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大忽悠分析师之二 林伟文:“我不懂股票”
    2008年第四季度,钢材价格暴跌,国内钢铁企业度日如年。然而,林伟文在2008年12月8日的华林证券的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中却逆势积极看好钢铁行业,尤其是坚定看好鞍钢股份(000898),并预测08年鞍钢股份每股收益为1.25元。事实上,鞍钢股份08年实际每股收益只有0.41元!

  业内人士:“明显在忽悠”

  每股收益:预测1.25元而实际为0.41元


  业内人士称,在2008年年末(12月8日),林伟文推出的业绩预测与公司实际业绩差距如此之大,明显是在忽悠投资者,而且肯定忽悠了不少投资者。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这说明撰写研究报告的人根本就没有认真调研上市公司,根本就不负责任!当然,也不排除林伟文就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扮演“黑嘴”角色,忽悠广大中小投资者!”

  《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公司产品毛利率最高、在行业调整阶段具有较好的抗风险性,同时结合目前中央政府的救市政策,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要启动,钢铁股具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我们预计 08 年公司盈利水平可达每股收益分别为 1.25 元。”

  事实上,鞍钢股份年报显示,08年净利润人民币29.89亿元,同比大降60.32%,每股收益0.413元;营业收入796.16亿元,同比升21.55%。其中第四季度亏损52.64亿元。

  业内人十分析,公司年度业绩大降主要因为第四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加速下降、年末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等;受公司向集团购买铁矿石的关联定价原则影响,预计09年上半年公司仍将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而公司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表示,“2008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原燃料价格上涨;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尚处于投产初期,产量水平低,固定费用高;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为人民币18.07亿元。”

  显然,鞍钢股份没有摆脱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消极影响。这与林伟文的《报告》很是矛盾。

  《研究报告》则指出,“三大钢中,鞍钢分销、出口比例最高,直供比例最低。虽然公司出口量的大幅下滑会增加内销的压力,但因为代理渠道的存在,将有效的减缓销售的压力。以往直供比例低被视为鞍钢的劣势,但在钢铁深幅调整的现阶段,代理比重高则将成为公司抗风险的有效支撑。”

  据此,林伟文得出的结论是,“因此我们认为代理商在不同阶段作用是不同的,在现阶段代理模式的存在将有效的减缓调整给钢厂带来的冲击。”

  对此,广州某私募向《投资快报》表示,“去年第四季度是钢铁业08年最艰难的时刻,此时看好钢铁行业,很‘外行’,多有忽悠嫌疑;而且林伟文并没有具体说出1.25元的每股收益到底是怎么来的,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总部:“没有林伟文这个人”

  林伟文:“我不懂股票”


  带着疑问,记者拨通了华林证券《报告》上公布的联系电话,该号码竟然语音自报家门——华林证券电话客服中心。

  雾里看花,方向不对。记者当即电话至华林证券总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男性)称,“公司总部没有这个人。”记者随即表示,“林伟文是华林证券的研究员,怎么总部不知道?”。片刻后,该工作人员坚定地告诉记者,“刚才查了公司的通讯录,公司并没有‘林伟文’这个人。”

  没有这个人?林伟文又如何能够在华林证券的“羊头”下去卖鞍钢股份的研究报告呢?

  只有尽快找到林伟文,才能拨开云雾。

  几经周折,记者从华林证券一家营业部找到了林伟文的手机号码。

  记者表明身份后,表示要请教一些钢铁行业方面的问题,林伟文欣然接受。

  当记者提及“08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钢材价格猛跌,就连鞍钢股份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时,林伟文非常敏感,“我不是做个股研究的,我是不懂股票的。”随即,林伟文挂断电话。

  采访中断后,记者多次拔打该电话,均无人接听。

  不是做个股研究的,怎么能撰写行业甚至是个股的研究报告呢?记者再次连线了华林证券总部电话,接电话是一位不愿透露姓氏的女工作人员。她称,“林伟文是营业部那边的人,据我所知,他不是行钢铁行业的研究员。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你还是联系林伟文的办公电话。”

  “之前你们总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怎么说公司没有林伟文这个人?”

  “刚才接电话的是我们公司的保安,他不了解情况,我只是公司前台工作人员。”

  “至于其他情况,我不太清楚,你还是联系林伟文吧……”该工作人员给出了林伟文的办公电话后,欲言又止,已经不愿再接受采访。

  记者随后拨通了林伟文的办公电话,无人接听。昨日下午5点35分,记者再次拨通该电话,无果。

  分析师“人云亦云”

  一般而言,研究报告是分析师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加上分析师行业研究,实现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价值重估。遗憾的是,在证券业监管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分析师调查研究不深入和考虑问题不周全,直接导致了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研究报告是有一定的时效性,当客观环境或者某一行业发生了突发事件,那么先前的预测就需要修正,在市场的变化中研究结果就需要动态调整,也就是常说的“与时俱进”。

  而记者却发现,在去年四季度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出现重大变化,以及其给上市公司所带来的经营困难,分析师的预测远远不够充分。众多报告都一味地放大公司方面的投资价值,而对于出现的危机却寥寥数笔,更不用说危机对公司业绩的具体影响了。

  “去年四季度,分析师还没有考虑到宏观经济变化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这的确是难以理解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行业形势早已出现了逆转,分析师应该及时对形势做出修正,并认真分析经济变化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的损失。

  此外,该人士还认为,研发和调研能力不足与部分证券公司资本实力弱,高端人才严重缺乏有直接关系。“在研究人员上,区域性券商的调研实力远远不足。”业内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水平良莠不齐,部分研究报告的质量很难保证。

  股市黑嘴真相大揭秘

  曾经红极一时的“股市第一大黑嘴”赵笑云因为当年坑害无数的散民倾家荡产甚至还被人到处追杀,最终逃到英国,一度消失,但就在最近,此人又开始叫嚣着准备回国。但似乎媒体和投资者再也不会买他的账了。

  就连正规的联合证券之前也因为广济药业也被牵扯进变相黑嘴的事件。还有闹得纷纷扬扬的北京首放咨询公司,利用公司及其个人在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机,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事情露出水面之后,众人慌称,上当了。为了揭晓这种黑嘴坑人运作的一般步骤,记者在采访了多位分析师,并且翻阅了很多的研究资料之后,找出了这种机制的一般运作规律。

  第一步,建仓。资讯机构往往会让自己的内部人员先建仓,然后这些建仓的内部人员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高级会员。这种仓也被我们大家成为 “老鼠仓”,然后这些建仓的高级会员也会顺便给自己人抬抬轿。

  第二步,抬轿。所有的高级会员以及相关人员会立马发送信息给低级会员买入该股,实际上,这也就是抬轿和接货。这个过程通常都是群发短信通知完成的,这些低级会员大致会同时买入这只股,股价也迅速就被推至高位,而在此时此刻,他们也就已经开始出货了。

  第三步,送飚股。散户在这里就开始被利用了,机构开始先以免费电话送飚股为诱饵诱惑散户上钩,同时也获取了散户的联系方式,方便以后游说他们入会,补充因不断亏损而不断流失的低级会员,补充抬轿后备军。

  第四步,公开推荐。此番行为的主要操作者就是黑嘴,公开点评推荐使得场外资金持有者对机构研究者的报告深信不疑。在这个过程中,黑嘴成为这场欺骗客户、哄抬股价的帮凶。也是这场股市欺骗活动的终结者。

  往往,媒体先开始发觉,然后市场上便开始封杀这些咨询机构的欺骗之路。但是这又转变为开始变相地利用刊物、网站、短信等招募会员。而这里面的带头大哥就会利用博客和qq群招揽会员。

  世界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利益。你有什么利益,就决定你用什么立场。你站在什么立场,就选定你选择哪一个答案。这就是阴谋论。“而表现在股市,就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一大批人在造势。”长江证券分析师秦弘毅这样说,“而且现在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把所有的分析师都打入冷宫,但是,关于股市黑嘴的鉴定问题,很多的分析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感觉很茫然。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鉴定一个分析师是不是黑嘴主要不是这个分析师所在的公司,也不能怪罪于分析师,因为是人,判断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鉴所以定黑嘴的标准主要是看分析师是故意误导投资者还是预测失误。但是这个标准在实施的时候显然是很难拿捏。 

  投资者大呼加强监管

  昨天本报第三版报道《谁是大忽悠分析师之一,贾祖国:“我也犯错误了错误”》后,市场反映强烈,不少投资者致电本报,希望本报继续暴光一些不负责的研究报告。

  “我就是给那些不负责的研究报告的给害苦了”一位叫黄大姐的投资者如是说,她表示,中石油07上市前,不少研究的都说会涨到50/60元的。她受此影响在中石油上市的当天以每股45元的价格进了1000股。但是,自此中石油就再也没有见到过45元的价格了。

  上个月,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举办的金融论坛上,也批评了当下证券分析师“不讲实话”的现象。她在演讲中说,目前国内证券分析师存在这种情况,就是在调研时发现上市公司问题,在报告中却不对公众披露,而是采取“基金经理想听什么,就讲什么”的策略。她认为利益导向的市场研究,不是在强化市场有效性,而是扭曲了信息。

  而上海的一位赵姓分析师在接受《投资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林林总总的利益冲突下,研究报告是会打折扣的。自己的利益就不用说了,研究报告还面临着公司利益冲突。比如为了基金的分仓,研究员或提前向重仓该股的基金披露调研内容,以博取基金的信任和关照,或对分仓基金的重仓股的尽可能回避,有写的时候评级也写得模棱两可,鲜见有“卖出”、“减持”等字眼。但是,他补充到“有时一些研究员会走眼,毕竟准确预测一个公司的业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管理层对券商研究员的监控还很不到位,建议进一步监督这类人群的行为,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会报告】耿继双主任:烧结烟气脱硫灰资源化利用及应用技术研究
基金经理破译券商研报密码:学公关语言咋说都对
年报季后,国泰君安上调目标价超过20%的公司名单 | 国君研究
一份研报的诞生
股市“黑嘴”频出没 监管要加强 投资者更要破除盲信
真“钢铁侠”!春节后逆势上涨近20% 多只个股获北向资金加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