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书谱》的体会
本帖最后由 张仲人 于 2012-6-6 11:57 编辑

学习《书谱》的体会





   我三十岁开始认认真真地研习草书,虽然在之前也曾涉猎草书,但只是蜻蜓点水肤浅的学习,三天王斯觉草书帖,两天黄山谷草书卷,学得很不深入,甚至连皮毛都没有沾到。但那时我在篆隶和楷、行书上确下了很大功夫,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通过对这几种字体的研习,为我以后学习草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学习楷书并不只是为了写楷书,学习篆隶也不是只为了写篆隶,最终还是一种融合。所谓“天下无物非草书”, 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法艺术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抽象的自然,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轮回,由此可见,学好篆隶等书体对于学好草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的。如果篆隶写不好,特别是线条不踏实,再写草书线条就会很油滑或很迟钝,显得很草率很不自然。草书决不等于草率的草草之书,而是通过规范训练后有法度的自然挥写,极具表现力和抒情性。所以我在研习草书的同时,基本上做到每天日课篆书或楷书,且不敢松驰、懈怠一点点。
   我在学习草书的过程中,曾对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下了不小的功夫。该帖形神妙得“二王”的正脉,如谦谦君子,尽管行为举止风流潇洒,但又合乎礼仪,既“穷变态于毫端”,又“合情调于纸上”。全卷三百多行,洋洋数千字,突立古今,“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乍里乍晦,若行若藏”,可谓理性与神采兼擅,用《诗大序》中一句话“法于情,止于礼”来形容《书谱》是最恰当的。

  《书谱》的特点是综合了“二王”的用笔方法,起笔、收笔、转笔等纯用“二王”法,方圆并用,处理精妙、准确,吸收了《十七帖》的诸多笔意。但在其用笔的速度上要稍快于“二王”,显得十分俊拔刚断和斩钉截铁,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感觉。我认为学习孙氏的《书谱》应先得其笔法,尔后悟其情性。
《书谱》用笔以“爽利”见长,笔法精熟,信笔而书,毫不迟疑。若有滞碍,必成“墨猪”,笔画也难已精准表达。为此,我在具体书写时,一般都选择吸水性较差的纸,如手工元素纸、熟宣,甚至打印纸等进行书写,尽可能达到“虚柔滑净”,墨选用轻胶墨液加稍许的水,不可太浓,达到“清润”的效果。由于《书谱》有俊拔刚断而又“爽利”的用笔特点,故在书写工具上选用短锋兼毫或狼毫,这种笔本身具有刚性能帮助自己写出爽利的刚断线条,书写起来会更贴近孙氏用笔习惯,效果会更显著。不宜用羊毫和生宣临写《书谱》。
   蔡邕《九势》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由于孙氏《书谱》书写的速度较快,特别是后半部分更加快捷,在书写时有一个取势的动作,这种取势的动作对临写《书谱》是极其重写的。取势的结果可以增加笔画的弹性,使线条充满张力,显得十分活脱而有神采。可是我们有些作者在临写《书谱》时看一笔写一笔,机械摹仿,虽然单个字结构很近似原法帖,但其单字或整篇精神面貌与《书谱》之意南辕北辙,没有丝毫神采。所以我在临写《书谱》之前,都会认真揣摩该帖笔画与笔画,字与字和行与行等之间的关系,做到熟记于心,在临写时往往是看一个字或数个字,进行反复多次临写,特别注意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毛笔的弹性,十分注意《书谱》落笔取势的感觉,力争做到形神兼备。
    在用笔过关后,我们方可对《书谱》的书写情性进行研究。孙氏《书谱》强调“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因此,《书谱》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悠雅的“君子”风范,轻快畅达,悠闲而充满诗情。我们决不可将《书谱》写得浩浩荡荡、张牙舞爪,这也不合孙氏之意旨。
   在此基础上,要真正体现自已对《书谱》的掌握情况就必须进行模拟性创作,在发现感觉不对处,应及时与字帖进行对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拟作慢慢向《书谱》的感觉靠近,达到无论写任何内容,随手就是《书谱》,使那种“君子”的风范跃然纸上,如此,《书谱》的笔法才会烂熟于心,行笔才能俊拔刚断,斩钉截铁。由此,再对其他“王系”字帖进行研习,不断加入营养,这样就可以慢慢走出《书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章草技法讲座
草书的字体空间
《金刚经》赏析
清代莫友芝,隶书中融入篆书魏碑笔意,走出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
张克锋--《使转、提按笔法与书风》
书法审美(三):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