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水落花春去也 惜别人间四月天
流水落花春去也  惜别人间四月天
文/杨春俏
1 由落花而伤春
花是植物界最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
开花并不是目的;花谢花开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
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人说:世界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
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
自然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
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
花在一个春天里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
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年光流逝,
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
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通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
飘零的落花中,
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落花意象
2 由落花到美人迟暮
《诗经》中没有对花的直接描写,更没有对落花的咏叹。诗人以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嫁娘,以累累梅子暗示青春的生命力,以椒实蕃衍祝福子孙众多。这些先人们关注的是果实,因为果实是生命延续的希望;他们还没有从审美的角度去关注花,落花不会带给他们忧伤。
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传统源头的《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屈原。他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著名诗句,表现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但草木零落是秋天的景象,与暮春的落花意象无关。
《离骚》中却有这样一句: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说想要趁着花朵未落之时折取下来,物色一个美丽的侍女赠送给她。
此处的“荣华未落”,其实是比喻诗人容颜未老;“及……”的句式,则是“恐美人之迟暮”的另一种说法。诗人委婉表达对落花的想象,用象征手法,直接将花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种美人迟暮的忧虑,将在后世诗人那里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法。
及荣华之未落兮 相下女之可诒
3 流水与落花的组合
晋代《子夜四时歌·春歌》描写落英缤纷的美景:
“鲜云媚朱景,芳风散林花”,
林花随风飘舞,风中弥散着花香;
南朝诗人谢朓则有“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游东田》)的诗句。诗人们对落花是持一种欣赏的态度,
我们在落花中读不出丝毫忧伤。
不过,晋代《前溪歌》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
“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
落花随水一去不返,
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的无奈。
这一声低低的叹息,也将成为一种惯性,
而“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
将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
花落逐水去 何当顺流还 还亦不复鲜
4 落花中原有欢乐
南北朝时期,吟咏落花的诗句逐渐增多,
但多以客观描写为主,落花甚至成为欢乐的背景:
“团扇承落花,复持掩余笑”(何逊《苑中见美人》),
美丽女子用团扇承接花瓣以为游戏,之后又回旋团扇,
遮掩自己娇羞的笑脸,这是一种多么纤秾柔美的姿态;
这一时期的诗中即使有
“浴鸟沉还戏,飘花度不归”(江总《春日》)、
“春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萧子范《罗敷行》)
的伤感与祈望,也是极为淡薄的。
甚至直到初唐,“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
(张说《侍宴武三思》)还是为人称道的诗句,
飘飞的花瓣映衬着优美的舞姿,共同成为表现春天美景的因素。
清歌芳树下 妙舞落花中
5 由落花而咏人生悲哀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是初唐时期吟咏落花的名篇,
也可以说是正式以落花吟咏人生悲哀的开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诗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
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
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昨夜闲潭梦落花
而在产生于同一时期、更为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中,
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
昨夜闲潭梦落花。
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
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落在寂静深潭,
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惧。
6 盛世之时赏落花
不过,这些忧伤情绪没有立刻成为落花意象的主流。
刘希夷、张若虚之后的诗人有幸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繁华盛世,
赏花成为盛唐时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王维、李白在内的诗人都表现出欣赏落花的倾向: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落花使诗人心境澄明,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
落花中人们纵情游乐,饮酒欢笑;
落花即使引起“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的片刻伤感,
他们也会“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王勃《落花落》)
这种及时行乐的方式进行排解。
落花使诗人心境澄明 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
7 一片花飞减却春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诗人杜甫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气息,
尚在战乱之中,他在收复不久的长安写下《曲江二首》,
第一首是这样的: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东风搅起漫天花雨,似愁情扑面而来,
无限春光中陡然生出的衰飒之感,
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伟大朝代无可挽回的倾颓之势。
绝大的笔力、凄美的诗句,令人吟咏之间每每喉为之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像是一个信号,不仅暗示大唐盛世的衰落
也标志着中国诗人情感基调的彻底转变。
杜甫在后来的诗中多次写到落花:
从个人角度而言,“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江畔独步寻花》)是他对自己心境的解释;
从时代角度而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与当年名满京城的音乐家在江南落花中黯然相逢的场面,
暗示着对于繁华盛世一去不返的深沉喟叹。
杜甫的感叹,成为诗歌中落花意象转折的契机,
在他之后的中唐时期,落花意象与悲哀情感结合的诗句
陡然增加,至晚唐而发展为诗歌中的普遍感情之一,
落花频繁地与以下这些消极词汇、负面情感联系在一起:
眼泪——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悲伤——武元衡《陌上暮春》:
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惆怅——李商隐《即日》: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哀怨——杜牧《金谷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落花频繁地与消极词汇、负面情感联系在一起
8 落花与词的天然联系
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与诗相比,词的境界纤巧细致,更多地表现优美、悠闲、忧愁。
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醉花荫》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美妙的春光、美好的往昔、美丽的生命,都随落花纷飞飘坠;
对落花的感慨,可以归结为美丽凋零引起的哀伤。
以色事人、深锁闺中的女性对落花尤为敏感,
《西厢记》中韶华虚度的崔莺莺出场所唱的第一句就是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林黛玉《葬花吟》中则有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触目惊心的诗句。
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9 落花定格在浓郁的忧伤
从欣赏落花随风飘转的刹那柔美,
到于纷纷扬扬的漫天花瓣中看到衰老,看到死亡,
落花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中走过了这样的发展历程,
最终定格在浓郁的忧伤之中。
虽有清末龚自珍翻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异调,但是漫长诗歌史的背景下,
这样明朗嘹亮的声音,毕竟是太孤独、太微弱了。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水落花春去也
经典古诗词鉴赏系列(三):落花无声诗
流水落花春去也——古人借落花言情的诗句
高考诗歌鉴赏专训课程之(二):分析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描写春天的诗句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