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糖食品:骗得了味蕾,骗不了大脑

    最近,我在北京科教的养生厨房做菜,其中也有不少甜味的食品。比如说,有甜味的果蔬饮料,甜味的饼,甜味的羹,还有甜味的炒燕麦片。有人问我说:为什么不加甜味剂来替代蜂蜜、水果干和红糖呢?

    我说:因为不想欺骗人们的味蕾啊。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甜味剂寄予厚望,因为它能解决爱甜和怕胖的矛盾。但是,千百万年以来,甜味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相联系。在进化的智慧当中,甜味意味着水果的营养,代表着血糖升高,带来着能量上的满足和情绪上的满足。用不能消化吸收的甜味剂来替代糖,身体果然能够被蒙骗吗?

    一些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其中一项研究让8名进行健身锻炼的人用不同的甜饮料来润嘴(只漱漱口,没有实际咽下去),有的饮料含有葡萄糖,有的饮料含有同样甜度的糖精。这些受试者进行一项60分钟的固定单车健身,他们的运动强度有仪器记录下来。有的日子他们用糖精水,也有的日子他们用葡萄糖水。

    结果呢,用葡萄糖润口之后,运动强度都有小幅度的稳定上升,而用糖精水润口,则一点作用都没有。

    然后研究者换了润口液。这次也是两个选择,一份是不含能量的糖精水,另一份是糖精加麦芽糊精(一种淀粉水解物,就是无糖食品里常常会加的那些白色粉末,溶于水之后变成柔软的糊状),糊精和葡萄糖一样含有能量,也一样会升高血糖。两份饮料的甜度也是一模一样,所含的糖精一样多。

    结果呢,用糖精加麦芽糊精润口之后,运动强度都有小幅度的稳定上升,而用纯糖精水润口,还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方法进行大脑扫描发现,含有能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糊精饮料能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活化,这些区域会让身体产生被奖赏的感觉,而糖精却不能。

    另一项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让12名女性吃同样甜度的蔗糖或者蔗糖素(三氯蔗糖)饮料,一种高效甜味剂。受试者完全分不出来哪个是蔗糖,哪个是蔗糖素,因为它们的甜味完全一样。然而,fMRI扫描能发现两者的区别——因为大脑对这两种饮料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可见,甜味剂能够蒙骗我们的味蕾,但却不能欺骗我们的大脑。吃用甜味剂配出来的“无糖食品”,根本不能满足大脑对于甜味的需求。

    其实,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就对甜味剂有利于减肥的说法提出了怀疑。因为很多证据发现,用人工甜味剂制作食品,会使人们吃的更多,而不是更少。甜味剂似乎能够刺激食欲,而不是满足食欲。而近年来对大脑信号的研究,正好能够解释这种食欲激发的现象。

    也就是说,味蕾得到甜味,向大脑报告身体得到了糖。而大脑却得不到真正糖的激发,血糖也没有相应的上升。这些完全不一致的信号,很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困惑。于是就可能带来食欲障碍和代谢紊乱,而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肥胖的危险。

    所以,我曾多次说过,如果要想吃糖,就堂堂正正地吃。不要用甜味剂来欺骗自己,因为大脑是不会上当的,它只会用更强的食欲来报复我们的欺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不能吃糖?推荐糖友4种甜味“备胎”
Cell Metabolism | 同时摄入这种代糖和碳水化合物可能会损害代谢及神经敏感性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和甜味剂的结合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无糖”饮料 碳水化合物=Very糟糕的组合
甜味剂:骗得过味觉,却骗不了大脑和肠道菌群
世卫组织最新提醒:别用代糖减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