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25例乳腺增生症
    【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著名的活血化瘀方。该方配伍精当,力专效著,独具一格。其适应证亦极为广泛,向来深受历代临床医家喜用
    此方用于治疗胸中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失眠多梦,心烦心慌,呃逆干呕以及傍晚发热等症。余据其方意,十余年来用本方加减先后治疗乳腺增生症数十例,疗效颇为满意。现将2006年以来保存的该方治疗乳腺增生症2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8岁-48岁,平均35岁。病程1年以下者16例,1-2年者6例,2年以上者3例
    1.2治疗方法  
   【基本方】: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川牛膝、柴胡、枳壳、浙贝母、夏枯草、荔枝核。   
   【随证加减】:若肿块大加穿山甲、莪术,痛甚加元胡、川楝子,热甚加栀子、丹皮,阴虚烦躁加玄参、麦冬,体弱气虚加黄芪、党参。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月经前连服15剂。一般以3个周期为1疗程
    1.3【治疗结果】 治愈(肿块消除,自觉症状消失)9例,占36%;显效(肿块明显缩小,症状消失)10例,占40%;好转(症状减轻,肿块不变)4例,占16%;无效(肿块及变化不大)2例,占8%。总有效率达92%。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90天
    1.4【病案举例】 徐某,女,28岁,已婚,外企白领。2006年6月就诊。患者半年前发现两侧乳房有硬块,压之疼痛,经前期疼痛明显,伴心悸胸闷,多忧善虑。查患者左右乳房外上方分别有2×3厘米,2×4厘米肿块各一枚,皮色不变,触之质韧,有压痛,推之能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西医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症。望其舌边有小瘀点,舌苔薄白,切其脉弦。    【中医诊断】为乳癖,证属气滞血瘀
   【治法】宜理气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当归12g,桃仁10g,川芎10g,赤芍12g,红花6g,生地10g,川牛膝10g,枳壳10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元胡10g,莪术10g。服15剂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既效,续服10剂而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2 【体会】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属祖国医学乳癖范畴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可触及大小不一的肿块,多数病人在经前、劳累或情绪波动时乳房肿块增大变硬。这时常伴有乳房胀痛,隐痛。多数患者经前疼痛加重,经后缓解,但肿块依然存在,这与一般经前紧张之乳胀有别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软卵巢机能失调有关,由于黄体分泌减少,雌激素的量相对增多导致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腺管周围或腺管内呈囊性扩张或乳腺小叶增生。
    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由于本病大多病史较长,故只限于疏肝理气为主效的逍遥散类不一定取得良效。根据病久入络成瘀及不通则痛的原理,故投以行气止痛,活血去瘀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每每收效。
    基本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用赤芍不用白芍是活血为主;桃仁、红花破瘀活血,柴胡、枳壳疏肝行气,开胸散结;牛膝引血下行,再伍以软坚散结的浙贝母、夏枯草、荔枝核,以增强消瘀散结之功效,达到化瘀,行气,消结之目的。诚如陈可冀《岳美中医注集》曰“【血府逐瘀汤】是个有名的方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和静药配伍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引,柴胡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症,多可数剂而愈。”
    【乳腺增生症】虽属良性肿块,但需注意鉴别,建议先行西医钼靶X线摄片检查或乳房专科会诊,以免误诊妄治。一旦发现乳房肿块较大,质地较硬,且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者,仍应定期复查,慎防恶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观摩:中医治乳腺增生的方子!活血为主,理气为辅
自拟“缩乳饮”治男性乳腺发育症
修正复方万年青常用联合药物
乳腺结节最高境界:碰一下胳膊乳房就疼!还好有中医验方解救你
经期乳房胀痛,乳房硬结,用疏肝化结汤
『乳腺集』自拟止痛消结方治疗乳腺增生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