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影法纳】谁应该为被奸杀的女儿负责?




《三块广告牌》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这周刚在中国的电影院上映。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第一感觉是: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它讲了一个奇怪的故事。


它的奇怪之处在于:你起初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自相矛盾,你看的一头雾水。到了后来莫名地逻辑自洽起来,因为人好像就该是这么矛盾。


导演叙事的能力很强,他能将沉重的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压抑后紧跟着释放,泪点中包含着笑点。这是一部节奏感很好的片子,每当你感到剧情俗套的时候,下一幕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结尾戛然而止,导演毫不费力地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我的脑中顿时冒出了几个词:人生之荒诞、苦中作乐的幽默、民间复仇、自我救赎。



高能预警:内有大量剧透!!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乡村小镇。这个镇子很小,人与人之间联系紧密,消息的传播速度也很快。闭塞的环境也导致人们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每一句话里必须夹着粗口,以暴制暴更是常见。



所以影片一开场,我们看到了一个愤怒的、彪悍的、毫无耐心的女主角米尔德雷德。


女主角的前夫是一个家庭暴力男,女主长期生活在家暴环境下,和丈夫分开后,女主角与她的儿子女儿相依为命。


普通人呆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会被同化。你身边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必须也成为这样才能活下去。


当这种个性附于那些有点儿权力的人身上,那效果更是显著。比如警察。


小镇平和,多少年没一件大事情发生。这造成了镇里警察的暴躁无知,懒政怠政,还有种族歧视。他们上班可以翘着二郎腿聊天看报纸,前一晚酗酒,第二天再醉醺醺地工作。即便发生了什么也没关系,先把人抓到了,棍棒伺候,如果还不爽,掏出手枪给他一弹,事后寻个由头就好。


这让我想起了法制不发达的时代,威胁恐吓,“刑讯逼供”是审讯的必要步骤,文明离我们很远,暴力是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手段


以上是整个故事的背景,环境影响性格,你会发现所有人的愤怒都有迹可循。



女主角米尔德雷德女儿被奸杀,案件过了很久都没有告破,凶手不明,然而警方的注意力已经转向别处。走投无路的米尔德雷德为了重新引起大家对案件的关注,在家门前的公路旁租赁了三块广告牌,上面分别写着:


  • 强奸致死

  • 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 你在干什么?威洛比局长?


广告牌的效果立竿见影。女主角不断被警察邀请“喝茶”,镇子上的人对她也冷嘲热讽,毫不理解。但女主角依旧我行我素,谁敢惹她她就立马怼回去。


整部电影穿插着关于愤怒与和解的几条线:


一、女主角与威洛比局长



作为受害者家属,女主角一直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她将无法抓获真凶归因于警方的不作为,作为警察局局长的威洛比自然备受责难。女主角的不理解让威洛比很无奈,但他还是尽量与女主沟通,并且告诫手下不要为难她。


威洛比局长可以说是整个故事唯一一个正面的人物,兢兢业业工作,爱妻子爱孩子,然而他得了癌症,命不久矣,为了不拖累家庭,他饮弹自尽,死在了自家的院子里。


死后他留下了三封信。一封给妻子,一封给女主,一封给酗酒的警官手下狄克森。可以说,这三封信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工具。



女主在阅读了威洛比的信后有了第一次和解,威洛比死前为她交了下个月的广告牌租赁费用,让她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尚有人能理解,她对威洛比的愤怒也就此烟消云散。


二、女主角与前夫


她与家暴的前夫分开,前夫勾搭上了一个19岁的妙龄女子,每次见到她时都要嘲讽她是个老女人。前夫将女儿的死归咎于女主身上,埋怨她将女儿被奸杀的消息弄得人尽皆知,并且在一个夜晚放火烧掉了女主辛苦布置的三块广告牌。



主与前夫初次见面的场景可以用“剑拔弩张”四个字来形容,掐着对方的脖子,非得用刀子恐吓才能让双方平静。然而最后得知烧掉广告牌的是自己的前夫时,女主并没有举起手里的酒瓶子就敲下去,而是将酒瓶放下潇洒离去,我认为这是女主与自己内心的第一次和解。


三、狄克森警官与广告牌租赁商韦尔比



威洛比的死让狄克森感到巨大的痛苦,他认为是广告牌给威洛比带来了压力,促使他自杀死亡。愤怒之下狄克森跑到韦尔比的商铺,对他拳脚相加,并把他从窗口扔下去。



直到狄克森在警察局里被大火烧伤,进了医院,碰巧对面病床上正是被他打伤的韦尔比。韦尔比虽然愤怒,但面对伤的如此严重的狄克森,他最终选择放下仇恨,并为狄克森倒了一杯橙汁,还细心调整了吸管的方向。


四、女主与狄克森


酗酒的狄克森成天在警察局里无所事事,威洛比死后新来的局长将他解雇,他一直混沌沉沦,直到威洛比的信将他的良知唤醒。


戏剧性的是,狄克森看警察局信的那个夜晚,女主恰好自制了燃烧弹,放火烧了警察局。从大火中突围而出的狄克森,就这样被烧成了轻伤进了医院。



出院后狄克森一直在追查案件的真凶,为了取证在酒吧里与嫌疑人大打出手,刮破了嫌疑人的脸以获取他的DNA。虽然最终证实这名嫌疑人并不是真正的凶手,狄克森依然与女主相约走上了复仇之路。女主害他受伤,但他选择原谅,这是影片最后的和解。



女主角唯一无法作出和解的事情是追查女儿被奸杀的真相。


她时而冷静,时而疯狂,她凶猛暴力,攻击性强。她像个疯子一样,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然而偏执的背后是绝望,是坚强,也是一名母亲的忏悔。


她对女儿的咒骂一语成谶,她感到后悔。


当悲剧造成后,所有生活的细节都会放大在你眼前,你开始反思着自己究竟有哪里做错了,你开始回想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有可能扭转结局的节点。


这是一个漩涡,你用越是用强硬的态度作为盔甲,那背后就越是不堪一击的脆弱。



三块广告牌是女主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全片我最受冲击的地方——熊熊大火下,一位母亲拿着灭火器,用尽力气想要熄灭火焰,即便她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


这是一部伪犯罪电影,它讲的不是犯罪,它讲的是受害者,是受害者家属身后表面的冷静与压抑的愤怒。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三色幼儿园事件、想到了江歌案、想到了杭州保姆纵火案,想到了无数惨剧背后受害人家属的样子。


刨除上文那些感性的评论,当我们用理性的、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我想说的有以下几点:


  • 作为受害者(包括家属),请尽早采取心理干预,寻找专业的医生、律师的帮助。

  • 请保持理性,采用非暴力的、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

  • 而作为旁观者,请保持善良。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全部解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凯 | 人性皆有裂隙,但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评奥斯卡获奖影片《三块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幸运,才能过平凡一生?
这部犯罪片光靠剧本就赢遍全世界
今年金球奖最大赢家居然是它?
敢怼天怼地的科恩嫂,马上要怒怼奥斯卡了
戛然而止的清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