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专业出身的日本摄影家 拍出的肖像果然不一样

12月10日至2018年2月10日,日本摄影家鬼海弘雄的肖像摄影作品《人物》将在北京798艺术区see+画廊展出。在这篇文章中,图片君将带你走近这位学哲学出身、当过货车司机和船工,最后靠相机获得人生成就的大师。

“地球是圆的,不论到哪里,都要拍出人性。如果拍日本人,中国人看了不认同的话,那就是失败的”。


鬼海弘雄(Hiroh Kikai)是日本摄影家,出生于1945年。他最广为人知的有四个系列的黑白摄影作品:东京及周边的建筑景观、浅草寺肖像系列,以及印度和土耳其的城乡生活。每个拍摄项目的持续时间都超过20年,其中在东京浅草寺拍摄的肖像系列,更是已经延续了45年。

今天图片君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他在东京浅草寺拍摄的肖像系列作品。45年,本应是物是人非。但从他的照片中,我们看不到太多时间流逝的痕迹,而是能感受到持续的宁静,还有点哲思的意味。

“小时候我就一直想跟别人不一样,我也一直在尝试。”2002.

其实,鬼海弘雄在日本摄影界早已是一个备受尊重的名字,但直到2003年,将浅草寺肖像系列出版为《人物》(Persona)一书后,他才真正广为人知。这本书当时在日本获得了土门拳摄影奖和日本写真协会年度大奖两个分量很重的奖项。

相较于大多数摄影师来说,鬼海的早年经历都有点不同寻常。高中毕业后,他先是在当地做了一名公务员,一年后辞职,考上了日本法政大学哲学系,大学期间对电影情有独钟。毕业后,他当了两年货车司机,又在船上做了两年船员。做体力劳动的这几年,他一直与哲学系的福田老师保持联系,正是这位老师将他推荐给了摄影杂志的一位编辑。

鬼海在编辑那里看到了戴安·阿勃斯的作品,深受触动,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摄影之路。那是1969年。当时,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是4万日元左右,而一台哈苏相机需要6万日元。得知鬼海经济上的困境,福田老师慷慨借款,帮这个有天分的学生圆了摄影梦。直到今天,鬼海拍摄肖像项目还在使用这台80mm的哈苏相机。

一位健美教练,2001.

出海当船员时,鬼海就拍了很多船上的照片,还获了奖。但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摄影师,必须要熟谙暗房技巧,于是他回到东京开始学习。在暗房待了三年后,他又不得不回归体力劳动,挣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拍摄工作。1984年,他成为自由摄影师,有更多精力拍摄他的浅草寺肖像项目。

在日本,摄影师一般都会加入小群体,相互交流,但鬼海更喜欢独自工作。他很少看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也从不给家人拍照,一家人出去游玩时,担任摄影师角色的是他的妻子。如果不是为了拍摄工作,他出门连相机都不会带。

一位任由头发长长的职员,1987.

带复古相机的夫妇,1974.

浅草寺的肖像项目,最早是从1973年开始的。鬼海弘雄之所以选择浅草寺这个地方,只是因为这里离自己的住处比较近。而且这里有一种清静的气质,不如战前那般热闹繁华。拍了12年后,他决定把浅草寺前的一面红墙选为固定的拍摄背景,只在这面墙前为朝拜者拍照。

鬼海很注重画面的想象空间,一面干干净净的墙,不会产生视觉上的干扰,观者可以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墙前的这个人身上。其中有一副小男孩的肖像,鬼海将其命名为《手拿蝉的男孩》,可照片根本没有照到男孩的手。鬼海对营造想象空间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手拿蝉的男孩

拍了几十年,鬼海绝大多数时间都用黑白胶片,也是因为注重扔掉色彩之后那一分想象的可能性。他希望能提供让人有持续观看欲望的照片,而不是只能短暂留存的影像,看过就遗忘了。正因如此,他在拍摄时也从不吝惜等待的时间,为了等到那个“对的瞬间”,他可以花几个小时来观察,如果没有撞击到自己心灵的瞬间出现,几天不按快门也是常有的事情。

40多年,无论社会风貌还是人的状态,都应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鬼海的照片中,你看不出明显的年代跨度。这是摄影师的主观选择——他没有以关注变化为重点来进行创作。他的出发点,只是摄取人性的灵光,而非把记录时代变迁作为自己的任务。他对“人”本身的感受十分敏锐。他曾在15年后拍到同一个人,那位朝拜者的相貌体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哪怕是把两张照片放到一起,一般人也很难认得出。鬼海在拍摄时也不太确定,只是那人的一个神态让他隐隐觉得似曾相识,回暗房冲洗时,才通过他嘴角的一块疤痕确认了是他。

一对农村夫妻正在喂鸽子,1973.

一位81岁的老人,几年前开始接触摄影,并获得了几个奖项,1985.

鬼海说,拍这些过往的行人,其实是在拍自己。人有很多面,从这些过往的朝拜者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同龄人还是儿童,同性还是异性,甚至偶尔经过的小动物,总有一道目光、一种神态、一个动作会击中他的神经,促使他按下快门。

鬼海相信人性带来的感动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地球是圆的,不论到哪里,都要拍出人性。如果拍日本人,中国人看了不认同的话,那就是失败的”。在他看来,人生是一个过滤网,需要的东西就过滤下来,不需要的就放弃。他的影像风格的形成,正是这种过滤的最佳体现。他的拍摄框架,就是拍出精致的、有充分想象空间的方形黑白照片。不论影像世界的风格如何多元化,他都秉持着自己的这份信念感。

一名机床操作工,他声称自己有无数台相机,1987.

一名独居的女子和她的宠物,1983.

一个问我抽不抽烟的男人,1985.

一个没有钱买火车票的男人,1991.

一个咕哝着“这相机不便宜”的男人,1986.

一个自称刚刚喝醉了吵了一架的男人,1985.

一个男子声称自己穿的是28只浣熊皮做成的外套,1999.

一名卡车司机,他说自己不工作时总穿着和服,1999.

左腿戴假肢的男孩。

一个有着穿透性凝视的老人,2001.

两姐妹


12月10日至2018年2月10日,日本摄影家鬼海弘雄的肖像摄影作品《人物》(Persona)将在北京798艺术区see+画廊展出。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 am -- 6:00 p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Leica ▏日本摄影师- Hiroh Kikai 鬼海弘雄(12/20)
鬼海弘雄:能简单拍到的照片,就像是速溶咖啡难以触及深处(1945—2020))
拍了45年,他能一眼看出东京浅草那些“最有趣的灵魂”。
45年,对人性的久久凝视 | 专访鬼海弘雄
鬼海弘雄:“看”的哲学
我是一名摄影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