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岁参军与母亲聚少离多 宗绪追忆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大憾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我正在部队服役,封闭执行任务,军人要服从命令不能回家。待回家时,母亲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赶上了夏天,她坟头的草都长起来了……母亲走了30年了,30年里娘俩再相见只有梦中,梦里妈妈是年轻的模样,在操劳家务,梦醒时噬骨的思念和遗憾总让我泪流满面,泪水打湿枕巾……”

心绪悲忧,泪咽无声,清明是思念的时节,有多少人在思念着故去的爱着我们、我们爱着的永远的亲人。4月2日记者见到宗绪先生,他曾是一名武警官兵,现在是一名公务员。清明时节,追忆自己已故的母亲,宗先生除了思念、伤心,更多是遗憾。

19岁参军与母亲聚少离多

再见母亲已是坟冢长青草

“这是我母亲的照片,就有这两张。”宗绪先生今年52岁了,4月2日他来到报社和记者一起追忆他的母亲孙金鱼,还特地带来两张母亲的照片,照片里老人衣着朴素、神态慈祥、平和。

这些年来,每当我听到歌颂母亲的歌,看到关于母亲的文字,就不由自主地流泪。我的母亲去世30年了,她的音容笑貌还是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母亲不在这些年,每当遭受挫折、委屈,亦或生病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想起母亲怀抱的温暖。

我妈妈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可谓生不逢时。她十一岁就到我父亲家做了童养媳,干在人前,吃在人后,我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对她非打即骂,那时母亲很多时日是在屈辱和泪水中度过。听母亲讲,我的姥爷和大舅在上世纪40年代初被日本人抓到东北当劳工,没了音讯。我小舅年少时精神受了刺激(到去世时一直精神失常),我的姥姥50岁刚出头就撒手人寰了。所以当时母亲有了委屈连个诉苦的亲人也找不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贫穷,母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像样衣服,甚至连双新鞋也没有,鞋子不是露脚趾就是露着脚后跟,经常到了冬天母亲还穿着夏天的衣服。那年月吃不饱肚子是常事,吃了上顿愁下顿。

我家在坝上康保县哈咇嘎乡东滩村,粮食主要是莜麦,1989年家乡才通电,之前家乡没有电磨坊,没有电灯。记忆里母亲常在磨坊里推碾子拉磨,家里粮食不够吃,我们5个孩子,每人的吃穿用度都得我妈操心,全家的口粮安排也都得她上心。她每天忙着给我们做饭,烧火靠拉风箱,晚上就在油灯下给我们缝补衣服、纳鞋底子,早上又要早早起床,一刻不得闲。

1986年,19岁的我离开家乡参军,1987年父亲去世了,考虑到我刚入伍,也没假期,家人没有通知我。我到家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了。

1989年,我正在执行任务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母亲患的是直肠癌。因为谁也不可能请假,我每天心里挂念着母亲,希望她好转些。一直到当年8月底,我终于有了假期,赶紧坐火车回家,在北京转车时,给母亲买了蛋糕等她爱吃的点心,到家时,母亲已经不在了,已经走了两个半月了。来到墓地,是夏天,娘坟上的草都很高了。

母亲没赶上好时光 没出过远门

日子艰苦却重视教育爱子不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后,刚刚过上了能吃饱的日子没几年,无情的病魔就过早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那年她才65岁。母亲在世时,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去过的最大的城市是张家口。记得有一天我对母亲说,等我能挣上钱了,一定带上娘到香港看看去,母亲不知道香港在哪里,但知道一定比县城强。当时母亲无不忧郁地说,就怕娘等不到那天。谁知娘一语成谶。带她去香港的许诺,成了我此生无法兑现的遗憾。

母亲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对儿女都疼爱有加。我从小不壮实,身体常闹毛病,农村条件很差,能吃上一个夹糖馅的白面饼子是一种奢望。母亲为了给我增加些营养,经常帮村里的邻居们推碾子拉磨,就为挣个一二斤白面,给我烙个糖馅的白面饼吃。

母亲爱子却不娇惯,记得儿时第一次和邻居家的孩子打了架,母亲见了我拿起笤帚劈头盖脸狠狠地打。打完了又硬拉上我去找对方赔礼道歉,好话说尽,直到人家彻底消了气才拉我离开,打那会儿起,我在外面再也不敢打架惹祸了,怕娘再打我,更怕再惹娘生气。

她虽然目不识丁,但对我们兄弟姊妹上学都特别支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以前,家乡的乡亲们支持孩子读书的少,都希望孩子早些参加生产劳动为家里多挣些工分,好多分些口粮。

我父亲虽读过私塾,也算有点文化,但倾向我们早一点参加劳动,帮助家里多挣口粮。母亲则不然,觉得就是挨些饿也要读书,母亲一直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她常和我们说,学的东西早晚能用上。

在那个年月,像母亲这样的农村妇女,能有这样见解的不多。我们上学每学期只交几元钱的书本费就可以了。但就是这几元钱的书本费让家里犯了大难。我现在清楚记得,每到新学期开学,母亲提前几天开始就给我们出去借书费了,本村借遍了,实在借不出来了母亲就到外村借,常一早出去,掌灯时分才回家,有时一整天也借不上分文,但母亲毫不气馁,今天借不上明天接着出去借。看到母亲借回钱来打开那带着她汗水和体温的手帕包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上学呢?

我上初中在邻村走读,离家五六里,每天一早母亲都为我准时做好早餐,坝上冬天很冷,母亲悄悄起床,做早餐,怕吵我们,像电影的慢镜头一般锅碗瓢盆轻拿轻放。整整两年时间,母亲每天按时给我做好早餐,我没有一次饿肚子上课。

对子女母亲是言传身教

对母亲的思念难以释怀

我母亲没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有了好吃的,不能忘了邻居们。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哥到坝下的怀来县做‘三线民工’,回家时带回三四十斤当地产的红薯,这个东西在当时对我们坝上很多人来说,别说吃过,都没见过,真是稀罕东西。母亲和父亲一商量将红薯全部煮熟,装了满满两箩筐(给我们兄妹剩的也就够尝尝鲜)在村子里挨户送了个遍。

“’浅借满还’是母亲与人打交道的信条:在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村里人相互之间借粮是常有的事,母亲每次在还借别人家粮食时总是把称打得高高的,为的就是浅借满还,让人家满意。母亲在世,常教育我们对街坊邻居无论老少一定有礼貌。村里有个五保户,大家称其‘三老汉’。有一次当着母亲的面,我不小心叫出一声'三老汉',母亲立马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通,告诉我不能对人没礼貌,此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你受人尊重的程度,就是你尊重别人的程度,这个道理是母亲教我的。”

”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服役20年,现在有时间有假期陪伴了,母亲不在了。五十多年了,母亲教诲的点点滴滴,如同涓涓溪流,漫灌着心田,让我在向善、向美、向正能量的人生旅程上前行。”

”母亲去世30年了,30年里娘俩再相见只有梦中,梦里妈妈是年轻的模样,在操劳家务,梦醒时噬骨的思念和遗憾总让我泪流满面,泪水打湿枕巾……”宗先生说,他年龄大了,对母亲的念想和亏欠越来越难以释怀,他常跟身边的年轻人讲,要善待父母,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定要珍惜,不留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70后讲述的感人故事:』:三十斤白面
高清:“常回家看看”首案开审 母亲跪地痛哭
一个馒头的记忆
这一世,我们终将目送父母在风里消逝,再也不见
老韩讲了一个故事:买粮
娘 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