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墨炎: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

倪墨炎: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


东方早报2013-09-26 07:17B10版

 

《鲁迅与书》书封

《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书封

 

  倪墨炎先生的书话作品,是我大学时代最喜欢的读物。1989年7月底,当我走进上海辞书出版社报到的时候,迎接我的第一位同事是人事科和蔼的陈九英老师。后来我得知,陈老师就是倪墨炎先生的夫人,她也是倪先生写作的合作伙伴。

  和倪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一同去往杭州旅游的大客车上,一路上我都在向他请教,现代文学史的掌故、旧书店淘书的传奇听了一路。此后,陆续得到倪先生惠赠的一些签名本新著,也曾到他府上拜访过一次,参观了他收藏的令人艳羡的新文学“善本书”。2006年,当我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时,倪先生告诉我他正在写一本关于鲁迅的新书,如果我有兴趣的话,他愿意把书稿交给我们社出版,我自然是喜出望外,随后便是长长的等待。

  四年之后的2010年,这部将近五十万字的新书《真假鲁迅辨》,终于面世了。我作为责任编辑,深感荣幸和愉快。

  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当《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探讨》在《文汇报·学林》上发表时,现代文学史专家、善于“打捞”史料的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一口气读完后,很为倪先生的胆量和见识所感动,立刻给《学林》主编打电话,认为这是一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是十分难得的。倪先生以大量可信的史料,论证了此信不可能经鲁迅(包括茅盾)起草或过目或事先知情,而是由当时在陕北红军中的一位革命同志起草的,极具说服力。现在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

  《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印得不多,总共印了2700册,其中200册毛边本是被一位收藏家“买断”的,所以真正上市流通的不足2500册,很快就销光了。我曾送了一册给倪先生的“神交”——当时已然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先生,蒋老拿着此书便说:“倪墨炎写的文章我喜欢看,他在《文汇报》发表的对唐弢《琐忆》真实性的质疑,几年前我就仔细看过。倪墨炎的结论‘完全成立’!”后来,蒋先生在编选自己的文集时,特地在一篇《唐弢与鲁迅之间》的文章后面加了一小段附记以表示对倪墨炎先生考辨结论的支持。当蒋老听说倪先生还有《大鲁迅传》即将出版时,特地给我来信希望出书后一定送他一本。

  在“辨伪”系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倪先生才正式开始“重写鲁迅传”。因为先要辨伪、扫雷,《大鲁迅传》的编写、出版至少推迟了四年。为了提高效率,年近八十的倪先生“老来学吹打”,第一次用电脑写作,用伊妹儿发稿件。在这本《大鲁迅传》的第一部写作期间,传来了倪先生患病的消息,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倪老师的大书也许写不完了!但我还是存着幻想,即使写不完,两部或者三部应该还行吧?

  今年炎夏,倪先生又住进了华山医院。在医院里,他最牵挂的自然是已经进入出书“倒计时”的《大鲁迅传》第一部,在即将付型之前还来电话关照:又发现两处错误,一定要改正。8月12日傍晚,我拿着一本《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他正在吃晚饭,红烧小排吃得似乎挺香,看到新书格外开心,还跟护工得意地说:“这是我的新书,刚刚出来。”那天看他状态蛮好,我有点盲目乐观,以为他可以很快出院了。

  在校阅《大鲁迅传》第一部之余,倪先生又逐步将自己的书话作品修订、整合,先编成一本三十来万字的《现代文坛随拾》交给我。正好今年5月我“转会”上海书店出版社,就把这部书稿带到了新单位。书稿的编校过程很顺利。9月2日晚上,我带着美编设计的三个封面样张,再次来到病房请倪先生敲定封面。没想到三周未见,倪先生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已经吃不下东西,仅靠输入氨基酸补液维持,同时吸着氧气。他只能躺着看东西、跟我说话了。我也想不出说什么话来给他打气,他倒在选定封面后似乎有点兴奋,对我说:“第二本书话,今年也能编好给你。”我拉着他的手说:“好的,我就等您的新稿子。”

  第二天晚上,我把他选定的封面发到微博上,不知内情的朋友肯定以为我又在“老王卖瓜”了,其实我是想为倪先生祈福,只是不便明言。

  噩耗传来,我虽然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依然觉得心很疼。看到许许多多的识与不识者在转发、评论我那条微博,表达他们对倪先生去世的哀悼之情,我感到温暖。

  倪先生一生,爱书、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他坐拥书城、埋头著述,36年间出版了18本著作,按照他的分类法,既有《大鲁迅传》、《真假鲁迅辨》这样的“精神正食”,也有九本书话这种“精神零食”。他的书,无论“正食”还是“零食”,都不至于使读者“伤食”。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今天都是太少了。文/杨柏伟(作者系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录入编辑:王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学问,还是摆学问?
“中国藏书家”简介:倪墨炎 中国藏书家-孔夫子旧书网
陈平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她在书店的角落里寻找文学
作为“真假莫辨”的复杂文本,《朝花夕拾》如何探照鲁迅人生的蜕变节点?
梦到梅花即是君——台静农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