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医彻》谈血证之治
    凡症之可畏者。莫甚于失血。使不急有以止之。则危亡随焉。然止之而不得止。或屡止而屡发者何故。良由世之治者。执火载血上。错经妄行之说。 不求阴阳原委。漫以寒凉投之。设在火症。偶尔获效。危亡者接踵矣。褚齐贤有服寒凉百不一生之叹。岂过甚哉。窃念人之一身。内而脏腑。外而皮 肤。而血潜行于中。岂容有发越也哉。
  惟伤于肺。则血缕带于痰中
  伤于脾。则血散漫于痰涎。
  伤于肝。则血凝结而紫黑。
  伤于肾。则血随咳唾而出。
  伤于心与肾。则血暴吐而成盂。
间脏腑。虽有气血多少之别。断未有真阴 足而妄动者。亦未有元气充而不摄者。每见失血之人。非有大损于脏腑。则血不易以至。一至焉。则症不易以复。从可识矣。端赖求其原而疗之。
   或补其阳。以固脾肺之气。如面色黄白。而脉虚大空软者是也。或补其阴。以固肾肝之气。如面赤口干。而脉虚细弦数者是也。
  然补阳无论矣。而补阴 之中。又有火衰者。其症面青白而脉迟弱。或服寒凉而脉反鼓指者。皆当 以导火归元。如八味丸以消阴翳是也。
  不见立斋治张东谷。遇劳则吐血 一二口。用补中益气汤加门冬五味山药熟地茯神远志。非补脾肺乎。
  丹溪每用炮姜止血
  缪仲仁用四君六君加木香
  谓古人治血多以胃药收功。非补中焦乎。养葵谓心主血。脾裹血。肝藏血
   归脾汤。三脏之药毕具。用之鲜不神效。非补心脾乎。余治一友。汪子轶干。应乡试过劳。及归。吐血。屡发屡止。遍服补阴药。逾年不效。余见之面色白。脉虚数无力。体中未尝畏热。余曰此不特脾肺虚命门之火亦衰。遂用归脾汤加炮姜五味倍人参。而血势少衰。偶加门冬,则又如故。继以八味丸无间服之。血遂止。若八味少弛。则血又复。以后连获二子。应试如初。非补命门乎。
  乃知有形之血,固于无形之气。无形之气,资于命门之火。所谓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生。神者血之华也。不信然哉。及观古人治脱血。必用大剂独参汤以挽之。岂血未至于脱。而反不可用人参乎。此亦余之所不解矣。故余治失血症。上必顾其脾肺。下必滋其肾元。切禁苦寒以伐之。庶几无愧于前哲。而不遗人夭枉也。按上治五脏法也。
  胃多气多血。暴吐成碗成盂。当火炽方盛时。必用四生丸。生地凉血荷叶柏叶破血。假艾叶辛温济之。则血不复滞而归经矣。
   胸中气塞。血成紫块者。此必血菀于上。宜桃仁枳壳陈皮香附之属。破而降之。则气平而血止矣。
   小便尿血。心移热于小肠清心莲子加柏叶牛膝小蓟主之。
   大便下血。元气下陷补中益气槐花槐角地榆主之。审其虚实而施治可也。
  至鼻衄。血冲清道。四生丸为最妙。虚则生脉散加黄芍药以摄之。
   牙宣出血六味丸骨碎补虚寒者,八味丸加骨碎补。生脉散亦效。此又岂法之所拘哉。 
   生地丹皮汤治脉数内热咳嗽痰血者。怀生地牡丹皮川贝母去心研)麦门冬(去心) 广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三分)沙参(一钱)(如不止加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加焙扁柏叶一钱。水煎服。如吐血,去门冬加荷叶艾叶。或加藕节童便。 
   当归止血汤治脉弦胁痛气逆者。 当归(一钱)香附(一钱便制)生地(一钱)白芍药(一钱酒炒)牡丹皮(一钱) 苏子(一钱)炙甘草(三分)广陈皮(一钱)加焙扁柏叶一钱。水煎服。 
   白芨汤治内伤吐血。白芨茜草生地丹皮牛膝广皮归尾(各一钱)加荷叶蒂五个。水煎服。补方见论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千古不传之秘——药性阴阳转变大法
把脉时右手的尺脉是命门,命门属阳,为什么在右手上呢?左手的寸关脉代表的心肝都是属阳的,尺脉...
《黄帝外经》5-9
中医入门:中医术语解释大全
古医脉寸、关、尺三部脉症对应法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