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里做的是药,心里装的是病人

岳阳医院膏方老药工炉边坚守30多年,他们守住的岂止是紫铜锅———

手里做的是药,心里装的是病人


一帖上好的膏方,至少需要3天才能炼成。(岳阳医院供图)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20161109第7版

    老上海人有一个习惯,每逢冬至夜要举家围桌而食,不管吃的什么,老人最后必然会捧出一罐膏方,掀开密封的陶盖,顿时药香满屋。这是一年中最长的夜,也是江南人“冬藏”的开始。

    为了这个习俗,陈伟民和岳阳医院的老药工们30多年守着一座座老炉,用最古老的工艺煎制着膏方。昨天是岳阳医院膏方“开炉”的日子。静候已久的膏方制作室再度开启,上百口紫铜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泡。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这里将灶火不灭,药工们要赶在冬至前后把医生给病家开具的膏方制备好。

    岳阳医院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自制膏方的医疗机构,在全国,这也算罕见———大部分医院、药房都采取外包机械化加工。站在炉火边听陈伟民说学徒时的磨砺、做药人的良心,你会感慨:老药工守住的岂止是一口口紫铜锅?

    “粗人”不粗,收膏如同惊心动魄的表演

    岳阳医院几轮改造,上百平方米的膏方制作室始终没动过。这里还只在冬夏两季启动,在人满为患的三甲医院里,这用法有些“奢侈”,但院长房敏坚持,他说,“老法手工制作膏方,不保留就真失传了”。

    算起来,陈伟民是岳阳膏方第一代药工,也是如今膏方制作室的负责人,这里的人都管他叫“厂长”。和医院里文质彬彬的医生相比,膏方制作室的药工确实更像厂里卖力气的工人,难怪陈伟民逢人就说,“我是粗人”。

    可看陈伟民煎膏方,一点不粗。

    “单说煎药,要先泡6小时。浸泡是为了让药材与水充分交换,泡得蓬松,药才能煎透。然后是压榨,药渣里集中了药物浓度最高的精华,要榨得干干净净一点不浪费,才对得起病家花的这份钱。没泡足、没压到位,也能出一帖膏方,但药效差远了。”陈伟民关照年轻人,小小的浸泡、压榨都决定了一帖膏方的质量、口感。医生膏方开得再精妙,膏方做得不好,都白搭。

    一帖膏方的制作要历经配方、浸药、提取、浓缩、收膏、分装、凉膏7个步骤。步步都有门道,但最讲功力的还是收膏。

    看陈伟民收膏简直像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起初,他只是用青竹板在紫铜锅内翻搅,倏尔他就把竹板往空中扬起,滚烫的膏剂被挑起,不断裂,像一面旗子挂在竹板上。老师傅管这叫“挂旗”,膏方非得烧得浓稠厚薄恰到好处,才能漂亮地实现“挂旗”。

    这还不止。陈伟民要观察旗面的透光性决定是否收膏。透光均匀、晶莹剔透、没有气泡、杂质,才说明收膏的火候到了。

    收膏之后就是凉膏,一个个陶罐并排在冷却室,就等老吃客把它们拎回家。

    “炉边”30年,流水线代替不了的人工

    老药工陈伟民、俞财春等,并称岳阳膏方匠工“四大金刚”,他们自称是“医院里的粗人”,其实更像是医院里的“古人”,没事就爱捧着 《雷公炮炙论》 ———这是他们这行祖师爷的书,我国第一本中药炮制学专著,约撰于公元五世纪。

    每年“开炉”后,外面天寒地冻,膏方制作室里则是热火朝天。岳阳医院1983年开展膏方业务,按“一人一料”计算,第一年700料,到如今冬季膏方一年已突破2万料,越临近冬至,药工们越要加班加点。

    也是这30多年,炉子从最早的5个,扩大到如今的120个,以及120口大灶紫铜锅。“李时珍记载丸、散、膏、丹的制备,用的都是紫铜锅提炼。”陈伟民对紫铜锅有感情。1983年,医院请来静安药材公司的老药工,陈伟民、俞财春等开始拜师学艺。

    一座小灶,一口小锅,陈伟民跟师第一年就是学煎药。煎得够不够,师傅手指一捻,有糖浆拉丝的感觉说明到火候了。这就叫“手感”。

    一个冬天过去了。第二年,终于可以学“收膏”了。

    陈伟民说,师傅考察他们功夫到不到家,就会抽查锅底,但凡有一点沾底就说明他偷懒了,当场三记“头挞”以示警告。

    都说吃膏方吃的就是讲究。殊不知,这群老药工有多讲究。膏方里如果有珍珠粉这味药,如何做到让吃客每舀一勺都有可能吃到珍珠粉,这与加入时间、搅拌动作都息息相关。

    又比如,老师傅收膏得“看天”:如果是寒冬,膏体要收得薄一点,太厚结在一起舀不动;假如是暖冬,膏体要厚,不然水份多了容易发霉。

    这哪里是机器可以替代的!

    出一帖上好膏方,至少3天

    如今,岳阳医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膏方师资培训基地,专门从事培训膏方制作者。这些年,这里已培训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膏方制作师傅。

    “以前都是口口相传,我们现在希望把这门传统中医药制作手艺规划化、标准化地记录下来。”岳阳医院药剂科主任年华说,他们正在推进集医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膏方标准化制备中心,希望将这种古老的个体化给药方式在制备工艺应用研究等方面再提一个新台阶。

    陈伟民带徒弟了,这个快被人遗忘的手艺有人愿意来学,他很高兴。他记得老师傅在世时总关照他们,制作膏方时要眼到、手到、心到。如今,他也这样关照徒弟。“尤其是心到,说的其实是良心。手里做的是药,心里装的是病人。”陈伟民说,制膏经验其实不难掌握的,只要有力气都会干,关键是看“良心”。

    “压榨得好不好,沉淀过滤的时间够不够,火候是否到位,每个细节都不能漏掉。现在机器流水线煎膏,为了赶时间不肯耐心沉淀,结果淀粉杂质一多收膏时就糊,还会起泡。”老陈记得师傅在世时反复讲的话,吃膏方的目的是把人的元气“储藏”于整个冬天,千万要弄干净。

    就这样,当轰鸣的大机械化流水线入侵中草药加工领域,当每年冬天的膏方成为撬动商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时,陈伟民这群老药工依然“慢工出细活”,在他们这里,出一帖上好的膏方,至少3天。古时候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

    相关链接

    进补膏方需谨防四大误区

    立冬一过,冬令进补进入高潮,不少人选择服用膏方滋补调理。在近日举办的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成立大会上,首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主任委员、龙华医院教授周端重点阐述“如何科学进补膏方”。他表示,按现时我国尤其是江浙沪地区的生活水平而言,冬季进补的对象应为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劳累过度和亚健康状态的人及久病、术后或大病初愈的人。年轻体壮无病之人无需进补。若不顾进补者身体情况一味进补,会妨碍气血,适得其反。

    周端教授特别提醒,冬令进补谨防四大误区:

    一、是否越贵越好?

    很多人以为冬虫夏草、山参、鹿茸等名贵的滋补中药多多益善。其实,膏方并非越贵越好,适合才最好。膏方强调辨证,体现调补和治病相兼顾。一般来说,气血虚弱的患者适合用生晒参、山参、冬虫夏草等,阴虚者用西洋参等,阳虚者用红参、高丽参等。膏类的选用也需辨证,气虚血虚用阿胶,阴虚者选用龟板胶、鳖甲胶,阳虚者选用鹿角胶。

    二、是否具有替代治疗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慢性病患者,服用膏方有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不能代替原来的治疗。服用膏方期间,除原本正在服用的中药汤药可以停用外,其他中成药、西药应继续服用,原来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仍应该继续。如果病情确实稳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作些适当调整。

    三、是否可以盲目进补?

    “千人一膏”,无病也补,不可取。每个人的体质因为年龄、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膏方用药应根据个人症状,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在不了解体质状况的情况下,盲目去保健品药品商店随便购买益母膏、二冬膏、十全大补膏、扶元和中膏、八珍膏、安胎膏、安神膏等现成膏方是不可取的。孕妇、4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膏方,传染病活动期、急性疾病患者不可服用膏方。

    四、服用期间有无忌口?

    遇到感冒发热、腹泻、月经来潮等稍事停顿,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不宜服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膏方服用时,少用海腥、油腻食品,不饮浓茶、咖啡,戒烟酒,以利于膏方吸收,也不可以萝卜为菜。阴虚体质者忌食辛品,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饮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到膏方进补季,这里的百口紫铜锅火力全开
煎药有道
陈伟民乐演奏10首
市民流行DIY补品 中医专家详解自制膏方六步骤
煲中药,你家的煲药器具选对没?
中药材普涨 膏方涨价近两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