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贾明军转所看律界人才流动趋势

作者 王凤梅

来源上海法治声音



  这两天,法律人的微信圈流传着一篇《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写的一篇文章《从小律师到大律师的成长范本》,这是他为贾明军律师即将付梓的新书《人在律途》写的序。引发大家共鸣的是,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贾明军这位外地来沪的青年律师如何做成了全国鼎鼎有名的大律师,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他把自己亲手创办的国内首家婚姻家庭律所——沪家律师事务所关闭,加盟到了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是越来越多中小所的创始人和骨干律师加盟大所,已经成为了当前律届人才流动的一种趋势,为什么呢?
  贾明军也是记者熟悉的律师,多年来目睹其一路发展壮大。贾明军在上海奋斗的故事经常被法学院拿来做励志案例。他刚当律师时没有案源;拮据时,牙疼都没钱看病;但是他异常执着、坚韧不拔,后来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为外地律师在上海奋斗成功的典范。在经历了从2003年的求温饱到2004年的走专业,从2005年的开律所到2006年的个人所,从2007年的评优秀到2008年的任职务,从2011年的再转折到2013年的定方向之后,贾明军律师从一个懵懂的“万金油”青年律师,锻炼成为一名成熟的私人财富保护与传承律师。 12年的成长与打磨,12年的选择与思考,12年的感悟与收获,贾明军从一位不为人所知的小律师逐渐成长为一位声名远播的专业品牌律师。
  记者在多年接触贾明军的过程中曾了解到,随着沪家所的婚姻特色和声名远扬,他思考的范围也从案件代理到律所管理,让他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荣誉和烦恼都不期而至。作为律所创始人和合伙人,贾明军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律所内部的管理以及外部品牌的建设问题等等,都让他常感应接不暇。是否到大所去,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专心做强做大业务,成为他经常考虑的问题。在关掉自己亲手创办的律所和选择到哪家大所去的问题上,都不那么容易抉择。贾明军告诉上海法治声音记者,开沪家所8年,已将其视为自己的孩子,非常不舍得,为此反复自我折磨了3年,甚至和老婆也争议了无数次,终于跨出了这一步,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但感觉晚了。他认为,应该早些跨出这一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然,每个人阶段不同,需求不同,性格不同,定位不同,要的也必然各异。他现在充满激情,准备在上海第三次创业。
  选择去中伦所,也有很多故事。用中伦律师事务所联席管理合伙人乔文骏的话说,能够花3年时间成功引进贾明军这样敬业、勤业又专业的自我进取型卓越律师,虽然过程曲折,甚至冲破外人难以想象的阻力而不拘一格引人才,既是荣幸之至的大事,也是进一步提升“英雄不问出处”的务实企业文化。他认为,上海有许多术业有专攻、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律师,他们完全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与光芒,所需要的就是能站上更高更亮的舞台。
  无独有偶,让乔文骏引以为豪的,还有中伦去年引进的另外两匹千里马——涉外仲裁领域的高俊律师和上海律师辩论赛最佳辩手孙彬彬律师,他评价二位都具备成为中国诉讼律师界翘楚的实力。对为何如此用心地引进人才,乔文骏表示:“海纳百川、百舸争流”,律所的建设与发展,人才第一是铁律,汇聚人才是根本手段。 这与2014年4月25日,乔文骏在虹口区“北外滩律师事务所管理与发展论坛——律师事务所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上所阐述的观点一致。他认为,一个律所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取决于你的战略定位,其次取决于你的专业人才。律所是以人为本的地方,是“人和”的地方,必须要在行业里面有一些领军人物占据高地,才有可能去把这个律所的专业做强;而有了人才,必须要相融相和,产生好的合作机制,才能帮助他们继续巩固领军的地位。
  事实上,我们都注意到,2015年2月5日发布的“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律师年度排名中,贾明军律师已经作为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荣登钱伯斯“私人财富管理”第一等,他和中伦所的另外一名律师倪勇军都是连续两年荣获此荣誉。
  近年来,除了律所合并的趋势外,律师界中小所人才向大所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前几年赫赫有名的刑辩律师翟建加盟大成所,大家看到了翟建的特色不减反增。此外,像孙彬彬一样的一批青年律师精英也不断出走到大所。去年,大成和德同的合并也再次震撼业界,他们的人才吸纳版图也同步扩张。上海法治声音记者周围的多位优秀律师朋友也正在筹划去大所的路上。看来,未来律所的竞争,人才战役已经打响,律所的文化和品牌建设将成为这场人才竞争的考量基础。
  记者在去年采访大成所上海分所时,曾了解到,在大成的设计中,吸引人才是重中之重,因此确定了制度为王的管理方针。律所制度先进,管理到位,才能吸引优秀的律师人才,也才能让这些人才有归属感。
  当然,很多中小所的精品特色依然不容忽视。上海目前1300多家律所中,律师执业人数超过100人的律所不过十几家,很多中小所承担着更广泛的法律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律师人才,但是如何让这些人才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律所的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都要同步发展。
  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在谈到中小律所的发展时曾表示,专业化、品牌化是对所有律师事务所的基本要求,包括对中小所。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更是中小律师事务所赖以生存的根本。上海律师特点鲜明,诚信执业,谨慎执业,规范执业,但缺乏长远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投入,这样的特点必将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必要的管理成本投入是必需的。在这方面,很多大型律所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但是大部分律所还没有意识到。
  中小所加强自身基础管理,不仅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如何真正监督指导大量的中小型律所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一直是市律协的重要课题。九届律协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2012年首次发布了律师事务所管理指导手册,帮助推动中小所的规范化建设。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也将越来越完善,法律服务业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同时,随着国际经贸发展,对精英律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人才搭建舞台,为人才提供服务,可能是未来律所建设与管理的趋势。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一个君合,有趣又有范儿!|律新社名所谈
无讼阅读|贾明军:开所再关所,我在想什么?
中小律所管理如何跳出围笼?管理者突围困局5步走
数据报告:杭州市占比90%以上的中小律所,管理能力和生存现状如何?
律界40年群雄逐鹿,这10点决定了大所们的未来
婚姻律师贾明军:听从内心,寻找蓝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