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和汤加味治疗乳腺增生
一位女性,30多岁,两侧乳腺增生,摸之有肿块,可移动,按压两侧乳房均有疼痛。病人两侧乳房不按压不痛,一按压就疼痛难受,经前及经期乳胀痛,很怕癌变,要求治疗。自诉吃过逍遥丸和乳癖消片,均无效。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微沉细弦偏无力。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无效。
于是思考,查找书籍,最后用杨吉相老师的经验,15剂基本治愈。
那么,用的是什么处方呢?
没错,就是阳和汤。用阳和汤加三棱、莪术、香附、浙贝母。后来又猜想,治疗阳证痈疡的仙方活命饮的原文煎煮方法是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也就是直接用酒煎药。
那么寒凝引起的肿块用阳和汤的同时再加白酒煎煮是不是可以更快治愈呢?有待以后再验证。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疗阴疽,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迟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
原文是“阳和汤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贝五钱。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
马曰:此方治阴症,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
乳癖,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就是乳腺增生证。原文除讲到阳和汤治疗乳癖,还讲到治疗一切阴疽,那么什么是阴疽呢?原文《外科证治全生集·阴疽论》指出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都属于阴疽。
原文《外科证治全生集·阴疽治法》解释“初起之形,阔大平塌,根盘散漫,不肿不痛,色不明亮,此疽中最险之症。倘误服寒凉,其色变如隔宿猪肝,毒攻内腑,神昏即死。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流行,毒亦随之消矣。”
即肿块皮色不变,疼痛无热,就是阴疽。辨为阴疽,属于阴寒证的,即可用阳和汤治疗。
由此推之,不仅是一些肌肉深部脓肿,淋巴结核,骨结核,慢性骨髓炎,体表无热肿块属于阴疽。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结节的肿块都是皮色不变,按之疼痛无热,都是阴疽。还有一些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腹痛病人也可诊断为阴疽,如果患者表现无热象,属于阴寒者,即可用阳和汤治疗。
如崔立兰、吴书晓用阳和汤治疗58例年龄为25~42岁乳腺增生证患者,痊愈48例,好转7例,无效3例。
组成:熟地15g、肉桂6g、麻黄6g、鹿角胶12g(烊化)、白芥子12g、姜炭6g、生甘草6g。
肿块范围大质硬者加浙贝母10g、牡蛎30g、穿山甲15g;肿块刺痛明显,脉沉涩,舌质紫者加三棱15g、莪术15g、元胡20g;乳汁不行者加通草12g、王不留行15g;气滞者加郁金15g、青皮12g、柴胡12g。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如杜某,女,37岁,2015年4月初诊。乳房有包块伴胀痛1年,每遇情绪波动或月经期胀痛加重,伴有月经不调,色黑,有血块,经B超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予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诊见:面色青黄,舌淡红,苔薄,脉沉弦。左右乳房分别有3cm×3.5cm和2.5cm×2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触痛明显。诊断为乳癖,证属阴寒凝结,气滞血瘀。处方:熟地15g、肉桂6g、麻黄6g、炮姜6g、鹿角胶(烊化)2g、白芥子12g、穿山甲15g、浙贝母10g、牡蛎30g、郁金15g、青皮12g、王不留行15g、三棱15g、莪术15g、通草12g、生甘草6g。上方共服20余剂,肿块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而愈。
梅本华治患者29岁,工人,2015年4月7日初诊。诉1年前起左下腹隐痛,多次B超提示左卵巢囊肿,约5.0cmx4.5cm。服用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等均不效。刻诊:面色不华,精神疲惫,左下腹隐痛时作,喜用热水袋熨敷,腰酸,形寒纳呆。月经周期大致正常,白带频仍如涕状。妇检:左侧附件区可及5cm×4cm大小包块,质中、边界清晰,脉细,苔白,舌边青紫,证属阴寒凝滞,痰湿内阻。治宜温阳健脾,软坚散结。方药:熟地黄12g,鹿角胶10g,白芥子6g,肉桂5g,炮姜6g,麻黄3g,浙贝母10g,瓦楞子20g,青皮6g,陈皮6g,当归10g,谷麦芽12g,鸡内金10g;5剂,水煎服。
4月14日复诊,诉虽然腹痛隐隐,但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纳增。久病必图缓功,坚持用此方治疗1个月后B超复查卵巢囊肿明显缩小。大小为3cmx2cm,效不更方,宗方续进50余剂,2015年6月1日复查左卵巢囊肿已消失。
最后附上杨吉相老师的《乳癖诊治心悟》共同学习。
乳癖一疾,临床多见,证见乳房结成肿块,有发于单侧,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者,偶有恶变成乳岩者。余多年施治本病略有体会,琐谈立法方药。
余治一患者,年越三旬,育后4年罹疾。双乳肿块,始左后右,先后不差半年。初按各约如柿饼大,隐隐作痛,当时正值经前,用揉按热敷的方法,待经水过后能自行消散。经后肿块反渐增大,疼痛加剧,医者拟疏肝理气,化痰消坚施治,方用逍遥散加减,经治1个月,痛略减轻,而肿块坚硬不软。后又四处求医,用药百余剂,症无多减。
余视其人,面白无泽,形体消减,双乳高大,形如覆碗,皮色不变,质地坚实,触之拒按,胀痛缠绵,心悸肢冷,脉沉弦滑,舌淡苔白而腻。据其见证,乃属血虚寒凝,气滞痰结,法当温经通络,化痰消结。方用阳和汤加三棱,莪术,夏枯草,香附等。投药6剂,嘱其情志舒畅,忌生冷发物。
6剂药后,患者疼痛大减,肿块可近,但质地仍坚,未见缩小,此乃寒痰初化,经络略通,故治则同前,倍用白芥子,重用三棱、莪术、鹿角胶,以助温阳补血,行气化痰之功。15剂后,患者疼痛消失,肿块消散大半,推之移动,质地变软,继用前方,两乳痊愈。
阳和汤始载《外科证治全生集》,为血虚寒凝而设,主治一切阴疽,有卓效之称。余取其方治疗乳癖,乃因本病虽经年累月,终不溃脓成疮,但据其两乳肿块,皮色不变,按之硬痛,乃属阴证病变,故取其方。
至于乳癖的病因,常见是肝郁气滞以及由此所致的冲任失调,故在发病初期,拟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法,可取功效。但病久肝郁及脾,痰气互结,所致坚实的肿块,并非疏肝所能散结。余认为温经通脉,破瘀散滞而消痰结之法,方可取效。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鹿角胶性温,养血助阳,化阴凝使阳和;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化痰;干姜、肉桂破阴和阳,温通经脉。诸药之功,使之癖块温化凝解,加三棱,莪术,香附,夏枯草,佐以行气破血化痰软坚,取效更速,犹如离照当空,寒冰解冻,肿块速见消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妇科病“胡搅蛮缠”,中医一方保安康!
名医何绍奇乳腺增生三案
乳腺小叶增生医案
乳腺增生用蜂蜜冲服鹿角粉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外敷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纯中药治乳腺增生,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