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解读(连载十七)

伤寒论解读(连载十七)

35、36、37麻黄汤

三五、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三六、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三七、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四六、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五一、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五二、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五五、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涉及麻黄汤的条文基本上就这几个。

麻黄汤总的来说,就是发热无汗且喘。

36条强调了太阳阳明合病的治疗规矩“先解外”,所以,明令“不可下”。

37条与46条是对感冒后拖延治疗的原则:对无汗型感冒,只要没有发汗,证不变,都可以用麻黄汤。变化的话,应随证治疗,举例就是: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51、52及53都是说明一个问题:对无汗型的感冒,用麻黄汤发汗。当然,如果不及时发汗,患者也可能“因致衄”的。

总之:麻黄汤和桂枝汤一样是伤寒论的明方。所有学习中医的人也都基本了解。并且中医界对麻黄汤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没有新意可说。

     关于麻黄,需要多说几句:

     中医书上有很多对麻黄这味药功效的解释的;我认为,还是我的老师赵洪钧在《伤寒论新解》中讲解的清楚,明白,今特地把相关链接复制如下:由于老师的博客还没有发表到麻黄汤的章节,所以我简要的节选一部分:

赵洪钧老师书上那么,麻黄究竟如何发汗?此需结合现代药理解释。

据现代药理,麻黄之主要成分麻黄,作用酷似肾上腺素而较温和持久,属于拟肾上腺素药,其分子结构亦近似肾上腺素。治疗量之麻黄,主要作用为:①加速心跳;②升高血压(或脉压差增大);③扩张支气管及肺内、心内血管;④扩张骨骼肌血管;收缩皮肤及内脏(心肺除外)血管;升高血糖;⑦兴奋中枢;减少唾液分泌。

总之,麻黄之作用酷似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用此药后,人体近于应激状态,代谢特点是异化过程加速,同化过程减援。即呈现快速消耗营养、产生能量,以应付紧急事变的状态。

将上述药理现象与前述急性发热现象对照一下,便发现二者颇相似。人体内突然进入大量致热原,也使人体处于应急状态。这与正常人突然愤怒、紧张、恐惧时的表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很接近。

所以,麻黄之发汗并非其药理成分直接促进汗液分泌。相反,麻黄有轻微抑制汗腺分泌作用。但是它加速产热过程——加速营养消耗、快速产热从而使体温迅速达到顶点——比不用麻黄应稍高。至此体温调节中枢之产热中枢抑制,散热中枢兴奋,故有汗出且应较多。麻黄口服后约半小时,血内浓度至高峰,两小时后,含量即很低。故其药理过程大致与急性发热过程相对应。

西医有无类似麻黄汤的疗法呢?数十年前,西医曾用伤寒杆菌毒素或自家血清注射使患者发热,其加速产热的效果略同麻黄汤。但目的不是为解热,发热原理亦不同,而且不用于热病初起。不过,就促进发热这一点看,与麻黄汤用意接近。

中西医结合看麻黄之发汗,原理如上述。简言之,它既非象解热镇痛药那样直接兴奋散热中枢,亦非如古人设想之直接促进汗腺分泌,尤不同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机体“忘记”热原,而是主要靠兴奋交感神经,加速产热过程。

此过程亦可由麻黄素中毒之主要表现得以验证。1993年《中华内科杂志》第11卷第350页,上官冠芳,“麻黄中毒3例报告”云:其症状除与教科书所载麻黄药理作用大致相似外,并见大汗、体温升高(3839.2)和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上腹痛、恶心、呕吐、吞咽不畅)等。由此应知麻黄汤内何以要用桂枝、杏仁、甘草。盖治疗量之麻黄亦须防止其消化道反应,故伍用桂枝、甘草。杏仁之用应系抑止呼吸过快。杏仁与甘草有助于缓解热病常见的咳嗽。窃以为,麻黄汤虽仅4味药,而照顾颇周到,乃古人无数次治疗经验之结晶。

自然,麻黄汤之发汗,并非血内麻黄之浓度达到中毒量。

8.麻黄汤何以治表实?

麻黄汤发汗之机理既明,其治表实之机理便不难解。此方之总功用是使人体处交感神经兴奋之消耗状态,从而快速产热。表实证为寒邪在表,正气充实。正邪处在激烈相持状态。此时用麻黄汤兴奋机体、激化正邪抗争(以消耗正气为代价),驱除邪气,于是邪去病解,同时正气也较前虚弱。由此应知麻黄汤何以亦用桂枝。盖表实发汗亦应预防消耗正气太过也(而过汗亡阳者仍偶见)

表实证具备用麻黄汤的三个条件:①病在表;②正气充实;③正邪相争剧烈。此三者以第②最重要,无此条件便无用麻黄汤之物质基础。倘正气虚弱,即使末患伤寒,用此方也可出现不良后果。

西医即认为,麻黄对儿童和老人均应慎用。读者或见久喘之衰弱患者常用麻黄制剂。此系自止喘角度看,用量多小。又,麻黄有较快耐受性,久用可渐加量。慎用并非禁用。但亦有约1/3至1/4之喘家,不能耐受麻黄制剂而不用

表实证宜用麻黄汤之理明,表虚证不宜用麻黄汤之理便自明。

下面是老师的博客地址,有兴趣的可以参看:

http://blog.sina.com.cn/zhaohongjunchuanxintang)。 

       毛延升   2013-08-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57条)
桂枝汤-历代同名方剂
白虎汤证学习笔记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第一波阳康以后家中备药的一点建议
谈: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