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研究(连载三)

金匮要略研究

    痉喝病脉证第二

一、痉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
  解读:
    
以上讲解了“痉”病的各种脉症、症状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分“刚痉”与“柔痉”;原文基本可读,无太大障碍。

痉病属太阳病,发汗太过。所致;其主症为:“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痉病禁止用灸法。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解读:

太阳病,出现身体强直僵硬,此为“柔痉”;治疗则以栝蒌桂枝汤。
  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解读:

此为“刚痉”。治疗则以葛根汤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解读:此为“刚痉”已成。

     弓角反张,此为大承气汤。

以上为古代医生(汉代及以前)对痉为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现代解读:痉病,中医病名。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常以筋肉拘急挛缩为其共同的证候特征,可表现为卒然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亦可仅表现为某些或某个脏腑、经络的拘挛、强急。

可见,痉病讨论的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发作的病证。

西医学之破伤风、乙脑、流脑、癫痫等病也常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不开。故现代对痉病的研究更加深化细致了;在临床上更以现代研究为主。

二、湿痹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解读:

关于“湿痹”的定义,典型症状,以及治疗原则: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疗则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顿),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解读:

关于“湿家”的定义,典型症状,以及治疗原则:发热,身色如熏黄,全身疼痛。不能用下法。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解读:

湿家”误治的情况;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解读:

“湿家”误治的原因以及正治方法;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解读:

对“鼻塞”患者的治疗方法:内药鼻中则愈;但没有给出方剂。(本条与湿无关,条文中括号部分与下条相连接)

 

湿家身烦疼,(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解读:

“湿家”的一种治法。

麻黄类汤治疗“湿家”的主症为“身疼发热而喘”。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解读:

即患者每日傍晚时分发热疼痛,且全身疼痛的疾患。治疗则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与现代人讲的风湿概念不一样。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解读:

患者感冒了且身重,以湿气或水气为主。
 
 本条近似于感冒兼水气病。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解读:

甘草附子汤类的主治为“骨节疼烦”,以身体痛剧为主。

而麻黄类汤则以“喘”为主。

 

              三、中暍

中暍太阳,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解读:

现在的中暑就是文中的“中暍”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读:

白虎汤治疗中暑的主要症状是“身热而渴”。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解读:

用“一物瓜蒂汤主之”治疗中暑。

以下为百度的中暑的帖子:

临床表现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本书是我国汉代及以前对“中暍或者中暑”治疗方法的总结,而现代医学已经对其有利相对全面的治疗手段了,当然包括了中西医的方法。所以不用更多的解读。

 

                                                   2017-10-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2
金匾悬解卷四 黄元御医学大全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11条
《医宗金鉴》痉湿病暍脉证并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金匮发微》曹颖甫】痉湿喝脉证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