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晕船,就画不好山水画了……


在全世界,“书画船”是中国书画家所特有的传统。中国地域广大,河流很长,支流很多,尤其在江南地区,交通都是靠天然河道和密如蛛网的运河。自绘画中心南移之后,书画家的交通以水路为主。而船的容积够大,能容纳书桌,也够稳定。中国幅员辽阔,在船上往往经旬,于是形塑出“书画船”的特殊传统,最早始于宋代米芾。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局部 

隋、唐时期,大部分画家都在北方,江南地区比较少。到了明代,书画家集中在太湖流域、长江下游一带,福建、广东也有一些,北方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在南方,书画家的交通工具自然是要倚重“书画船”的。

关于“书画船”的形制,明代版画中的当然是夸张了,一条船上都是卷轴册页等物,好像人坐的地方都没有了。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书画船”的名称是很早就有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也有一条船,船前方挂了一小幅画。当然,船主要是运输工具,不一定都是“书画船”,而顾恺之画的船上面是用画来装饰的。宋代的船,造得漂亮,画得也漂亮,《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很多漂亮的船,这种运输船不一定是作为“书画船”。船是非常舒服的一种交通工具,大一点的船在里面可以带书画用具。中国的水路交通很发达,很多送行饯别的图都与船有关。沈周的作品《江岸送别》,这种船的形制在古画里面出现,大概与“书画船”的形制是相近的,虽然不是很写实的画,但大概可以看到船的形制。在船里带笔墨纸砚,带书籍,读书、作诗、写字、画画,这是现在的交通工具没有办法替代的。所以古时候做官的人,时常坐船去上任,或者到处去旅游。在古画里面,有描绘密密麻麻的船在城外停靠的图景。现在的交通都是靠汽车了,没有人可以在汽车里面画画的。

 明 沈周 江岸送别 局部 


所以“书画船”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中画有各种各样的船,形制与明代沈周时期差不多,在船上可以创作。在一些画面中,文人在船上,中间有书桌,他可能在读书,旁边还摆了很多书、画、卷轴或砚台等;或者,官员做官退休后一家人回乡,船中间还有桌子、笔墨、线装书。在西洋画中,印象派画家莫奈也有在船上画画的作品,但他与中国画家画山水、画风景就不大一样了。西洋画一般是定点的画法,中国的船则是可以流动的,所以特别适合画长卷,一个长卷是有时间性的。现代的船就不一样了,现代的船都是游客乘坐的,“书画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张大千曾经在上海前往四川的船上画画。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曾经搭了一条大军舰到美国去展览,这也算是现代形式的运书画的船。今天,大概不可能在飞机、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上作画了,也许可以硬笔速写。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局部

米芾的《虹县诗卷》,其中有“满船书画”四字,就是“书画船”了。米芾还有一件《吴江舟中诗卷》,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吴江舟中作”,是在船上写的,或者说至少这首诗是在船上作的。

“崇宁间元章为江淮发运,揭牌于行舸之上曰:‘米家’书画船。”这是米家“书画船”的开始。黄庭坚的诗《戏赠米元章》中有“万里风帆水着天,麝煤鼠尾过年年。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又说“来往乘船,高揭匾额曰‘宝晋斋舫’”,就是米芾为他的船取的名字。米芾的书札也有写于“舟中烛下”的,这就是“书画船”了。有一件米芾题《兰亭序》的跋,有云“舟对紫金避暑手装”,在船上对着紫金山题跋。或者在“宝晋斋舫”上装池题跋。他有款识“襄阳米芾审定真迹”,可证他在船上随身带着他的收藏,如《兰亭序》等墨迹。

苏轼的《赤壁赋》,当然是因为赤壁之游才写的一件作品,“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所以在船上这些文人的活动很多。

北宋 米芾 虹县诗卷 局部 


米友仁是米芾的儿子,画云山,其景致很多都是坐在船上看到的。手卷好比一个移动的胶卷,一面走一面看,西洋画里面是没有的。《远岫晴云图》上题有“元晖戏作”,上面有题跋“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这张画是不是在船上画的不是很重要,但我们可以知道,古时候的旅行都是靠船,许多山水画是画舟中所见。

而船有不同形制,北宋后期有一幅画陶渊明《归去来辞卷》的作品,画中有“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形象,也是画坐船旅行。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文人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作诗。

李氏《潇湘卧游图卷》在日本,只知道是姓李的画家所画。古时候认为是李公麟,乾隆皇帝收藏过,这也是船上所见的一个景致。


南宋 米友仁 远岫晴云图 


有一件《兰亭序》,曾经被赵孟坚收藏,其真迹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有一次他带着这件《兰亭序》在船上,风浪翻舟,水不是很深,他就立在水里高高举起这件《兰亭序》说:“《兰亭》在此,其他都不重要!”他坐的船,当然也是“书画船”,是把自己的收藏随身携带。原文是:“赵子固舟过升山,风浪漂舟,子固立水中手持《兰亭》曰至宝在此,余物不足关矣。”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被烧过了,现在收藏于日本。好在烧之前有个刻帖,完整的文字是:“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此跋后面还有鲜于枢的题跋——鲜于枢和赵孟頫都在元初三大书家之列,他比赵孟頫年纪还大一点。这件也是“舟中书”,在船上写的。《十三跋》里还有一段“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运河南北水位不一样,要过水闸,不是每条船来了都可以过,要等很多船一起才放水,就像现在过三峡大坝也是一样。等待要很多时间,在船上又不像在家里,没有访客,所以就读书、写字、画画、作诗。



 北宋 佚名 归去来辞卷 局部 


《清江浦闸图》右边是王铎的书法作品,题曰“崇祯十七年三月,舟次清江浦仿晋法”,就是在清江浦这个地方,也是写于船上。

赵孟頫家在太湖南岸的吴兴,他要北上做官,也需要经过很多水路,都是要坐船的,《兰亭十三跋》都是在船上写的。有一次我们在赵孟頫的家乡湖州开会,在路上看到运河,赵孟頫的那条船当年可能也经过这些运河,当然河岸两侧的房子已经不一样了。

赵孟頫有一张《吴兴清远图卷》,就是在辽阔的湖面上画了一系列远远的山,一定是在湖面船上才能看到的景致。在船上不但可以欣赏风景,画出跟这风景一样的画来,也可以题跋古代的书画。

他们的画都是跟他们的旅行经验、住的地方有关系。

 南宋 李氏 潇湘卧游图卷 局部 


明代有一位书画家姚公绶,在船上没事干,就写了一首诗,并记曰“书于葑门泊舟处”,其中有“舟中赖此能消日,半匹溪藤意趣多”溪藤就是宣纸。在姚公绶的很多印中,“沧江虹月”就是用了米元章的典故,至少刻过两方印。他在舟中也喜欢做书画诗文等事情。

苏州的景致则最为典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河沿是石头垒起来的,家是砖头和水泥柱子撑起来的,下面是空的,船就停在下面。《姑苏繁华图》中的山是虎丘山,以前从苏州到虎丘山可以坐船的。船多,桥也多,到处都是桥,船停泊很多。《姑苏繁华图》中到处都是船,拥挤得不得了。有大船有小船,有官船有私家船,有大小的运货船,与今天街道上拥塞的大小车辆相似。

祝允明写“笥中有素纸一卷,舟中寄兴”,在船上没事就作了诗。还有“舟中夜坐”诗一首,都是在船上作的。

李应祯是祝枝山的岳父、文徵明的老师。他在船上写的一封信说“舟中草草,幸恕亮”,意思是我在船上简单写一封信,你不要认为太过简单了。所以跟宋代的米芾一样,在船上也写信,当然是毛笔写的信。

元 赵孟頫 兰亭十三跋 局部 


谢时臣画的《雅饯图》,下方一个亭子,旁边就是一个小码头,送别的时候桌子上还放了笔墨纸砚。画中的帆船,帆收起来了,船上一定也有桌子可以写字。

夏言留下一个卷子《晚节亭词》,“书于天津舟中”寄给他的朋友李子实。天津在北方,也有船,天津到北京也是大运河的一部分。

唐伯虎的《邂逅文林舟次联句诗》:“唐寅邂逅文林,酒阑率性联句。”此文林不是文徵明的父亲,而是“字文林”的友人在船上相遇了,大家喝酒,喝酒以后一起作诗。然后由唐寅把整首诗再抄下来。年月日都有,这个很有意思。

文徵明曾写《赤壁赋》就是在船上游览赤壁以后写的。文徵明有一封信,写给“子传礼部”,说“明舟出阊门”,意思是明天我这条船就要离开苏州了,写这封信派人送来问候你。另有一幅文徵明的画,虽未必是真的,但上面写“延望具舟载余夜泛石湖,是夜,风平水净,醉饮忘归,意甚乐也”,这都是舟游的事情。

全世界独有的“流动画室”——“书画船”的传统,在20世纪中期因为生活和交通的革命性改变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也在全世界消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傅申:中国古代的“书画船”
傅申讲座实录|书画船-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
古时书画交易为何常在船上?
江南风物|姑苏春船载绮罗
穿越时空的书画船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