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和下西洋是否以讹传讹无限夸大?

“郑和下西洋”假说

郑和下西洋,虚假传说,无限夸大,以讹传讹,谈不上伟大,更没有历史地位。

一、故事原型

郑和下西洋故事,是明朝太监郑和,1405年——1430年,七次率领明朝船队,航行到南海、印度洋。到过爪哇、苏门答腊等30余国,最远到达非洲东部,红海等地。宝船之大为长138米,宽56米,船只之多为200艘,人员之多2.7万人。

然而,如此壮举,却没有确切记载。《郑和出使水程》应包括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船队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不幸失踪。

追其来源,只有古书廖廖数言:“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此为孤证,没有其它原始资料佐证。

这段话最初来源于郑和的随行翻译,马欢1416年所著《瀛涯胜览》,后1617年明末顾起元撰写《客座赘语》,照抄一遍。清顺治年间,谈迁撰写《国榷》,也照抄一遍,清代张廷玉撰写《明史.郑和传》又照抄一遍。甚至明末罗懋登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也被拿来作为证据。

二、更不可能

郑和的宝船根本不可能存在,首先,造船技术限制。按照“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换算为长138米,宽56米。甲板面积大于足球场,排水量达数万吨。现代万吨油轮,能建如此体积,是使用高强度钢材,应用焊接才能拼接成船体。如果明朝仅仅使用铁钉、绳索、木料,不可能拼装如此大船只。即使勉强拼装起来,也是松散的,一遇风浪就会漏水,就会散架。

其次,航行编队困难。郑和船队多达200多艘船只,如何编队航行?这众多大船航行起来,要排列十平方公里,走快了会撞击,走慢了会失散。有人说使用灯笼、锣鼓、旗帜发出信号联络。如果暴风雨,雷电交加,漆黑之夜,怎么办?

第三,人员配置欠妥。2.7万人之众,分配到200多条船只,每船仅仅100余人,这不是空置太多了吗?美国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也不超过万人呀。

郑和船队是虚构的,并不能实际存在。

三、并无创意

即使真有郑和船队,也并不伟大。其一,老路重走。郑和所走之路,并非首创,而是在走人家千年前的老路。在这条路上,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一千多年前,就来中国做生意了。中国人航海技术,还是向阿拉伯人学习的。甚至《三国志》记载,两千年前汉代,罗马人已经航行到达中国。两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和埃及人已经实现环航非洲。

其二,无关贸易。西方国家来中国,是为了贸易赚钱,发展经济。郑和宝船所载宝物,都是送给访问国国王,是礼物。即使那些国家回赠特产“进贡”,也是得不偿失。

其三,损失巨大。有人指责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为目的,也不能不计成本。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导致国力衰退。

四、哀叹虚荣

历史学家吹嘘郑和下西洋,不过是虚荣而已。七次下西洋,花费那么大费用,没有征服一个国家,没有占领一座城池。自己说是“和平之举”,那些国家会这样认为吗?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所费在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两倍,这还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费用。而建造和修补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如果是为了海外展示国力,对明成祖又有多大利益呢?那些弱国本来就没有小视中国。

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如果连这个事都没有发生,一切都是夸夸其谈啦。

郑和下西洋,如何评价?还请斟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远洋船,它们最后去了哪里?是被废弃了,还是被销毁了?
中国通史 第七十八集 郑和下西洋(1)
欧洲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
奇妙的汉字——舟
【读史摘记】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拥有最大的船,却最早掉队,从木头出发看明朝远离海洋探索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