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解读(连载四十九)

伤寒论解读(连载四十九)

292~300

少阴病预后

二九二、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解读:

1、如果患者是少阴病,又有“吐、利”症,故称其为“太阴少阴合病”。太阴少阴合病,一般是死症。

2、“反发热”,本来是阴性病,一派寒象,此时四肢应该是“逆冷”的,而此时却出现了阳性病的特征“反发热者”,是不正常的,故称其为“”,称其不死,与一般情况不同

3、所以应该称其为少阳阳明合病比较的合适。由于少阴病多死症,本条没有死症,也有关称其为阳证才准确。

二九三、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解读:

  1、少阴病,患者的病理反应为不及,正常状态下应该是“逆冷”。本条却是“一身手足尽热”。身体呈现阳性反应,应该为阳性病;

  2、患者“便血”则推测其为“热在膀胱”。伤寒论经常出现这样的倒装句式;不是因为“以热在膀胱”导致的“必便血也”,而是通过“便血”同道出患者的“热在膀胱”。

 3、该条患者的症状应为少阳阳明合病,大便出血症。

二九四、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解读: 

少阴病本来就不能发汗。误用发汗治法,则“难治”,预后不好 。

二九五、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二九六、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二九七、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二九八、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二九九、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三〇〇、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解读:

1、 以上几条均有脉微细,另外肢冷、腹泻、呕吐、烦躁四症状中至少各具其二,诊为休克无疑问。

2、以上几条是死证,说明当时的医疗手段对患者在少阴病阶段的治疗效果一般。

3、按照现代治疗手段,参照老师的《伤寒论新解》的讲法,一般都可治疗。

     以上大多为少阴太阴合并病。且少阴病很容易转变成三阴合病,且多预后不良。

 

附老师的讲义:(摘自《伤寒论新解》)

第六节 伤寒死证新解 

 

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胜其多,对其中的死证,却基本上无人说过自己有新方法能治愈。注家碰到死证条文,只是阐发所以必死之理。古代学者不必举,就是最新的《伤寒论讲义》,遇死证仍然束手,不言有何方法可治。要发扬中医,从最直截、通俗的意义上讲,便是设法解决前人留下的不治之证。

笔者试将《伤寒论》中的死证作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看仲景所谓死证,属于当代西医的什么病证,我们能否预防或治愈。

一、死证选择标准及有关条文

选择死证的标难是:

1.仲景明言系死证,无疑义者。如第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仲景明言不治者。

3.仲景于分析病机时提及者。如第2l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本文分析此条时,自直视始。

4.仲景云难治者,不选。

5.仲景若云系误治成坏证而不治者,不选。

照此标准,《伤寒论》398条经文中,共选死证21条。依文原顺序为第133167210211212232295296297298299300315333343344345346362368369条。此2l条中若按六经分属,计太阳共2条,阳明共4条,少阴共7条,厥阴共8条。少阳和太阴无死证。六经之外的霍乱、阴阳易两篇亦无死证。

二、统症状术语的说明

《伤寒论》辨证体系与西医诊断体系有别,但在描述具体症状时大部分术语双方含义是相通的,其区别主要是古今措辞不同。21条死证中涉及的主要症状统一整理原则如下:

1.脉象:基本上照用条文原词。

2.肢冷:指条文中的厥逆、厥、四逆等。其义同西医也用的四肢厥冷。此处简化。

3.腹泻:指条文中的自利、下利、利等,不再细分其区别。

4.谵妄:指条文中的谵语。

5.烦躁:指条文中的烦躁、躁烦、烦、躁等。进行西医诊断时参考烦和躁的区别。

其它症状亦均参考古今注家的较致看法,换用现代词语。如喘满换用呼吸困难,息高换用呼吸表浅等。

三、死证症状分析及各证西医诊断

所选21条死证中有三条是有特殊诊断的。第133条为结胸;第167条为脏结;第333条为除中。此三条待下文专门分析。

其余18证中,除少阴病末明言脉象者加入脉微细外,其余概不推测脉象。其它症状均照条文所载换用通用术语。总之是概不推测脉证而补条文所无,以免见仁见智之失。

18条死证,第369条不敢妄断,窃以为仅据条文内容不能断为死证。其余17证有15证的西医诊断为休克(210211212条兼浅昏迷),诊为休克的根据如下:

1.298315362368条之症状均有无脉、肢冷、腹泻(或兼干呕)。298315条更有烦躁不安,有西医临床知识者,应以为诊断完全无误。

2.295296300343条均有脉微细,另外肢冷、腹泻、呕吐、烦躁四症状中至少各具其二,诊为休克无疑问。

3.211346条,经文中已诊为亡阳或无阳。一因发汗太过,一因自汗不止兼腹泻,虽其一无脉象,诊为休克亦成立。即按中医理论,亡阳之结果亦必至脉虚极乃至脉绝。

4.344345无脉象,然前者肢冷、腹泻、烦躁俱备;后者肢冷不止,腹泻极重,此两条诊为休克亦不勉强。

5.212条脉涩,发病日久,喘满(酸中毒呼吸?);299条脉微细,病日久,呼吸表浅(据此应有脉数);297条脉微细,先腹泻,又见头眩,时时自冒(低血压所致频发一过性脑缺血)。此三条诊为休克亦基本成立。

至于发生休克的原因,笔者以为脱水、感染中毒难分主次。大抵症状中以吐泻、大汗为主者,脱水是导致休克的主因;以发热、神昏为主者,感染中毒是休克的主因。其余因条文太略,不宜妄测。但这15条均无失血、过敏等原因是可以肯定的。

四、中西医结合看休克死证的预后

以上所举15条休克死证,自今日西医临床理论看来,无一条可肯定已是不可逆休克,特别是脱水所致的休克即使单用西医疗法亦不难治愈。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同道均应有经验,不必举例说明;全不谙西医的同道则无妨亲自与西医合作观察一下。内科病中以往常见的容易因脱水休克的病种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婴儿腹泻等现已不多见,但在数十年前上溯至仲景时代是很常见的。感染中毒为主所致的休克目前亦较少见,主要病种是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血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在这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总之不宜再视《伤寒论》死证为定论。

五、仲景何以无法治重证休克?

1.因呕吐、腹泻造成脱水休克后,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原只有腹泻者,会再加呕吐。患者因之不能进食水,更难服汤药,休克迅速加重。故西医发明补液疗法前,尤其视休克为危证。中医向以口服药物为主要手段,一旦不能服药,必然束手。第343条有灸法,然不必效。至于高渗脱水而致休克,则非恰当补液便不治,因其均属太阳、阳明病屡经汗、吐、下之后,此时或亡阳,或阴竭,汗下均视为禁忌,又无可温之理。

2.脱水休克较轻者,可望吐、泻、汗诸症自止,故亦有自愈者。仲景治少阴和厥阴病的此类证,温里、回阳、救逆、通脉是大法。详说见上一节。其作用在于促进机体代偿。故第315条服白通加猪胆汁汤后脉可暴出,但以微续者生,可见仍以机体从容代偿为佳。第368条有时脉还,手足温者生,其机理同上。

3.感染中毒性休克,处理尤难措手。目前西医处理此证时,起手亦不以对付病原体为主,但必须兼顾。休克纠证后仍需祛除病原体(设有特效药)。不过当前已少见一般感染(如痈)出现休克者。因多已防患于未然了。中医相对少有特效药物,加之古时往往不能及时就医,故有发热数日后又出现休克者。此时往往又有神昏、呕吐,汤药便难以为用。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病症的原则即在于发挥中医调动机体代偿能力的长处(改变剂型,大有前途),以尽快消除心、血管机能不全,并用西医的特效和对症药物。仲景如何处理此种休克,请参看上一节以及第三章第十节。

六、结胸、脏结和除中

133条: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条文甚简单,但目前能认准结胸证的人恐怕不多,特别是大结胸。今日之中医用大陷胸汤(丸)者亦罕见,因其峻攻、峻下需医家有识有胆。何谓结胸?综合128138条内容可总结为:心下痛、按之石硬、发热、脉沉而紧,心中懊憹,但头汗出等。由西医角度看,结胸应包括胰腺炎、上消化道穿孔、胆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腹膜炎以及渗出性胸膜炎等。然第131条说: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若中西合参,仲景此说未必尽是,读者可回头参看太阳篇新解中的结胸证新解。至于治法,则中西医结合治急腹症用通里攻下峻法有效确是事实。中医治结胸是忌脉虚(浮大亦为虚,见132条)、忌烦躁的,二者皆为死证。若中西医结合,则大多可活。文献甚多,不必举例。以上简析供中西同道参考。

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第129条亦属脏结,却只说难治,未说必死。由西医看,脏结应是何病?有人说第167条是嵌顿疝,笔者同意此说。第129条亦应怀疑为急腹症。看来脏结不应属于伤寒,上一章第七节结胸证新解中曾提及某些脏结很可能是结核性腹膜炎,不再论。由病名字面推测,古人可能做过病理解剖。

333条记的是除中,是必死证,不再抄原文。笔者有此经验,但不多见,足见古人观察细致。

《伤寒论》中还有难治症,误治后死证等,经文约十条。若全面研究,结论亦略与本文同,读者可详查。

 


                                            2017-01-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厥阴病是死症吗?理解错了,厥阴病是仲景六病辨证的一个证型
中医博士罗大伦谈抑郁症的治疗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21
投稿|对茯苓四逆汤的思考与实践
危重症病例破译《伤寒论》经典条文-之三
经方新解,仲景言方治而不谈药性,非是不谈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