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入门(二一)

中医入门(二一)

祛寒门

麻黄: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去寒邪,泄风热,通九窍,宣毛皮,误汗或过汗则,伤心液而亡阳。麻黄根止汗。用量五分至二钱。
简方:治治产后虚汗。方为麻黄根二钱,当归、黄芪各钱半,水煎服。

紫苏叶: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发散风寒用叶,顺气安胎用梗,开郁降气定喘用子。用量一钱至四钱。

淡豆豉:淡豆豉寒,能除烦闷,伤寒头痛,兼理瘴气。

主伤寒呕逆烦闷,解肌发表,若合栀子,能止虚烦。

葱白:葱白辛温,发表出汗,伤寒头疼,肿痈皆散。

诸物相合皆宜,故名和事草。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

同蜜食杀人,同栆食则病。用量三茎至五茎。

简方:葱白香豉汤,治感冒。方为连须葱白五茎,豆豉五钱,

生姜三钱,水煎服。

附子: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暖脾胃,驱寒湿,治伤寒阴厥症,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

引补血药以滋真阴,引发散药以逐在表风寒,引温暖药以祛在里

之寒湿。孕妇禁用。异名附片,用量一钱至一两。

草乌头:草乌头热,胜湿开痰,大毒性烈,用时宜慎。

多用蜜煎,去乌头取蜜入药煎服。孕妇禁用,忌与犀角同用。用量七分至五钱。

吴茱萸:吴萸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疼,酸水能治。

异名吴萸,用量一钱至三钱。
简方:左金丸,吐酸呑酸。方为黄连炒六两,吴茱萸三两(一方有用吴茱萸一两者)研末为丸,每服钱半。若口舌生疮,用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一夜即愈。

生姜:生姜性温,通畅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
通神明,去秽恶,为中风,中寒,中气,中暑,中恶,暴卒等症,必用之品。用量一钱至一两

简方:治呕吐不止。方为生姜二钱,陈皮一钱,水二杯煎至一杯服。

干姜:干姜味辛,表解风寒,黑附同用,能回阳气。

服干姜以治中者,必潜上,宜辅以大栆。同五味同用,利肺气而

止寒嗽。孕妇禁用。用量八分至三钱。

炮姜:炮姜大热,温经止血,甘草缓之,性乃不烈。

炮黑止吐衄诸症,红见黑则止也。孕妇禁用。用量五分至三钱。

胡椒:胡椒味辛,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补堪用。

纯阳暖胃,下气消痰,胃寒腹痛,肠滑冷痢。用量八分至二钱。

川椒:川椒辛热,祛邪逐寒,明目杀虫,温而不猛。

有异人治传尸痨,用川椒炒出汗为末,米汤送服,服至二斤,

吐出虫如蛇而安。其子名椒目,苦辛,专行水道,除胀定喘,肾

虚耳鸣。异名花椒,用量三分至二钱。
巴豆:巴豆辛热,除胃寒积,破积消痰,大能通利。

大黄、巴豆同为下之品,大黄性寒,宜腑热病。巴豆性热,宜脏

寒病。孕妇禁用,禁与郁金、牵牛同用。用量一分至三分。

简方:治腋臭方,方为胆矾、巴豆各等份,以麻油炼之粘腋下。
艾叶:艾叶温平,温经散寒,漏血安胎,心痛即安。

熟用热,生用凉,祛寒湿,定吐衄,除腹痛,安胎气,理崩带。

四物汤合艾叶阿胶,名胶艾四物汤,治崩血漏血极佳。怀孕期间

下血不止,取艾用酒煎饮之佳。用量八分至三钱。

荔枝核:荔枝核温,理气散寒,疝瘕腹痛,服之俱安。

简方:蠲痛散,治妇人气血痛,方为荔枝核炒焦存性五钱,香附

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盐水或米汤送服。用量二钱至三钱。

淫羊藿: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治绝阳不兴,绝阴不长,及冷风劳气,四肢不仁,一切痹症。异

名仙灵脾,用量二钱至五钱。
蛇床子: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瘀祛风。

蛇床子入肾而补元阳,温肾补阳,祛风湿痒痹,能消恶疮,暖妇

人子宫。用量五分至二钱。

简方:治阴痒或阴囊痒方。方为蛇床子三钱,明矾二钱,川椒一

钱,煎汤薰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阎艳丽应用细辛经验
单一中草药治病连载(一)*
细辛
苏羌达表汤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7)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量效关系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