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肚子和中暑,为啥都可以用藿香正气?说说三焦


上节课讲了表里、寒热、虚实的概念,这些是中医学习里一定要用的概念。其中表里实际上是疾病三维定位的一个坐标,我们还需要一个坐标,就是三焦。明确坐标以后,我们知道生病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就可以迅速有针对地处理。


三焦,就是上焦、中焦、下焦

三焦的概念在中医基础中比较多,我们暂时只讲比较简单粗暴的一种解释,可以直接用西医解剖。首先体腔内有横膈膜,横膈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它位于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脏、脾脏、胃的上方,就像一个大圆盘平放在身体内部,分隔了胸腔与腹腔,随着呼吸而上下运动。

我们这里可以简单认为,横膈膜以上就是上焦,包括了心、肺、头面部、上肢;横膈膜以下是腹腔,腹腔的肚脐以下部位,是下焦,包括了膀胱、生殖系统、下肢;腹腔中的其他部分包括脾、胃、肝胆、大肠、小肠是中焦,就是说包括了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这样分割的话,肝脏与肾脏就是中焦,可能很多人都要提出反对了,中医书上说肝肾是下焦呢?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误解,就是医书上说的肝肾,实际上并不是西医器官,解剖学上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而是藏象的五藏(cáng), 是一种功能分类法,而很多人把它与解剖的肝脏肾脏混淆了。因为我们实际上只会用到上中下三焦,不会涉及其中的具体脏腑,所以其实不用去关心这个争议。

三焦有自然的生理分隔,所以许多疾病会自然地表现出三焦的分别性或者说共通性。

比如上焦有热,那心、肺、喉咙、头面都会有热的表现,它们都属于上焦,哪个脏器我们不用关心,就说上焦有热就行。

中焦实际上就包括了脾胃、肠胃,我们就不用区分到底是脾胃问题还是肠胃问题,比方积食,积在胃还是大肠还是小肠,这个不大好区分,实际上也可能都有问题。所以我们说中焦积滞时,停滞可能在胃、可能在大肠、可能在小肠,也可能都有,我们只需要统一处理中焦问题即可。当我们说脾胃虚寒时,实际上是用脾胃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也就等同于中焦虚寒的意思。

中焦虚寒时,还有些情况会涉及到下焦,就是中下焦虚寒。实际上肚脐上下都有大肠小肠,所以中下焦的问题,经常是连在一起的。

理解了中焦的概念

就能明白藿香正气水的原理

说完三焦,我们再讲一下藿香正气水,这个药在夏天很常用。通过藿香正气水的使用,我们再理解一下三焦的概念,以及辨证这件事。

藿香正气水成分有藿香、白术、陈皮、厚朴、白芷、桔梗、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说明书写的具有散寒解表、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个药里面,对治表问题的成分很少,主要就是紫苏,所以它可以处理轻微的表证,但主要是处理里证,或者表证也是由里证引起的情况也可以。药的成分主要是温热发散性质的,没有什么清热的成分,所以它处理的是虚寒的问题,也就是里的虚寒的问题。

对治虚寒,它主要针对的又是湿,不是寒,那么虚寒与湿有什么关系,我们暂时记住虚寒与湿会相伴生的,以后再展开。

藿香正气为什么又可以处理拉肚子,又可以处理中暑?我们带着中焦的概念就好理解了。

中暑和拉肚子的病机

都是中焦虚寒

首先说拉肚子,是吃了不该吃的比如寒凉的冰镇的食物,人体的本能反应,就是要通过拉肚子把它排出来。但是拉肚子同时会导致津液(这个概念以后展开)的丧失,或者简单理解为热量的丧失,这样就会导致中焦肠胃处于虚寒的状态。

肠胃虚寒就更不能消化东西,会加重拉肚子,虚寒会伴生湿滞,这时用藿香正气水就是化开湿,和解中焦。除了湿还有寒,寒需要温热,藿香正气的酒精是重要成分,大家知道喝了酒很快会热乎起来,实际上就是加速血液循环,让新陈代谢旺起来,就能很快把中焦温暖起来,自然就能解决虚寒的问题了。

中暑是暑热导致气血大量地停留到上焦头面部及体表了。人在特定时间内,体内气血总量是一定的,上焦与体表的气血多了,中下焦的气血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就会造成中焦的相对虚寒的状态。

所以中暑与拉肚子的病位都在中焦。中暑的发热是气血在体表上焦回不去,而中下焦虚寒,脚属于下焦,所以脚可能会偏凉,中暑导致中焦虚寒,所以有时候也会导致拉肚子。吃坏东西拉肚子与中暑一样,都会有吐泻、头晕的症状,这个实际上原因是一样的,就是中焦虚寒,水饮上逆(以后再展开)。

就是说藿香正气水对治的中焦虚寒,偏重湿的方面,表证不是为主的这个病机下,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症状都是可以用的。

这部分给大家讲到的是对疾病认识的一个比较大的方面,也是一个用药体系,这个用药体系不需要考虑脏腑及经络,就能做到非常精确的辨证施治。中药是根据病机来对应的,不是根据症状来对应,从这点上去讨论问题,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非常讲究的东西了。因为这些基础的原理是共通的,所以没有中医基础一样能搞懂。

把中药的治病病机与人生病的病机丝丝入扣对应起来,就是精准的辨证,精准辨证后药吃下去没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效果,必须去怀疑药的质量问题。中医中药,老祖宗的东西用好了就是这么牛的。 

来看案例的十问

主诉:小孩十个半月,目前嗜睡、拉肚子、脑袋热,身上不太热,体温37.5℃,食欲差。

大便:一天三四次稀便,浅绿色,不臭。

里证,中焦的问题。如果有热,大便应该是臭的,颜色也可能偏黑,这里不臭,浅绿,寒的可能性比较大。

怕冷怕热:没有明显的表现。

正常。

小便:颜色清。

里证,中焦问题。有热的小便会偏黄,正常的是微微黄,这个可以认为正常,也可以作为寒的佐证。

食欲:食欲差。

里证,中焦问题。中焦气血不足的时候,消化能力就会减弱,这时候人本能的就不想吃太多食物,所以这个是虚寒的证据。

睡眠:夜里睡眠不好,频繁动,趴睡。

里证。夜里睡眠不好大多跟消化,跟中焦或者中下焦有关。脾胃虚寒的孩子喜欢肚子有东西顶着,就会喜欢趴睡,这个虚寒的可能性大一些。

出汗:喝水后大量出汗。

喝水:主动喝水。

主动喝水一般是里证,但是这里要结合喝水后大量出汗一起看。再加上前面的“脑袋热,体温37.5℃”,发现这个与中暑的现象很相似。喝水后大量出汗是上焦有热,这个跟气血更多的集中在上焦是有关的。

温度温差:手心不烫。

正常的。如果是中焦有热,手心脚心可能会偏烫。

其他症状:肚子咕噜响,屁眼不红。

肚子咕噜响,里证,是水饮停留在中焦胃肠的表现,这个是中焦有湿的证据。有热的拉肚子屁眼会红甚至偏烫,手没触摸靠近就能感觉到,那就应该是热的证据。这里屁眼不红是正常的。

整体看下来,主要的病机是中焦虚寒,里寒湿。有表证,但是表证不为主,而且表证是中焦有寒,湿滞引起的,所以我们主要针对中焦的问题处理就可以。

最后妈妈给用了藿香正气液,一次半瓶,一天4次。喝了两天,孩子完全好了。

补充讨论

喝水后狂出汗怎么理解?

口渴发热汗出,中焦虚寒导致热在上焦聚集,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藿香正气有很多种,怎么选择?

藿香正气有许多剂型,藿香正气水用的酒精做溶液,是最经典的,但是毕竟会辣,太小的小孩可能不适合;藿香正气液或者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酒精,适合小儿;还有藿香正气滴丸等成分一样的,功能也差不多。

文 | 杨千栋
编辑 | 小雅
插画 | 茉莉红&石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羊爸爸中医育儿群小儿病辩证课程记录03 三焦、藿香正气水 2014
什么是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不通各是什么样的表现?
三焦不通,鼻炎好不了~
三焦用药经验(朱进忠)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可以简单理解是:呼吸、运化、排泄 这样的
【中医教你辨三焦,学会辨别好调理】在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