未确认。梅瓶的圈足内施以白色化妆土,但足根切削露胎。


       

    

8、绿釉黑花牡丹纹瓶 磁州 北宋 11-12世纪 高35.0cm 住友集团捐 
    这个瓶先用灰色胎土成形,再上白色化妆土,然后再涂以含铁的彩料,剔刻出纹样,最后施一层透明釉后加以烧成。与以往的白地黑花剔刻技法不同的是,这个瓶外面是上了一层绿釉,再一次低温烧成,是非常罕见的珍品。这件器物上可见北宋时特有的规整的牡丹花图案。该瓶器形较大,且未见与之类似的作品,是全球闻名的珍品。

 


   

   
   


                 

9、白釉黑彩“风花雪月”梅瓶 磁州  12世纪 高37.9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种具有细长器身和斗笠形口部的造型特征的梅瓶,被认为是磁州窑所特有的。瓶子的肩部和胫部饰有铁绘的花朵,腹部分为四个开光,在蓖划的底子上刻着风花雪四字。这种在白地上蓖划然后线刻的手法并不仅限于磁州窑,在华南的青白瓷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图案中还有表现春夏秋冬
红花满等字样。

 


  

   

10、白瓷刻花牡丹纹瓶  定窑   10-11世纪  高32.0cm   住友集团捐赠

    定窑被认为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从晚唐起就生产白瓷。它的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1941为小山富士夫氏所发现。在鼎盛期,定窑主要生产的品种为碗、碟、盘,罐和瓶极少。此瓶底部的莲瓣雕刻较深,是鼎盛期之前、北宋初年生产的罕见的珍品。器物的瓶口已经残损了,但可以推测这是一件盘口瓶。

 


                       



                     


                 

11、白瓷刻花莲花纹洗  定窑   10-11世纪  高24.5cm   住友集团捐赠  
    此器看起来似较深的钵,但它底面宽阔,可以称为洗。器的里外刻划纤细流畅的莲花纹样,表面浮现定窑所特有的牙白色。器壁的外侧有六条竖线,使之成为瓜形。所用的瓷土致密,几乎不含任何杂质,极为轻薄。这么大的洗放在手上也非常轻巧。因为器物采取覆烧,所以口沿刮釉。刮釉处镶以银口。从对器底的斜削和对薄的矮圈足的处理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窑工的出色技艺。

 


                  



  
   

12、白瓷印花花鸟纹盘  定窑   10-11世纪  高21.7cm   住友集团捐赠 
    定窑产品中,有印花的品种,这个盘子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的主题纹饰是翅膀伸展、喙中含花的两只鸟,背景完全是花枝。图案紧凑,格调高雅。八棱形的口沿非常珍贵,芒口镶有金边。定窑瓷器烧制过程中的因氧化而形成奶油色,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13、白地锈花缠枝牡丹纹瓶  定窑  北宋  高17.3cm    住友集团捐 
    这种形状的瓶称为太白尊或吐噜瓶。白色的瓷胎上敷以一层铁褐色泥,然后剔刻图案。器身中央为缠枝牡丹花图样,肩部和底部饰有双重的花瓣图案。此种器形和装饰手法在
12世纪初期的磁州窑已经使用了。尽管与在白色化妆土的使用上有些不同。但这件器物对推断这两个窑的关联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他类似的器物,还有小盘、壶和枕等。虽然和典型的定窑白瓷相比,它的胎土还有一点灰,并且夹杂的粒子看起来稍嫌粗糙。

 

  

   

14、  刻花缠枝牡丹纹  耀州   11-12世纪   16.7cm  住友集团捐赠

    耀州窑是北宋陶瓷业鼎盛时期一个重要的窑场。耀州窑的窑址发现于陕西省西安以北的铜川市。因为在烧制过程中的氧化气氛,耀州窑青瓷釉中常呈现橄榄绿色,器物表面也常见深浮雕的纹样。这件瓶属于吐噜瓶的样式,到目前为止,耀州窑青瓷中还未同类器型。这种雕刻纹饰,运用一道深、一道浅的刻花技法,使得青釉也有深浅,可以看到一种和谐的美感。这是举世闻名的

 


                       

  
 

                     


15、  青瓷贴花夔凤纹香炉  耀州窑   12  21.5cm  住友集团捐赠

 
 

                      



                     

16、 瓷水仙盆     11-12  220×15.5cm    住友集团捐赠 

   汝窑青瓷,长期以来只有文献残留的记载,具体特定的窑址情况一直不明。以往,根据文献资料和传世品来分析,汝窑瓷器的特征为:失透的天青釉,表面布满细小的开片,底足内有细的支钉显出胎土的痕迹。这是其中的一件,是用来养植水仙花之类的球状植物的盆。胎土细密,呈天青色,全身满釉,青色较强。直到1986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出土了与传世品同样的瓷片和窑具后,汝窑的窑才被确认。

 


  

   

17、 青瓷弦纹八棱  窑   12  21.0cm  住友集团捐
    这个瓶的口沿作成锷状,器物整体呈斜的八边形。瓶的颈部和肩部凸出的弦纹,可能是仿效古代青铜器。除了底足露胎外,整件器物上了一层厚厚的泛些浅白的青绿色的青釉。从器形、釉色和精致的工艺来看,此瓶是南宋时期官窑的产品。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在都城,有修内司窑和郊坛窑两座官窑。有关郊坛窑,窑址已在杭州市乌龟山山麓发现,并有调查报告,但与这件器物类似的瓷片并没有在那里得到确认。
 


       
    

18、 瓷凤耳瓶  龙泉   12  28.8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种槌形的器形和贴附凤凰形把柄的青瓷,通常被称为凤凰耳花瓶从镰仓、室町时代以来,许多中国陶瓷器被大量地运往日本,并留存下来。这件瓶就是不知何时起从丹波青山家族中流传下来的。在众多现存的凤凰把柄的花瓶中,有一件题有和另一件叫做,因为极其优美而特别出名;然而,这件瓶以其无与伦比的釉色美而更胜一筹。它被认为是浙江省龙泉窑青瓷鼎盛期的作品。


  

   

19、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龙泉窑   13-14世纪  高27.4cm  住友集团捐赠 

   器物表面散布着铁斑,然后再施一层青釉。这种装饰方法在元朝的龙泉窑中被广泛地使用。这类瓷器在日本被称为飞青瓷别为茶人所钟爱。这件瓶无论是釉色还是和铁的褐斑,在同类中都是一件优秀作品。这种器形通常称为玉壶春。细长的颈部和圆圆的腹部相映成趣,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圈足的底釉被削去5,露胎的部分呈深的红褐色。这件作品由鸿池家族流传下来,类似的花瓶在英国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和瑞士的宝尔收藏品中均可得见。


                               


     
        
 
 
          

20、 黑釉木叶贴花茶   吉州窑   12  14.7cm   友集团捐赠

    与建窑瓷器中的黑釉茶盏不同,吉州窑的黑釉茶盏胎土为白色,瓷土致密,制作更薄,外壁呈直线。圈足的小巧是吉州窑瓷器的另一特征。一些吉州窑瓷器以黄褐釉和黑釉相融形成的玳瑁釉。这件木叶贴花茶盏,也应用这种施釉手法。但是,真的树叶的使用,甚至连叶脉图案都保留下来的烧制技术,仍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这个茶盏是从加贺前田家族传来的。

 


                               



                              
 


                              
 
21、  黑釉油滴茶盏  窑   12  12.2cm  住友集团捐赠 


                       
 


                              
 


                                 

22、 月白釉   窑   11-12  直径19.5cm     友集团捐赠
    这是一个口部呈喇叭形的大碗,器身施钧窑所特有的失透性的青釉。口沿的釉较薄,呈现淡黄褐色。底部的釉比较厚重,但圈足露胎无釉。钧窑是宋代的一个名窑,产地被认为是在钧州。可是,这样一个地名并不存在于宋朝,而出现在金代。这种瓷器的起源,与唐代鲁山段店窑黑釉白斑瓷器中的白色乳浊釉有关联。现在,这种器物被确认是在河南省禹县钧台窑和临汝县临汝窑烧制的。钧窑风格的瓷片在宝丰县的汝窑窑址中也有发现,这引起了对这两者关联的注意。

 

                 

 

                 
 


                 

23、 玫瑰紫釉  钧窑   12-13世纪  19.5cm    友集团捐赠

   钧窑特有的失透的青釉中加入了氧化铜,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鲜艳的铜红发色。盆的底部和三足,全都施釉。在盆底内可见15个支钉痕,并刻有这个数字。钧窑底部刻有数字的盆和钵,制作细致,被认为有着特殊用途的器物。数字从110,随着数字的增大,器皿的体积减小。在中国,这些瓷器被认为是徽宗皇帝特别制作的宫廷用器,因此烧造年代被推定为在北宋末年。然而,日本和西方学者根据这些瓷器的器形、装饰等整体风格,认为它们的生产时间是在金代或者元朝。目前,这种争论仍未解决。

 

     

     

24、 青花云龙牡丹纹双耳 景德镇窑  14  38.7cm 住友集团捐赠

    元朝的青花瓷器包括许多大型的作品,但这一件尤为壮观。本来它应带盖,现在仅知三件带盖的作品保留下来。罐的器身上分成七层装饰纹样,中间的两层各画的是云龙纹和牡丹花。特别是牡丹的花朵和叶子在绘画之前先阴刻,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两个肩部,堆塑着的兽耳,并留有衔环的孔。

 

 

 


                      

25、 青花牡丹纹梅 景德镇  14 38.1cm 住友集团捐赠

    元代开始流行在陶瓷器的表面区分成几个不同的装饰带。特别是在青花瓷器中,各个部分绘以装饰纹样的情况很普遍。然而这件梅瓶是个例外,在主题纹饰部分的上下,都留有大量的空白。在花朵和叶子里面,为了使彩料发色更浓,纹样更立体,在叶脉上也加以阴刻。空白部分和装饰的纹样带形成很好的对照,给人以清新的印象。同样纹饰的带盖梅瓶在中国江西省高安县有出土。

 

   

   


   
  
 


                 

26、青花莲池鱼藻纹罐 景德镇  14世纪 高28.2cm 住友集团捐赠
    元代这种类型的大罐,在日本被俗称为酒会壶些罐原本带有盖子,不仅有青花瓷,还有青白瓷、釉里红、青瓷等。罐的器身被分为许多装饰带,腹部中间描绘的是游在莲池中的鳜鱼和草鱼。鱼藻纹经常可以在元代的青花瓷器中见到,据推测这些图案与当时江南地区流行的民间绘画有相似之处。而且,汉语中的
字是同音通假的,包含了财产富裕的吉祥意味。罐的底部绘有一些喇嘛教风格的莲瓣,它的里面是与火焰宝珠图案相交替的犀牛角、法螺贝和珊瑚。

 

   

   
 


                 
 

27、青花牡丹纹盘 景德镇  14世纪 直径44.4cm 东(火)谦三氏捐赠

 

  

   
 


                    
  

28、 青花菊花牡丹纹盘 景德镇 14 44.2cm 友集团捐
    这件盘子的中央绘以太湖石,周边围绕着牡丹、菊花和草叶。尽管太湖石和花卉组合的图案,初看之下并不明确它的内涵,但从元朝至清朝的彩瓷中一直有延续。盘心全部为花卉纹,装饰带有伊斯兰风格,但留白更多,趋向清新的绘画效果。这件作品的内外侧面都饰有缠绕的宝相花和海石榴花,盘的口沿是描绘蔓草纹。

 


  
 
   


                  
 

        29、 青花宝相花纹盘 景德镇  14世纪 直径45.3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个盘子的边沿为菱花型,内心是同心圆状的花纹带,这种风格起源于金属器。花纹带的外边,描绘波涛纹、牡丹纹花、波涛纹、宝相花和杂宝纹。除了波涛纹之外,其他部分的装饰与通常的白地青花装饰正相反,即为兰地白花。在中东地区的托布卡比宫殿和阿特别尔寺院等收藏中相当多这种装饰风格的作品,这表明这种类型的装饰特别为伊斯兰世界所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中国精品陶瓷)
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
故宫馆藏五代瓷器欣赏|五代|故宫|瓷器
小众的古代陶瓷器型,雅致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1期 上)
唐代陶瓷(3)两岸故宫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